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
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敬平发球抢攻新体系与接发球“一体化”——关于11分制和新
发球规则的思考【J].乒乓世界,2002(2) 【2】张良西,韩志忠发球与接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王大中,蔡猛.乒乓球文化#技术与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社.2004 【4】岑潍光,王吉生,赵颖.怎样打好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四、接发球的训练方法
练习接发球时,发球方发什么种类、旋转和落点变化的球, 皆应听从接发者的意见。 l、单一发、接练习。规定一种发球的旋转和落点,自己用 一种或几种方法回接。可集中精力熟悉一种发球或规定一套发球 变化的规律(如一长一短、一转一不转等),自己用一种或几种 方法回接,以及不限制发球的变化规律,全面练习接发球的技术。
止这种合力发球。到了19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 突出,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 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这使得发球和接发球朝着相对平衡的潮流 发展。以倒拍发球和发球抢攻占据绝对优势的蔡振华时代宣告结
束。 2、无遮挡发球对接发球的影响 所谓新发球规则,也就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员或他
2001
总是偏正手位,而且大部分是侧上旋或不转为主,首先马琳在接
发球位置上失位,给出手控制,挑打造成很大困难。其次对方都 是以发侧上旋或不转为主,马琳在摆短质量不高,控制不住对方 的上手,挑打时速度、落点、质量又出不来加之方在衔接上速度快、
力量大、威胁大,这又让马琳在心理上压力过大,仅接发球环节 丢分高达整场比赛的54%。由此可见,接发球环节在整个比赛中
乒乓球接发球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在乒乓球比赛中,
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
尤其是抢冲下旋球,中国运动员普遍的能力较强,威胁更大一些。
相反,挑打后4、6板衔接上相对难一些,尤其是欧洲运动员,他
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 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
就会给发球者极大的心理压力。11分制的接发球要求运动员的胆
量更大一些,并适当增加搏杀性。每人每局都约有5~10分的接 发球机会,好的接发球可以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限制对方特长 技术的发挥,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下半球(即第四板球)的抢攻 和特长技术的发挥创造条件,甚至还能直接得分(如发球抢攻成
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 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
攻,或摆短,或瞥一板,或挑起来,总之不能是毫无要求的泛
泛练习。
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视线为限。无遮挡发球规则的采用,使乒 乓球的接发球战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球速减慢,旋转弱,来
回球增多,也让乒乓球越来越吸引大家目光,为乒乓球注入了 新的生命力。
3、加强接发球的变化。在场上能通过变化,调整接发球达 到主动。变化要起到突然性、攻其不备、措手不及,尤其让对方 无法预料,反常规的接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对方发短 侧上旋或不转,下一板对方肯定以抢攻方法或长球相持准备。这 时控制短球,虽然难度较大,精确度差一些,但在对方准备不足
合理地把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 力的关键。
功)。接发球不好,不仅会直接失分,而且还会因此引起心理上
的恐惧。
一、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演变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限制合力和球拍颜色使发球和接发球更为均衡
在第26届世乒赛后,日本曾发明创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 由于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使接发球方难以判断强烈的旋转 变化,后来国际乒联为了乒乓球技术的全面发展,不得不决议禁
此法比较适合结合实战。 2、对方发球后结合抢攻条件下的接发球练习,可进一步
提高接发球的控制能力,了解接发是单纯的发、接练习,还是对方发球后结合抢攻
条件下的接发球练习,都必须对接发球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抢
的双打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
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的高度,
的重要性。
【5]李容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训练UJ安徽体育科技,1997(3) 【6】马峻峰对刘国梁前三板技术的分析U】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4)
三、接发球的特点
万方数据
——疆501争——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王阳, 马强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 青春岁月 BLOOMING SEASON 2014(6)
的技术。它不仅要求掌握多种实用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判断
能力,而且还必须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11分制接发球的重 要性比21分制大,因为,每轮只发2分球,所以只要接发球胜一分,
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积极 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
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在相对被
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
们抢攻上旋能力强,威胁大,且两面均可上手,如果在挑打速度 及落点上质量不高.下一板衔接是非常被动的。同样是举马琳的 例子。2006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决赛,马琳对波尔的比赛中, 马琳一度大分2:0领先,结果连输3局。当然在这里也不排除客
观原因,但是单就技术而言,马琳主要输在接发球的环节。通过 比赛可以看到,后3局对方改变了发球的旋转和落点,对方发球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csy201406447.aspx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
口王阳,马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乒乓球比赛每一分的争夺都是从接发球开始的,在所有乒乓球技术中,相对而言接发球技术也是难度最大的,要求在最
短的时间,判断对方发球的旋转、速度、落点,然后采取最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回接。所以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一系列新规则的实施,对接发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使运动员进一步认识接发球技术的 重要性,更好地去掌握接发球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的情况下,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即使上手他的质量也不会很高, 也扰乱了对方的战术目的,从而达到了变化的效果。 五、小结
二、接发球衔接—体化
如何在接发球环节占得主动,后面4、6板衔接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观看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l/4决赛,马琳对吴尚垠的 比赛,可充分看到马琳在接发球环节通过摆短,控制占得主动, 完全控制了吴尚垠的抢攻,在摆短后衔接的主动上手威胁也很大,
青 春 岁 月
瞽
盖
生
o u
月 下
【关键词】乒乓球;接发球 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 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 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
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 接发球是比赛中每一分的第二板球,是一项在被动中求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