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社会保障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及安身立命的重大事项。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国家的制定的法律法规、各个职能部门运作、权利范围等。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了许多进步,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法规较为落后、管理机构分散、监督机制不完善、各部门职能不清晰等问题。

要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国家需要对其进行立法规范、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并合理划分部门职能,使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问题;措施;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制度有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而且细化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探索改革之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内涵、意义均有了新的变化,也给我国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

时代的发展使国国情出现复杂的特征,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作为其主体行政权力划分的也随之暴露出来,如国家对于社会保障支付的立法全面,没涵盖所有问题;相关社会保障部门种类繁多,职能划分不明确;各个部门的标准不统一,落实情况得不到保障等,是社会保障无法真正的使人民得到实惠,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消除不安
定因素、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改革与创新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其也是新时代我国相关部门应该重点进行的工作[1]。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规落后
国家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法律进行约束,也有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等级的行政机构均有部门法的立法权,各个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制定出有失偏颇或不公允的规范,无法做到统一制定,整体把握,共同实施。

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会导致许多立法的标准不一,区域之间会产生冲突,且该类法律的修改程序较为简单,改动频繁,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权威及公信度。

2.管理机构分散
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到的工作任务重大,范围广阔,在划定工作归属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社会保障工作被支离破碎的归属于许多部门。

部门的繁多也会造成信息传递的障碍,沟通受阻,工作上不易协调,容易产生矛盾,影响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效果,且人员众多,人力支援配置不合理,造成成本过高,资源浪费。

3.运作机制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属于高度立法机构的职能,而在监督上,理应由其他监督部门进行,而具体落实应另外属于一个部分,将权力分化,相互制约,类似公检法三者的制约关系,但是在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及监督管理工作均属于同一部门完成,这及会直
接造成权力过于集中,运作机制是否正常,无人知晓,监督工作也完全失去了意义[2]。

4.部门职能不清晰
社会保障工作的包括许多繁杂的内容,其属于整个社保体系,但是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属于劳动部门管理,但是社会福社会救助、救济工作纳为民政部门管理的范围,使得各个机构的职能部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且各个部门基本处理各自独立的状态,沟通较少。

如果出现边缘内容,各个部门均可管可不管时,即会造成互相推诿,带来许多弊病。

二、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1.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
在国家及其运作的过程中,法制的完善是各个部门行为的最高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国家应以立法的形式将各个单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权益进行明确的定义、分类、规范,要求每个单位必须对工作人员负责,为其参保,并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行建设完善[3]。

现代许多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法规很多,体系十分完整、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其依然成为了诸多法律体系中的一支。

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法规,逐步完善,使各项社会保障制工作及行政单位权利的行使能够以法律为依据,避免混乱、无序。

对于设计到资金的工作,应将法规细化,制定专门的规范进行约束,使社会保障的资金流动方向准确、数目明确,并将资金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社
会各界的监督与检查。

2.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在加强管理机构建设上,可以考虑组织成立社会保障委员会,其成员应来自于不同的社会保障部门,对于社会保障机制及运作流程及其熟悉,对各项工作均有深入的了解。

全国各个行业的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均为其下级单位,所有社会保障工作均属于其管辖的范围。

中间层的机构应做好政策的传达、宣传及协调工作,而基层的社会保障部门,如社区社保服务点,其直接面对公民,主要功能为发放及征收社保资金、对社区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及核实,并将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作用十分明显[4]。

因此其人员应有三方面构成,即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务人员、社区居民、一般志愿者,因社会保障关系到这类人群的切身利益,因此该类人群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会更加有责任感。

3.完善监督机制
作为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政策落实状况及资金流动、消耗等动态的监督制度,其科学性、严密性、合理性是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及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完善机制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争议仲裁机制许多公民认为自身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利益遭受损害时,往往因势单力薄,无法合理解决,陷入有理无处说的尴尬局面,而只能白白蒙受损失。

建立健全争议仲裁机制的作用就在于当公民遭遇上述情况时,可以采取合法有效的途径保护自身利益;(2)人大发挥职能人
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部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对其各部委、各个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监督,并有权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管理、核查、审批等一系列活动,并可以配合其他监督部门共同管理、监督;(3)新闻媒体监督国家应开放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度,使之能够对行政部门的各种信息进行披露,成为公共监督的代表;(4)社会公众监督社会各界人士及各种组织,也可以对社会保障的行政机关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接受公众的监督,做到公平公开,积极将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到位[5]。

4.合理划分部门职能
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各个社会保障的只能部门的权力范围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使各个部门对自身职能的范围、工作内容及各种办事流程均有准确的把握,也便于对下级经办机构进行合理分工,统一管理,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社会保障工作繁多而无人管理的现象。

三、总结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初始阶段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的制度及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也一度进行了许多改革。

这也使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较大变化,如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人民的基本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福利等;范围更界广阔,增加了慈善事业的内容及商业保险等。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及完善的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也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阻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制定全面的
法律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完善监督机制、合理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经济发展及具体国情的改革之路,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成为保障人民生存、生活的福音,提高国家公信力及政党的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秀敏,苏艳霞,孙翠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特区经济,2009(07):126-128.
[2]王韫之,谭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公共管理学角度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0(05):20-21.
[3]吴菲.简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市
场.2011(01):120-121.
[4]唐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基础—整合”[j].财经政法资讯,2009(05):1-2.
[5]刘小勇,靳娜娜.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转变的八大“观念”[j].经济师,2011(02):24-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