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和管
理市场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
•
• (4)产业政策调节(属于供给管理政策): 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条件和发展需要,提 出产业发展战略与目标,拟定产业结构、产业 布局、产业技术、资本积累、外经贸政策等, 并以多种手段配置进行诱导。
合。(有的资料成为“国家调节经济”)
二、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与调节
• (一)国家调节与干预经济的原因与实现目标 • 1、国家调节与干预经济的原因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 • 2、国家调节与干预经济的实质
• 其实质在于为资产阶级利益,首先为垄断资产 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服务,维护和巩固资本 主义制度,保证实现高额垄断利润。
了主要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合成树脂、合
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开始取代钢材、木材、棉花和其它天然材
料;劳动者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体力劳动者人数减少,脑
力劳动者人数增加。
•
其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使生
பைடு நூலகம்
产资料更加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种集中主要是通过“并
购”的形式实现的。
• 5、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 宏观经济目标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 市场是国家调节和企业行为的结合点, 主要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 场、外汇市场组成。
(二)国家调节、干预经济的手 段
• 1、宏观经济调节的理论基础
•
(1)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主导经济
理论认为,充分的市场机制能使资源达到最优
• --垄断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程度更加激 烈。
5、垄断竞争的特点
•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竞争有如下特点: • (1)竞争的目的是追求垄断高额利润和巩固
甚至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而不是一般的平均 利润或超额利润。 • (2)竞争的主体上,分散的中小企业已经让 位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 (3)竞争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不仅有 经济的,还有政治的,甚至暴力等手段。
5、垄断竞争的特点
• (4)竞争的范围更大,不仅在国内进行,而 且扩展到国外。
• (5)竞争的规模更大。既有垄断组织内部围 绕市场份额、利润分配与领导权的争夺,也有 垄断组织之间对市场份额、原料来源、投资场 所、科技成果等的角逐,更有垄断组织与非垄 断组织之间的斗争。
• (6)由于垄断组织力量强大,使竞争强度更 大、更激烈并更具破坏性。(激烈程度)
等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几乎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都发生了变化。
•
第二个特点是加速性。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从发
明到应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例如,从电磁场理论的提出到发电机、
电动机的出现,中间间隔了30年;而激光从发现到实际应用只
隔了2年。
•
第三个特点是深刻性。第三科技革命使生产要素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劳动资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变为
完 全成本定价制、生命周期定价制。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 质变”
•
(1)从直接意义上说,从个体资本占统
治地位变为社会资本占统治地位
•
(2)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从自由竞争到
垄断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
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
•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1、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
起来的;是垄断的具体表现。
•
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
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
(2)垄断不可能也没有消除竞争,而是
使竞争更加复杂、更加激烈。原因在于:
•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基础和动因;
• --垄断阶段不但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而且 还存在垄断竞争;
•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
有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
瓜分世界;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
土瓜分完毕。(根据列宁语录整理)
•
(2)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
深厚基础:
•
垄断资本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如上所述)
都是由垄断决定的;是垄断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
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
资本主义。
•
•
(2)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资本主义发
展的原因
• 1)根本原因
•
从根本上讲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
果。
•
首先,二战以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速了
生产力发展,而且使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
第五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垄断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经 济特征和经济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 式、实质和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 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一)私人垄断的形成及其特点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 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 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 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调节社会总需求。[“增支”——“增需”,
避免经济衰退;“减支”——“压需”,阻止
通货膨胀。]
•
财政收入政策:调节税收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使用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通过调节
税收比例和税收结构,对一部分工人和其他阶
层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并按照政府的意图刺激经济增长。
• (2)宏观货币政策(属于需求管理政策)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
不适应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国家决不会置之不理,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 2)具体原因(共五个) • --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
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要求国家投资和承担 风险; • --现代生产和科技的社会化发展与私人垄断 资本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要求国 家出面干预; • --社会化大生产的比例性与私人垄断资本竞 争的盲目性的矛盾,要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 --生产扩大与市场狭小之间的矛盾,要求扩 大国家投资和国家消费。
6、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
(1)金融资本的形成
• A.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
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
• B.金融资本的形成
•
在工业生产集中并形成垄断的同时,银行
业也在集中并引起垄断,形成银行垄断资本;
•
银行垄断形成以后,产生了银行的新作用:
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银行
•
第五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科技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使工人阶级构 成发生深刻变化,失业现象突出、贫富差距更 趋严重。
•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 一是国家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
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 二是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国私合营) • 三是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
• B.垄断组织的涵义:垄断组织是指由资 本主义企业或公司联合起来,组成控制 一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以保证高额利润 的组织。
•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包括:卡特尔(德 国)、辛迪加(法国)、托拉斯(美 国)、康采恩(法、日、欧)、混合联 合公司等等。
•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实质
•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通过金融活动对企业实行全面监督;通过企业
的贷款量,调节、控制、乃至决定企业的命运;
通过购买企业股票,操纵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
营活动)
•
6、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 统治
• 随着银行新作用的出现,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 垄断资本互相溶合,形成金融资本。(资本渗
透、人事交流)
•
(2)金融寡头的统治
• 1)金融寡头是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
的必要性:缓解巨大企业之间竞争的困难,避
免两败俱伤。
•
其次,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垄断的
可能性:少数大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
• 再次,生产高度集中,不但使众多中小企业 无法与之竞争,而且也一定程度上限制新企业 进入,使得少数大企业独居垄断地位。
• (3)垄断及垄断组织
• A.垄断的定义 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 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少数几个大企业 联合起来,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 一个或几个部门产品和生产和销售进行 控制。垄断又称“独占”。
•
货币政策的基础是:国家直接控制着中央
银行、货币发行权和金融管理权。
•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影响企
业、个人和各种经济单位的活动,以达到宏观
经济调节的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
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
调控指标的选择:
•
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两
个中心控制指标。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利息率一般是货币政策
•
企业规模大,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有
下降的趋势;
• 多方面竞争,企业耗损巨大;
• 调节和限制生产以适应市场造成巨大损失;
• 科技研究和开发需要巨额资金。
• 3)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本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占有局外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
• 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 从国家手中获得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占有其他国家的一部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