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

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

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如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

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所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一次进入低潮。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猛烈发展阶段,而且具有新的特点。

此时,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达到40%左右,而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
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深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私人垄断已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同进也迫使私人垄断资本运动依赖于国家政权,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起来,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具体说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2)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单纯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自发调节已难以解决由结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必须依靠国家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形式
(1)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如政府采购、发放补贴等等;
(2)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如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国家还可以代表垄断资本家总体直接掌握和经营资本,如运用国有财政资本,进行投资、消费,或者是建立国有企业等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部分质变。

与私人垄断相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特点:(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

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在国家与垄断组织之间瓜分。

(3)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再生产的调节
1.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
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维护和巩固资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国家必须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有意识地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局部比例和宏观比例。

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
从经济活动的层次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是局部比例的调节和宏观比例的调节。

局部比例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执行各项有差别的经济政策,通过国家从某一部门取出(税收)和返还(补贴),来引导和刺激某
些部门的发展,抑制另一些部门的发展。

通过这种机制的调节作用,影响资本在不同部门的再分配,求得国民经济的局部平衡。

而宏观比例调节的基本方式则是总需求管理。

当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由于需求不足,生产萧条和失业,国家通过增加支出,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由于出现过度需求,产生通货膨胀,国家就通过减少支出,从而抑制和减少总需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调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调节,如国家进行生产投资刺激需求,政府采购商品等等;另一类是间接的调节,即通过经济信息和各种经济参数来影响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财政调节
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集中和重新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来影响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4.货币调节
货币政策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政府调节经济的又一基本手段。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因国家直接控制着中央银行和货币供应量、金融管理权,国家可以利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及投资,最终达到影响总需求和调节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目的。

5.收入调节
它的主要内容是管制工资和物价,国家通过分配领域对再生产过程实行干预。

它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企图克服物价和工资的螺旋式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

国家实施收入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制性收入政策。

主要是政府通过立法来冻结物价和工资,一般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的手段。

二是非强制性的“指导性”方法。

即政府根据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规定每个部门工资增长限度,使货币收入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三是收入指数化措施。

即将名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名义收入随物价指数变动而变动,其作用在于避免或减轻物价上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6.国家的计划调节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
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为了减少市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自发性破坏作用,为了便于集中资金发展重点或关键部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的一种综合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内容包括:总的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入与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等。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无法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无法解决经济过程的深刻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