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对生活的启迪精编版

寓言对生活的启迪精编版

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寓言】
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有同名歌曲和音乐专辑。

【含义】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体裁。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示例】
生活
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

“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

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

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


“那你就停止厮杀呗。

”老人回答他。

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老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

一年以后,他变得心力交瘁,再也无力与人一争长短了。

“哎,先生,现在我不想跟人家斗了。

但是,生活还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担子呀。


“那你就把担子卸掉呗。

”老人回答。

生意人对这样的回答很气愤,怒气冲冲地走了。

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他的生意遭遇了挫折,并最终丧失了所有的家当。

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他变得一贫如洗,孤立无援,于是他再一次向这位老人讨教。

“先生,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生活里只剩下了悲伤。


“那就不要悲伤呗。

”生意人似乎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回答,这一次他既没有失望也没有生气,而是选择呆在老人居住的那个山的一个角落。

有一天他突然悲从中来,伤心地号啕大哭了起来——几天,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地流泪。

最后,他的眼泪哭干了。

他抬起头,早晨温煦的阳光正普照着大地。

他于是又来到了老人那里。

“先生,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老人抬头看了看天,微笑着回答道:“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你没看见那每日都照常升起的太阳吗?”
启示:
生活到底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这全依赖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烦恼,如果你摆脱不了它,那它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担子。

“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太阳不是每日都照常升起吗?”放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公孙与驴子
2500年前,伊索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老公公带着孙子。

牵着一头驴子.准备进入市场去卖掉。

走了一段路,那位老公公听到有个路人说:“这两人,放着驴子不坐真是傻瓜!”二人听后觉得有点道理。

公孙两人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行程。

走了不久,又遇到一名路人,那路人指着他们说:“这爷俩真是没人性,两人压得驴于要死了。

”听了路人这么一说,那老公公赶忙下来,让孙子一人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子步行。

过了不久,经过一间茶楼,茶楼外站着一名妇女。

那妇女说道:“这是什么时代啊,这个小孩这样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

”老人听了觉得那名妇女说得很有道理,便吩咐孙子下来.让他坐上去。

走着走着.来到一条热闹的街坊.那里有三五个妇
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唉,这个老人怎么这样没有爱心,自己享受,让小孩受苦。

”听后,那老人脸红了。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最后,那公孙二人向人们要了一条大绳与一根长棍,将驴中四脚绑上两人抬到市场去了!
启示:
有许多人对直销行业有所误解,或一知半解。

身为正当买卖的直销人员,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看法,正确的做法。

有时,我们无法避免他人在旁的批评或劝告,但我们是无法取悦每一个人的,否则将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己!记住:旁人的只是“意见”而已。

精卫填海
精卫是海边的一种小鸟。

这种乌外表和乌鸦差不多,头上的羽毛有花纹,嘴马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

这种小鸟有个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把岸上的小树枝、小石块用嘴衔着丢到大海里。

关于这种小鸟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在远古时代,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边游玩,一去就没有回家,原来她不幸跌倒海里淹死了。

女娃死后变成一只乌儿,就是精卫鸟。

精卫鸟因为海水会淹死人就发誓要填平它。

于是,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两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

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

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

却是难能可贵的。

启示:
小鸟尚有填海之志,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应提倡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成功。

有志者,事竞成。

拔苗助长
从前,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

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

心想:明天稻苗长得一定更高了。

隔天早晨.一早起身,他迫不及待地起去稻田看他的“成果”。

哪知,他跑到稻田时,却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启示:
从事直销事业,哪有一撮而就的事情?每一棵植物,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渐成长。

农夫也必须每天辛勤地浇灌、耕耘等,才能获得成果。

许多人为了迅速获取公司所提供的丰富奖金或分红,而鼓励组织内人员存货,让他“更一层楼”.岂知这种坐享其成者,往往欲速而不达。

杀龙妙计
朱萍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粮到远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杀龙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

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龙的尾巴,怎样从龙劲上开刀……指手划脚地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都笑了,就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朱萍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上根本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启示:
龙是人们想象中的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因此,虽有高超的杀龙的本领,也只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无的放矢,为学习而学习,那么学来的本领再好也是一钱不值的。

小小的寓言大大的启迪,让我们共同去欣赏寓言故事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