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明石海峡大桥简介:1998年4月5日,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正式通车。
大桥坐落在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东经134度59分,北纬34度36分),全长39 11米,主桥墩跨度1991米。
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
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
大桥于19 88年5月动工。
1998年3月竣工。
明石海峡大桥首次采用180MP级超高强钢丝,使主缆直径缩小并简化了连接构造,首创悬索桥主缆,这也是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跨谷斜拉桥,由著名的法国埃菲尔集团公司承建。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位于本州岛与四国岛之间,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长3911米,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吊桥,钢桥283米,高出333米桥宽35.5米,双向六车道,加劲梁14米,抗震强度按1/150的频率,承受8.5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 0m/s的暴风设计,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是联结内陆工业中的重要纽带。
它跨越日本本州岛—四国岛之间的明石海峡,最终实现了日本人一直想修建一系列桥梁把4个大岛连在一起的愿望,创造了本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纪录。
总投资约40亿美元。
22、西堠门大桥简介:西堠门大桥是连接舟山本岛与宁波的舟山连岛工程五座跨海大桥中技术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桥梁,主桥为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65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全长在悬索桥中居世界第二、国内第一,但钢箱梁悬索长度为世界第一。
设计通航等级3万吨、使用年限100年。
西堠门大桥位于受台风影响频繁的海域,桥位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复杂,而我国尚无在台风区宽阔海面建造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实践先例。
全体大桥建设者坚持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9月中旬的“韦帕”和10月初的“罗莎”两次台风侵袭舟山时,西堠门大桥桥上实测最大风力达到13级,仍安然挺立着,这座大桥胜利地经受了考验。
目前,依托西堠门大桥建设开展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由国家科技部、交通部主持召开的专家论证会评审通过。
2007年12月16日上午11时18分,舟山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第126段钢箱梁完成吊装、连接,至此,世界最长的钢箱梁悬索桥——西堠门大桥主桥宣告全线贯通。
索桥,主跨径1490米,为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桥下最大通航净宽700米、最大通航净高50米,可通行5万吨级巴拿马货轮。
北汊桥采用176+406+176米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长758米,桥下最大通航净宽210米、最大通航净高18米。
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桥面平均宽31.5米(行车道宽30米),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桥梁设计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
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
整个工程需浇筑混凝土106万方,挖方47万方,填方320万方,耗用钢材15万吨、水泥55万吨、砂石料282万方,征地6000亩,拆迁房屋13万平方米,工程计划工期为5年。
润扬长江大桥2000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4月30日竣工通车,工程总投资57.8亿元人民币。
按照中国道路命名惯例,润扬大桥本应叫“镇(镇江)扬(扬州)大桥”,但由于忌讳江泽民家乡扬州,因此改名为"润扬"。
55、亨伯桥Humber简介:大跨度悬索桥。
横跨英国亨伯河。
位于北岸的赫斯尔和南岸的巴顿之间。
建于1973~1 980年,1981年7月通车。
桥全长2220米,主跨1410米,北岸边跨280米,南岸边跨5 30米。
引桥为钢筋混凝土高架桥。
桥塔采用由横梁联系的钢筋混凝土空心双塔柱,高155.5 米,滑升模板施工。
主索由平行的14948根直径5毫米的冷拔镀锌高强钢丝组成,用空中编缆法架设。
从主索悬吊加劲梁的吊索为倾斜的钢绞线。
主索的锚固体为两室的混凝土结构,主索先由室内的钢索鞍支承,然后分散成数股锚于室后的锚体内。
桥面宽28米,包括车行道22米,两边悬臂板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各3 米。
加劲梁宽22米、高4.5 米,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箱梁。
每个箱梁预制节段长18.1米,由加劲的钢板组成。
北墩基础为筑在白垩土上的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板,南墩基础为筑在河床下33米处粘土中的两孔直径24米的沉井。
沉井施工采用围堰内筑岛下沉的方法。
耗资2.5亿多美元。
66、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简介: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黄田港以东3200米的西山,主跨1385米(32 8+1385+295),桥塔高190米,为两根钢筋混凝土空心塔柱与三道横梁组成的门式框架结构,重力式锚碇,主梁采用流线型箱梁断面,钢箱梁全宽36.9米,梁高3米,桥面宽29. 5米,双向六车道,两侧各设宽1.8米的风嘴,1999年建成。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悬索桥结构。
主跨1385m。
门式钢筋混凝土塔柱,柱高193m,中设横梁三道。
为目前世界第四、中国第一大桥。
1994年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建成通车。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梁,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钢箱梁悬索桥,是国家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以及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的跨江“咽喉”工程,是江苏省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靖江市十圩村与江阴市间,大桥全线建设总里程为5.176公里,总投资36.25亿元。
大桥全长3071米,索塔高197m,两根主缆直径为0.870m,桥面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宽33.8米,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桥下通航净高为5 0米,可满足5万吨级轮船通航。
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开工,1999年9月28日竣工通车。
江泽民同志为大桥题名,并为大桥开通剪彩。
江阴大桥通过广靖高速和锡澄高速南连沪宁高速公路,北接宁通高速公路。
2002年,江阴靖江间开通城际公交,两地居民交往日益密切。
1996年初完工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旋大型深沉井重达7.6万吨,高达58米,平面面积足有九个半篮球场大,可承受主缆拉力6.万吨,为“世界第一大沉井”。
1998年4月2 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亲临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工地视察,并题写了“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桥名。
1998 年7月16日,气贯长虹的“国内第一缆索”江阴大桥主缆开始架设,主缆直径达86.6厘米,由2.2万根直径5.35毫米的镀锌高强度平行钢丝组成,总重量达1.7万吨。
主缆钢丝累计长度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1999年2月展开的大桥照明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灯具,实施最佳照明组合方案,将创造出与国外大型桥梁媲美的一流照明美化效果。
1993年7月,靖江市八圩镇十圩村党支部书记冯自刚率先拆了自家新楼,成为大桥建设史上的第一个拆迁户。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站设在大桥北岸,共有32个收费口。
为全国最大收费站。
江阴长江大桥北接线广靖高速公路为苏北第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及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的跨江“咽喉”工程。
桥梁全长3071m,主跨1385m,为一跨过江钢悬索桥,是我国第一座跨径超越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当时,在已建桥梁中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桥面宽33.8m,桥下通航净高50m,可通航五万吨级巴拿马散装货船。
该工程于1994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胜利建成并正式通车。
工程决算27.2996亿元,比概算33.74亿元节省了6.4404亿元,工期提前55天,使大桥自身可提前收益2600万元。
“江阴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度超千米的特大桥,设计合理,管理科学,工程质量优良,代表我国20世纪90年代造桥最高水平,将作为本世纪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新的里程碑,跻身世界桥梁前列”。
该工程获得:英国建筑协会2000年度优质工程奖;2001年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十六届匹兹堡国际桥梁协会会议的尤金-费格金奖和2 002年度鲁班奖。
目前,大桥日通行车辆约3万辆。
相比较而言,其过载水平比武汉白沙洲大桥的7万辆低很多。
不过,钢桥上的路面铺装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两座桥梁。
而随着润扬长江大桥的修建,其跨度也降到了中国第二。
77、青马大桥简介:青马大桥(Tsing Ma Bridge),是配合香港国际机场(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
于1992年5月开始兴建,历时五年竣工,造价71.44亿港元。
青马大桥横跨青衣岛及马湾,桥身总长度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青马大桥除创造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纪录外,包括青马大桥在内的「机场核心计划」还于1999年荣获美国建筑界权威及编辑选为“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Top 10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20th Century”得主之一,并与英法海峡隧道、三藩市金门大桥、艾森豪威尔州际和国防公路系统、纽约帝国大厦、科罗拉多胡佛水坝、巴拿马运河、悉尼歌剧院、埃及阿斯旺水坝工程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同享殊荣。
青马大桥是为了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可算是世界级建筑,它横跨青衣岛及马湾,全长2,160公尺,主桥跨度也达1377米,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离海面62米,是全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
1992年,青马大桥开始建造,仅以五年时间完成,称得上是同类建筑中花最短时间。
它与连接马湾、大屿山的汲水门大桥一起,像两道彩虹,成为香港新的观光景点。
它的壮观恢宏的气势完全超越了美国的金门大桥。
青马大桥于1992年5月开始兴建,当时造价达71.44亿港元,历时五年竣工。
青马大桥横跨青衣岛及马湾,桥身总长度为2,200公尺,主跨长度1,377公尺,离海面高62公尺。
青马大桥的桥塔高206公尺,采用的吊缆钢线总长度达160,000公里,单是结构用的钢材重量便高达5 0,000公吨。
青马大桥是香港的一个重要地标和景点,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为应付游客,政府在青衣西北部设立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
访客中心设有大桥模型、相片和互动游戏;从螺旋式的小路绕?圆柱形的观景台而上,游人便可以较近距离或高角度,可远眺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及汀九桥,设有行人天桥连接访客中心与停车场。
访客中心及观景台于1997年随青屿干线通车对外开放,最初由新机场工程统筹署负责管理及运作。
该署于1998年解散后,展览中心交由民政事务总署葵青民政事务处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