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编制:刘传山审核:张伟08.10.10考纲解读1.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3.水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高考预测高考重点考查淡水危机发生的地区、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并且多以淡水危机为背景材料考查危机发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往往结合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这一热点问题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
重点知识分析复习要求考点一:水资源的概念要求:1.从两方面理解其概念2.总结水资源的类型考点二:世界水资源的分布要求:1.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哪些?2.了解分布规律(从三方面)。
(见材料79页)3.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
(见材料79页)4.探究水资源的几种分析方法考点三: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要求:1.数量会影响什么?2.质量会影响什么?3.影响程度如何分析?考点四:世界水资源的现状(紧张)要求:1.重点掌握其紧张的原因。
(见材料79页)2.分析中国的水资源紧张状况及原因。
(以华北地区为例)总结缺水的分析思路。
3.探究湿润地区水资源会缺乏吗?考点五: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要求:1.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要结合实例分析。
2.探究在节约用水方面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典型例题例1 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解析:水资源短缺不仅与干湿状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水量大小有关。
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成为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属半湿润地区。
本题易误选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答案:C例2 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下图及表格是河流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2)当地的黄金生产和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该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仅为___________%,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8:00,DO饱和度可达110%,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解析:(1)该河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10月份(大致同7月份),其流量约为130m3/s。
最小月径流量出现在3月份,其流量约为30 m3/s,二者比值约为4:1。
(2)图表示24小时内河水水温变化与DO含量变化曲线,根据第二问,凌晨5:00时其水温应为26℃,DO含量应为5.8毫克/升,再根据表中注明26℃,DO饱和值应为8.0毫克/升,此时饱和度仅为5.8/8=0.725。
答案:(1)四(2)68~72 ①水温增高,饱和值下降②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现在对学习要慷慨一些,毕竟十年寒窗只有最后一次拼得机会了。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巩固练习》出题:刘传山审核:张伟08.10.10 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分析回答1—2题。
1.世界上许多国家供水不足,出现“水荒”,其原因主要是()①经济发达国家,用水浪费大②地表水受污染严重,水质变坏③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耗水量大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2、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是()①在华北平原地区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盐渍化②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地下漏斗区③在城市地区会引起地面下沉,使地上建筑物塌陷④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②大面积排干沼泽地,既可开垦耕地又能获得水资源③在城市,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④在缺水地区,修建雨水收集设施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淡水资源供应紧张。
据此回答4-5题。
4、黄河流域出现淡水危机的原因是()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②黄河流域春旱严重,夏季暴雨,秋冬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③黄河流域入口剧增,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剧增,水体污染严重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淡水利用受到影响,浪费严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解决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措施有()①中游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实行清水入河②建立蓄水工程或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④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合理用水⑤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6、以色列政府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至植物最需要的根部,这种方式适宜在下列地区推广的是()A.南亚的恒河平原B.日本的关东平原C.中国的鄂尔多斯高原D.东南亚的马来半岛7、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其原因有()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④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据此完成8-9题。
8、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资源短缺称为资源性缺水。
下列城市中,资源性缺水严重的是()A.青岛B.杭州C.广州D.南宁9、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属于典型水质性缺水。
下列不属于造成“三湖”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是()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回答10-12题。
10、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11、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12、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13、2003年为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淡水年”,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中外一些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读城市化前后水资源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城市化后较城市化前在水循环环节中的蒸发量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
假设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请简述选题理由。
(4)补充写完成该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1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许多地区出现淡水资源紧缺,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决定抽调部分资金用于帮助严重缺水且缺乏资金的国家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
联合国已把中国列为世界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的缺水期,其中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保证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建设渤海水库的设想。
材料三 渤海水库工程示意图(1)流入渤海的大小河流有20多条,其中以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和辽河等水量较大。
为了增加渤海水库的水量,可以建设如图所示的“北水南调工程”,开凿运河将______(河流)的水调入______(河流),再调至辽河入库。
(2)渤海海峡位于山东半岛蓬莱角和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之间,海峡内有几乎一字排列的庙岛群岛(由长山、磊钦、小钦、隍城等18个大小岛屿组成)。
这里是建坝的最佳位置,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上用“=“标出大坝的位置。
(3)如何将原来渤海的咸水换成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的淡水,这是大家所关心和考虑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的措施。
(4)渤海水库的建设,不淹没农田、村庄、城市、不移民。
请概括其建成后所产生的效率。
15、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区,近年当地政府大力资助农民实施“121”集水节灌工程:一户人家建立1处雨水集流场、2眼水窖,利用集到的雨水解决人蓄饮水问题。
同时发展1亩节水灌溉高效农田。
该工程使当地粮食增产1倍以上,人们把这种工程称为“脱贫工程”、“德政工程”。
(1)该地属于______ 地形区。
(2)其中水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三省(区)。
(3)这里大力兴建水窖的原因是(双选)A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 .年降水量偏少,降水集中C .小麦、谷子需水量较多D .当地人口稠密,生存压力大(4)图中集流场采用水泥沙浆抹面(如N 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最应采取的灌溉方式是_____(喷灌、滴灌、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