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肥料是农作物的营养,科学施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解决当前肥料施用上的重化肥、轻有机肥,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普遍等问题,农业部在2005年初提出要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一大技术在全国推广,并将该项技术的推广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之一,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资源浪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今年2月21日,农业部又专门召开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视频会议,总结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成效与经验,全面动员和部署今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动春耕备耕开展。
农业部决定2006年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为农民办理15件实事的第一件,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使100%农户获得配方施肥建议卡、100%得到施肥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达到6.8亿亩,并带动全国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上提出,今年,国家将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扶持力度,财政补贴资金由去年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以上。
全年免费为4000万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力求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达到2.8亿亩以上,辐射带动6.8亿亩,为做好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杜青林要求: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有专人负责组织,打破部门界限和常规做法,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土肥工作的技术力量,广泛调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技术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的技术服务合力。
同时,要重视肥料配方师职业资格认定,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是完善仪器装备和技术规范。
各地积极争取,科学整合,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金,从需要出发,购置必备的测试仪器、设备,形成一套先进完备的土壤肥料测试系统。
严格按照农业部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开展采样、测土、试验、配方和施肥。
四是加强技术培训。
各地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技术知识,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作用。
五是强化肥料市场监管。
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质检、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肥料市场监管,依法惩治销售假冒伪劣肥料的不法行为。
省级农业部门要对配方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简化登记手续,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杜青林强调,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大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切实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给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地工作,深入实际,转变作风,全面扎实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顺利开展,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是浙江省2 006年10项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温岭市作为浙江省首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重点县(市),在过去的一年中,根据省、市部署和要求,以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和标准农田普查及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依据,以科技入户及办方示范为抓手,以建立组织为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
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突出推广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兼顾果蔗等经济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了19.83万亩,平均每亩节肥17.2元,增收56.58元,全市累计节本增效1463.80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节本增效效果。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巩固工作成果,现将测土配方施肥有关技术作如下介绍,供参考:一、测土配方施肥的定义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包括三个过程:一是对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状况,这就是测土;二是根据种植的作物预计要达到的产量(称之为目标产量),然后根据这种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状况,计算出需要的各种肥料及用量,这就是配方;三是把所需的各种肥料进行合理安排,做基肥、种肥和追肥及施用比例和施用技术,这就是施肥。
三者关系为:测土是基础(根据土壤养分的测试值,以确定N、P、k等肥料的适宜用量,如土壤缺少某一元素或作物对某种元素敏感,要有针对性地施用这种元素),配方是产前的计划,施肥是生产过程的实践(是肥料配方在产中的执行,保证目标产量的实现)。
三个环节中最主要的是施肥,最具特色的是测土。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及意义1、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每年化肥利用率平均仅为30%,其中氮肥为20~45%,磷肥为10~25%,钾肥为25~45%左右。
导致化肥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很多,但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合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合理的确定施肥量和肥料中各营养元素比例,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是实现“提高品质、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成本和品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的控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种肥料的比例,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
3、经济效益明显。
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表现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具体表现在:一、调肥增产。
不增加化肥投资,只调整氮磷钾等肥料比例,即起到增产增收作用。
二、减肥增产。
在高肥高产地区,通过减少肥料用量而达到增产或平产效果。
三、增肥增产。
测土配方施肥发现土壤缺素,通过施用该元素肥料,使得农作物增产。
4、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地控制化肥投入量,解决部分地区过量施肥的突出问题,可以有效地降低施肥对水质和土壤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5、缓解化肥供求矛盾,减轻资源与能源的压力以及培肥地力、协调养分、防治病害、对于有限肥源合理分配等等。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1、最小养分律“最小养份律”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1843年提出来的。
现在美国杂志上常常提到的限制因子论就是从最小养分律发展起来的。
它的内容是:作物产量受数量最小的养分所控制,产量的高低随着这种养分的多少而变化,所谓最小养分就是指土壤当中最缺乏的那一种营养元素。
它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三点:第一,要想提高产量,必须增加土壤中的最小养分。
第二,当土壤中的最小养分元素增加到满足植物需要时,这种元素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而另外一种又是了。
第三,在施肥时,如果不是最小养分,施用再多,效果也不大。
比如土壤中缺氮时,氮素就是最小养分,必须提高氮的含量,也就是需要施氮肥。
其他养分均如此。
2、肥料报酬递减律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从施肥的年度分析,即开始施肥时产量递增,当增产到一定限度后,便开始递减,施用相同数量的肥料,所得报酬逐年减少,形成一个抛物线。
另一方面是从单位肥料能形成的产量分析,经济学上叫“边际分析法”即每一单位肥料所得报酬,随着施肥量的递增报酬递减,也称肥料报酬递减律。
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肥料报酬递减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只有承认它才能克服盲目施肥的旧习惯。
3、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到各因子(水、肥、气、热、光及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影响的,只有在外界条件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施肥的效果。
因子综合作用率的中心意思就是:作物产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所以施肥就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配合,各种肥分之间也要配合施用。
例如水能控肥,施肥与灌溉的配合就很重要。
4、养分归还学说作物产量有40%~80%的养分吸自土壤,但不能把土壤看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养分库”,它必须要依靠施肥的形式,把被作物吸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使土壤保持原有的生产力。
另外,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也消耗土壤有机质,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采样单元为100亩左右(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
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典型农户,采样单元相对在中心部位,以一个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块为主。
2、采样时间粮食作物及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后。
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点数量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7-20个点为宜。
4、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
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5、采样方法采样点的分布应尽量照顾土壤的全面情况,不要太集中,不要在路旁、沟边、渠道附近和粪堆底等地采样,因为这些地方不代表地块的平均肥力。
采样时,在采样点上先刮去1厘米左右的表层土,再用取土器或铁铲垂直取深度20厘米,宽10厘米,厚2厘米的土片,高产地块取样深度可达40厘米,取土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然后把各采样点采到的土样在地头摊放在塑料布上,捏碎大块,捡掉砾石、动植物残体等混合物,充分拌匀,便成为混合土样。
6、样品重量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用于推荐施肥的0.5公斤,用于试验的2公斤),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