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材料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这是有关部门在1996年确定的。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1996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
当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一个安全教育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
在幼儿园中,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
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
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先闻一闻、看一看,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
我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一、校园安全常识1、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
2、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体育课、活动课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
3、课间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树、爬走廊栏杆、攀校门等。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从楼梯把手上滑下。
5、不带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来校,不做危险游戏。
6、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摸乱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插座等。
7、学生放学回家要按时离开学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园逗留,也不要在街头游逛。
8、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看清来往车辆,要走人行横道。
学生乘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如摩托车、三轮车、货动车、拖拉机等),不乘坐超载车辆。
二、交通安全常识1、过马路时必须走人行道,注意过往车辆,不要接打手机、看短消息、听MP3、看书报。
2、十字路口转弯的地方要慢行,看清交通指示灯及周围情况,确定没有危险时再通过。
3、骑自行车要注意交通规则,牢记十不准原则(不逆行、不闯红灯、不并行、不载人、不脱手、不单手、不打伞、不与机动车抢道、不追逐打闹,不戴耳机听音乐)。
4、骑车走路要看清楚路面情况,注意有无障碍物或下水井盖是否缺失。
5、不能翻越护栏横穿公路,否则很危险。
6、乘车时请系好安全带,扶好坐稳;头和手不能伸到车窗外,也不向处扔杂物。
7、请远离车轨,火车速度快,车来时刮起风,易把人卷到车轮下,造成伤亡。
8、坐船出行要遵守秩序,切莫拥挤不追逐打闹,车渡时上船先车后人,下船先人后车。
三、防溺水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存在着危险。
要保证安全,应该做到:l.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
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去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到江河湖海去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
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四、饮食卫生安全1.不要随便乱买零食,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一些包装粗糙、质量低劣的冷饮、冰棍,不吃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爆米花、膨化食品、豆腐脑、熟肉、羊肉串、麻辣等食品。
2.隔夜食品要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要喝自来水,更不要随便乱喝水,生吃瓜果。
蔬菜要洗净,吃水果前要削皮,不要乱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生食物。
3.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
4.在购买食品时应认真看清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
5.餐具清洗彻底,防止发霉。
6.嘴里不要经常含东西,特别是一些比较硬的东西,这样很容易滑入肚,并且也有很多细菌,会造成痛苦至危险。
五、消防安全常识1、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消防设施,以保障有火险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扑救。
2、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时候,要使用专用的铁制架台,以避免发生危险。
3、到床和柜子等下面找东西时不要用打火机、蜡烛等明火照明,以避免发生危险。
4、电灯等电器使用时会发热,要远离纸、布等易燃品,以免引起火灾。
5、管好火柴和打火机等火源,用火完毕必须熄灭才能离开,偷着吸烟更易引想火灾。
6、自己乱接电线和拆卸电器,可能会造成短路引发火情,所以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处理。
7、莫要玩火,焚烧垃圾废弃物要远离房屋建筑、车辆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8、过年过节时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看清楚燃放说明,最好是要有大人在场陪同指导。
1、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2、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其中,(1)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①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②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③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在我县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2)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
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3、发现山火怎么办?一旦发现山火,请立即拨打12119或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严禁动员残疾人员、老人、孕妇或儿童参与扑火。
4、森林防火警戒期,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森林防火警戒期,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5、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扑火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6、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7、进入林区“十不准”是指什么?指不准带火种入山;不准在林、林缘烧灰积肥;不准在林缘烧稿杆、烧地边杂草等;不准在林烧窖灰和熏烤食物;不准在林烧蜂、烧山驱兽;不准在林林缘上坟烧纸、放鞭炮;不准在林生火取暖;不准在林打火把;不准在林吸烟;不准小孩、痴、呆、傻和精神病人员玩火。
8、在扑救林火中,怎样做到既扑灭火灾,又不伤亡人员?扑打火线中,严禁迎火头扑打;不要在下风口扑打;不要在火线前面扑打;扑打下山火时,要注意风向变化时下山火变为上山火,防止被火卷入烧伤。
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斜“树挂”、倒木突然落倒伤人,特别是防止掉入“火坑”,发生烧伤。
六、自然灾害防常识1、龙卷风刮来时,在家里要把风来去方向的窗户都打开,在外面要找凹坑或者低洼处趴下,保护自己。
2、洪水来时快上屋顶或树梢等高处,落水时要抓住木头或漂浮的东西,以自救或等待救援。
3、山洪爆发时不要过河,这样会被洪水冲走或者被水冲起的石头砸伤。
4、看到折断或者低垂的电线要远远的离开,以免触电,然后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5、野外遇到雷电,首先放下手中可能导电的东西,到低矮的地方躲避,不能站在大树或电线杆等高大的物体下。
6、遇到暴风雪时不要惊慌,认清回家的路再向前走,处理冻伤不能用明火烤,要多揉搓或用温水浸泡。
7、地震之前都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跑到空旷处,在楼里时尽量躲进厕所、厨房或床下。
8、上课时发生地震,快速有序的跑到操场上,记得把书包顶在头上。
(二)避震常识临震不乱,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判断震级大小及距震中的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左右摇摆;远震则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音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正常情况下它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多大的威胁。
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
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
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
“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避震要点: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3.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4.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5.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地震应急小常识:1.发生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