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乐器
论文关键词:蒙古乐器
论文摘要:蒙古族乐器有好多种例如雅托克,火不思,马头琴,口琴,四胡等等….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蒙古语称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
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广泛流行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云南以及东北等蒙古族聚居区。
传说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苏和,他有匹心爱的白马,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美丽,嘶鸣起来银铃般清脆悦耳。
在一次赛马会上,白马夺得锦标后被王爷抢去了。
一天,王爷骑白马炫耀,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脱缰而逃,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回到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
苏和悲痛欲绝,日夜守着死马。
白马那凄凉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苏和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于是,他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马尾搓成琴弦、套马杆做琴弓,并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马头琴。
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的琴声诉说人民的苦难,用优美的琴声表达人民的向往……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时,马头琴的前身胡尔(一种胡琴)就已在蒙古民族中广为流传了。
清乾隆年间,在其基础上,出现了长琴杆、倒梯形琴箱、双面蒙皮、马尾弦和马尾弓的蒙古族拉弦乐器朝尔。
又经过100多年的流传,到20世纪初,朝尔的头饰由龙头改为马头,琴箱变为正梯形,才真正开始了马头琴的历史。
传统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
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于室外和室内演奏。
大琴长100厘米,小琴长70厘米,琴箱用硬杂木作框板,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琴头雕刻精致的马头。
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
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
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左侧。
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近40年来,马头琴经过改革,艺术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显著扩大,适于舞台或室外演奏。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和齐·宝力高等。
当代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技巧娴熟,他组建了马头琴乐团,培养了一大批马头琴演奏人才。
著名的马头琴乐曲有《朱色烈》、《四季》、《蒙古小调》、《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和《草原音诗》等。
四胡
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
蒙古族称之为呼日。
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
其四根弦发音是成双的,两匹弓毛分别夹在一二、三四弦之间,张丝弦或金属弦。
四胡不仅能演奏单旋律,同时也能演奏较简单的和声音程与复调旋律。
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
按弦法,有指肚按弦与指甲顶弦两种,前者多用于高音四胡,后者多用于中、低音四胡。
弓法技
巧有全弓、分弓、快弓、抖弓、顿弓、击弓等;指法技巧有抿音、抹音、连滑、垫指音、打音等。
艺术家孙良、铁钢等人的四胡演奏技巧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水平。
口琴
口琴:口琴,亦称口弦、口簧,铁制拨奏体鸣乐器。
蒙古语称之为“特木尔·胡尔”。
蒙古人素有弹奏口弦的习俗,尤以妇女为甚。
明代以来,口弦在蒙古音乐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被纳入了宫廷乐队。
除了以上所列几件乐器之外,蒙古族原有许多种民间乐器,诸如胡琴、抄兀儿、筝之类,依旧在草原上流传。
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筝。
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
的古筝所奏的乐曲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
蒙古四弦琴
蒙古族弦鸣乐器。
弹拨类。
《清代宫廷音乐》称之“月琴”。
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
形制多样。
见于《蒙古族古乐器》一书者,音箱有方形、枣核形、圆形、桃形、六角形或八瓣梅花形等。
薄木板盖面,有的面板两侧设月牙形或圆形音窗。
杆长无品,琴头以鱼尾形、菱形、云卷形等为饰。
音色清脆明亮。
可合奏、独奏。
蒙古族大鼓
蒙古族膜鸣乐器。
又称“罐鼓”。
鼓身木制,形如倒置的高筒罐。
其身涂色,并绘花纹、云卷图案。
弧形木板面,中间开直径约5厘米的圆孔,上蒙皮革。
是古代蒙古族军队的战鼓。
火不思
在明朝文人笔下,火不思有各种译写方法,诸如琥珀槌、胡博词、虎拨思儿之类。
元、明时代的蒙古人,上至可汗大臣,下至普通武士,均能自弹火不思唱歌舞蹈。
正统十四年,“也先每宰马设宴,必先奉上皇(明英宗)酒,自弹虎拨思儿,唱曲,命达区别子齐声合之。
”火不思不仅在蒙古草原上流传,明代的中原地区也很盛行。
不仅北人善弹火不思,内地汉族人
民也对此喜闻乐见。
新疆师范大学题目:蒙古族乐器
学院:语言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
姓名:阿力德尔桑
学号: 20080306142007
指导老师: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