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复习题填空1.、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用计算机对测井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地质、录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储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和工程技术问题,并将解释成果以图件或数据表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
2.、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可用于四个方面:储层评价、地质研究、工程应用和提供自然条件下岩石物理参数。
3、测井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模拟曲线数字化、测井曲线标准化、测井曲线深度校正、环境影响校正。
4、四性关系中的“四性”指的是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
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参数:(1)泥质含量(2)孔隙度(3)渗透率(4)饱和度(5)储层厚度5、储层评价包括单井储层评价和多井储层评价。
单井储层评价要点包括岩性评价、物性评价、储层含油性评价、储层油气产能评价。
多井储层评价要点主要任务包括: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井间地层对比、建立油田参数转换关系、测井相分析与沉积相研究、单井储集层精细评价、储集层纵横向展布与储集层参数空间分布及油气地质储量计算。
6、识别气层时(三孔隙度识别),孔隙度测井曲线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声波时差、高密度孔隙度、高中子伽马读数、低中子孔隙度。
7、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主要造岩矿物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8、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形态划分为三类:孔隙与喉道、裂缝、洞穴。
9、碳酸盐岩储层按孔隙空间类型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裂缝—洞穴型。
10、碳酸盐岩储层划分原则:一是测井信息对各种孔隙空间所能反映的程度,即识别能力;二是能基本反映各种储层的主要性能和差异。
11、火山岩按SiO2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苦橄岩和橄榄岩)、基性岩(玄武岩和辉长岩)、中性岩(安山岩和闪长岩)和酸性岩(流纹岩和花岗岩)。
12、火山岩的电阻率一般为高阻,大小:致密熔岩>块状致密的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一般凝灰岩13、火山岩的密度大小,从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的密度测井值逐渐降低。
致密玄武岩的密度高达2.80g/cm3,而流纹岩的平均密度约为2.45g/cm3。
14、火山岩的声波时差,中基性岩声波时差略低,酸性火山岩略高。
致密的玄武岩声波时差最低,酸性的流纹岩稍高。
15、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方法:自然电位、电阻率测井资料、试水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法。
16、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
17、渗透率的确定方法:电阻率、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孔隙度和粒度中值、地区性经验公式。
18、 饱和度的确定方法:阿尔奇公式,“印度尼西亚”公式, “尼日利亚”公式, 双水模型简述1、油气层的识别方法。
(1)标准水层对比法在定性判断油、气、水层时,采用同一井相邻油水层电阻率比较的方法:首先对解释层段用测井曲线找出渗透层,并将岩性均匀、物性好、深探测电阻率最低的渗透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将目的层电阻率与标准水层相比较,凡电阻率大于或等于3~4倍标准水层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气层。
(2)油层最小电阻率法油气层最小电阻率Rtmin 是指油气层电阻率下限。
当储层电阻率大于Rtmin 时,可判断为油气层。
对于某一地区特定的解释井段,如果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相对稳定时,可用此方法。
(3)径向电阻率法这是采用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进行对比的方法,它依赖于储集层的泥浆侵入特征,从分析岩层的径向电阻率变化来区分油、水层。
一般情况下,油气层产生减阻侵入,水层产生增阻侵入。
此时,深探测视电阻率大于浅探测视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气层,反之为水层。
(4)邻井曲线对比法如果相应地层在邻井经试油已证实为油气层或水层,则可根据地质规律与邻井对比,这将有助于提高解释结论的可靠性。
2、岩石体积物理模型。
(1)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就是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岩石的各种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按体积把岩石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研究每一部分对宏观物理量的贡献,并把岩石的宏观物理量看成是各部分贡献之和。
此方法有两个要点: ○1按照物质平衡原理,岩石体积等于各部分体积之和,即 ○2岩石宏观物理量之和等于各部分宏观物理量之和,即 (2)○1由于泥质成分与其它矿物成分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区别,因而把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分为纯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和泥质岩石体积物理模型。
∑=iiV V iii m V m ∑=纯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两部分组成;泥质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泥质、岩石骨架和孔隙三部分组成。
○2 当地层岩性复杂、骨架矿物的物理性质明显不同时,还可以把骨架矿物分为两种或多种,从而建立双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和多矿物岩石体积模型。
3、解释泥质含量的方法。
1)、岩石中泥质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比就是泥质含量,用Vsh 表示。
对于岩石物性而言,泥质存在会降低渗透率K ,使孔隙度变小并使孔隙结构变得复杂,增加了岩石中束缚水存在的可能性。
同时泥质的存在,使储层SP 、GR 、AC 、CNL 、POR 、K 等均受到影响。
2)、自然伽马确定泥质含量;根据实验和统计,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一般有以下变化规律:①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②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③随着钾盐和某些放射性矿物的增加而增加。
式中:△GR —自然伽马相对值; GR —目的层的自然伽马读数值; GRmin —纯砂岩层自然伽马读数值; GRmax —纯泥岩层自然伽马读数值。
GCUR —希尔奇系数,一般地,老地层取值2.0,新地层取值为3.7-4.0。
3)、自然电位确定泥质含量;自然电位异常与地层中泥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随着砂岩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少,故可以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定量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
①、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式中:△SP —自然电位相对值; SP —自然电位测井读数,单位为mV ;SSP —目的层段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即纯砂岩与纯泥岩基线之间差值, 单位为mV ;SBL —目的层段自然电位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电位测井读数减minmax minGR GR GR GR GR --=∆1212--=∆•GCUR GR GCUR sh V SSPSSP SBL SP SP /)(+-=∆1212--=∆•GCURSP GCUR sh V去泥岩基线读数,单位为mV。
②、泥质系数法:a = PSP / SSP Vsh = 1 - a式中:a—泥质系数; SSP—厚层纯水层砂岩静自然电位; PSP—厚层含泥质的砂岩层自然电位。
4)、自然伽马能谱计算泥质含量;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是根据铀、钍和钾的自然伽马能谱的特征,用能谱分析的方法,将测量到的铀、钍、钾的伽马放射性的混合谱,进行谱的解析,从而来确定铀、钍、钾在地层中的含量。
研究发现,地层的泥质含量与钍或钾的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与地层的铀含量关系较小。
用总计数率、钍含量和钾含量的测井值计算泥质含量。
计算方法同于自然伽马测井。
5)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模型计算泥质含量;将实验室获得的粒径较小的颗粒(一般粒径小于0.063mm)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与泥质指示曲线建立统计关系,进而可基于该统计关系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
4、快速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
(1)双孔隙度法用该方法分析储层时,当储层100%饱含水时,φw=φ;当储层含油气时,由于Rt>Ro(2由和含油地层电阻率得到若油水层界限以30%与70%为标准,则有油层: Sw<30%,则Rwa>11Rw油水同层:30%<Sw<70%,则2Rw<Rwa<11Rw水层: Sw>70%, Rwa<2Rw(3)径向电阻率法钻井中泥浆滤液侵入改变了侵入区岩层的电阻率数值,造成地层电阻率在径向上出现异常,而侵入后电阻率与原状地层(未被泥浆侵入部分的地层)电阻率不一致,出现径向电阻率梯度,测出这种径向电阻率差异,就可分析判断地层的饱和性质。
(4)饱和度法饱和度法常用在孔隙度-电阻率交会图上,根据孔隙度、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在交会图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以区分油、气、水层,并且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求得较为准确含水饱和度数值。
(5)可动水分析法用含水饱和度Sw与束缚水饱和度判明产层含油性和可动水率,以达到正确划分油(气)水层的目的。
可动水法,用于正确评价低阻油层即岩层电阻率很低,但仍产油的层位。
5、测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上能解决什么问题?1)地层评价与油气分析。
单井油气解释:对单井作油气解释与初步分析,划分地层性与储集层,确定油气水层及有水分界面,初步估算油气层的产能,尽快为随后的完井与射孔决策提供依据。
储集层精细描述:对储集层的精细描述与油气评价,主要内容有岩性分析,计算地层泥质含量和主要矿物成分;计算出基层参数等,综合评价油、气层及其产能,为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油藏静态描述与综合地质研究。
以多井测井评价形式完成。
以油气藏评价为目标,将多井测井资料同地质、地震、开发等资料结合,做综合分析评价。
提高了对油气藏三维描述能力,重现了储集体的时空分布原貌。
3)油井检测与油藏动态描述。
在油气田开发中,研究产层动态和静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油气的水淹级别及剩余油气分布,确定生产井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检测产层油水运动及水淹状况及其采出程度。
确定挖潜部位、对油气藏进行动态描述、为单井动态模拟和全油田的油藏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以制定最优开发调整方案、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4)钻井和采油工程。
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态的变化,估算地层的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压裂梯度,确定下套管的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检查固井质量,确定井下落物位置等;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检测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确定出水、出砂和窜槽层以及压力枯竭层位等。
6、声波测井资料的用途。
(1)、划分岩性,作地层对比;(2)、判断储层流体性质;(3)、确定地层孔隙度Φ;(4)、计算地层压力;(5)、为地震勘探提供声速资料;(6)、提供波阻抗和反射系数。
7、三大岩类测井响应特征。
(1)、碎屑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2)、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1)、孔、喉的测井响应特征;①在曲线形状方面表现为圆滑的“U”字形,如电阻率呈“U”字形降低,这与裂缝发育段的尖刺状电阻率起伏形成强烈反差;②在测井值方面表现为“三高两低”,即时差、电磁波传播时间、中子孔隙度增高,电阻率和岩石体积密度降低。
2)、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3)、洞穴的测井响应特征;①双侧向测井:侧向测井电阻率一般不反映洞穴,但若洞穴与裂缝串通起来则会造成电阻率明显降低,②声波时差:通常洞穴一般不会造成纵波时差增高,只有当井壁附近有分布十分均匀的小洞时,才能使时差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