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舞记》教学设计(定稿)

《观舞记》教学设计(定稿)

有关冰心的《观舞记》教学设计精河县初级中学陈金云一、有关《观舞记》的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一)整体设计思路情境导入——说舞蹈;解题——理内容;预习展示——练表达;合作交流——解困惑;自主学习——品雅句;延伸提高——拓视野。

(二)指导依据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培养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表达自己心得的能力;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品味文本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能力”。

而冰心的《观舞记》这篇自读课文正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佳作。

在文中作者描写并介绍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印度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婆罗多舞的异域风情,表现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习此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和将视觉美转化为优美文字的能力。

初一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地兴趣,思维活跃,但是如何将观看或感受到的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他们遇到的问题。

课前我走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到大家都很喜欢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

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引领学生欣赏美,抒写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分析《观舞记》是一篇自读课文。

它是作家冰心写的一篇观后感,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描写并介绍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印度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婆罗多舞的异域风情,表现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习此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和将视觉美转化为优美文字的能力。

初一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地兴趣,思维活跃,但是如何将观看或感受到的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他们遇到的问题。

课前我走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到大家都很喜欢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

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引领学生欣赏美,抒写美。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

本单元集中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重在欣赏和感悟。

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广泛,对于有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内容的文章,初一学生很喜欢,也很能大胆,积极地去谈自己的感受。

课前从部分学生中了解,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这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

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给学生一个平台,自由地去表达对艺术美的欣赏,抒发对艺术美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一)《观舞记》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积累雅致的二字词语,生动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提取整合的能力。

2、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3、学习本文的写法,培养学生将感受到的美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感受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分析由于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以文化艺术为话题的文章,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因而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品味并积累优美语句;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以上两个目标的突破,逐渐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

教学难点: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时数情境导入法、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想象法、写作实践。

(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说舞蹈这节课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段独特的舞蹈,请大家用心观看,然后试着谈谈你的感受,或者用一两句话描述你刚刚观看到的舞蹈。

(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视频片段)学生回答:舞步轻捷、眉目传情、面容秀美、服饰华丽,富有民族特色、异域风情、异国情调等。

这么精彩的舞蹈,的确给我们带来视觉的震撼。

可是要我们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种美时,似乎还是感觉语言匮乏欠缺了些。

那么,如何将这种视觉享受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观舞记》。

相信大家会有许多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理内容(学生抢答)1、中心内容——观舞2、副标题——对中心内容的具体阐释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的能力。

(三)预习展示——练表达1、作者作品简介(学生抢答)2、课下注释及课后字词预习展示(学习小组必答)3、学生点评并小结预习情况4、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2)设疑——以课件形式展示(小组人员必答题)a、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谁干什么?)b、文中流露出“我”那些情感?设计意图:意在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我展示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为研读文章内容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合作交流——解困惑小组合作讨论课件上所展示的问题(小组代表必答)1、从文中找出“我”感受到印度舞蹈总特点的语句。

2、作者用了什么样概括性的词句来形容卡拉玛姐妹惊人的舞蹈艺术?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马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明确:1.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

2、飞动的美。

(10段)3、外貌、服饰、神态、形体、心灵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通过探究、讨论明白每篇课文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将所有题材连缀在一起,从而明确地表达一个中心。

(五)自主学习——品雅句品读课文16——18段(小组必答)要求:在指定的语段中,先让学生造出他们喜欢的语句或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左后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赏析的展示。

(教师准备:)我们没有亲眼目睹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却能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感受到她们面容的秀美,服饰的华丽,舞姿的优美,神态的多变。

这都源于作者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就再读“微型观舞记”,赏析美的语言。

示例:1、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赏析:本段通过环境描写,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设置了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鲜明民族特色背景,渲染出静穆庄严气氛。

2、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

真是光艳的一闪!赏析:这里的“光艳”的意思是鲜明艳丽。

写出了舞蹈家登台亮相光彩夺目,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特点)。

3、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赏析:此处巧妙运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卡拉玛舞蹈变化多姿,节奏丰富的特点。

课文中还有许多写得美的句子,把你找到的词句用“我觉得(美词/美句/段)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进行品味。

(赏析角度:生动的修饰词语或动词、修辞、环境和人物描写、句式、写法等)本文语言摇曳多姿。

作者巧妙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长短句交错使用,有的段落单句成段;词语运用精妙传神……设计意图: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除众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同时体会她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因而此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修辞的使用来品味语言,同时感悟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而通过展示自己阅读后的精神成果,让学生在阅读中体现自我的个性。

(六)延伸提高——拓视野(学生抢答,计为小组得分)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灵魂之舞,这样的灵魂之舞不只印度有,我们中国也有,下面请大家欣赏杨丽萍《孔雀舞》。

感受中国艺术的魅力。

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的写法用优美的比喻、排比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

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意在通过拓宽学生对艺术的体验范围,由此让学生生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学生多角度谈学后所得(教师随机补充)小结:本文通过展现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

从印度到中国,从卡拉玛姐妹到神秘的飞天,这节课我们的视觉和心灵一次次被这无与伦比的美所震撼。

我想以这样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能够欣赏美是一种快乐,能够传递美,抒写美,则是一种幸福。

希望大家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

(八)布置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到摘抄本上2、完成能力测试大册子上的课外阅读设计意图:通过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逐渐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观舞记冰心面貌服饰飞动的美神态舞姿七、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分析:评价方式的使用无非是从学习内容、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思维角度对他们进行培养与激励。

对于学优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在进行必答与抢答题时,难易度教师要心中有数,达到教师的评价,以温情感染学生;生生相评,以补充延伸;生师相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语文课堂上使用评价方法的最终。

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