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PPT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PPT

低。
诗味 味诗
三、文学性(literariness)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也。”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禅悟 断指得悟。
南宋黄龙派禅师青原惟信: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 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十七)
苏姗·朗格(Susanne. K. Langer):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家“是借助情感符号形式的直觉,借助于把感 情认识塑造成这种形式的能力而成为艺术家的。” 《情感与形式》)
文学性:有意味的形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既不见古人, 后亦不见来者。 余念天地之悠悠, 因独怆然而涕下。
有意味的形式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人的梦。
26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Thomas Gray (1716—1771)
王志瑞:《偏是》
我原不想见他, 偏是梦里见着! 既然梦里见着, 偏是夜鸟叫着! 夜鸟干我甚事 偏是闹得我睡不着! 睡不着也罢了, 偏是那月亮儿又淡淡的照着!
诗尾升华:化平庸为神奇
朱元璋:《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遍残星与晓月!
诗尾升华:化平庸为神奇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When I was a child My nostalgia was a little stamp I was here Mother was there
When I grew up My nostalgia was a small ship ticket I was here My bride was there
比较“文学性”:
大跃进诗歌 夏宇:《甜蜜的复仇》 郑愁予:《错误》 《两个人的故事》 王志瑞:《偏是》
夏宇:《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 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文学性的表现之二:意境
意境的优美、悠远 ——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过翻译来发现、体味“文学性”
Robert Frost:“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余光中《乡愁》及其英译的“诗味”比较
《乡愁》/ My Nostalgia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二、文学的特质
高尔基:“文学是人学。” 章培恒:“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以感情来
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特
质)。
文学的特质,即“文学性”(literariness)。
文学性(literariness)
通常我们借助文学阅读经验和审美体 验,来感悟作品的“文学性”及其高
打油诗:《雪》 (问题:语言通俗、简淡、质朴、口语化,是否就不
能成为好诗?)
余光中:《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文学性的表现之一: 语言的格调、意蕴
什么是文学?
一、“文学”的界定 二、文学的特质 三、文学性(literariness)
3
一、对“文学”的界定
(一)文学的传统定义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
文等。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再现,作家通过
形象思维,用语言作手段,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 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三、文学性(literariness)
悟诗如参禅 味诗:沉潜含玩 俞平伯讲诗
对“文学性”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柳宗元:《江雪》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Robert Frost:“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 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 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 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
1.语言富有意蕴、美感 2.语言通俗但不低俗——淡而有至味
对“文学性”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对“文学性”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Later on My nostalgia was a low grave I was outside Mother was inside
文学性的表现之三:
文化意蕴、民族性
文学性的表现之四 :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课程介绍
教学内容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文学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文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比较 文学研究事例,在跨文化的文学视野中,揭示中外 文学的异同和特点,进而探寻其深层的文化原因。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辅之以专题讨论
课程考核方式 出席、参与:40%; 课程论文:5000字左右的论文, 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