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08——09学年)教材分析教材共五个模块,前三个是讲读科,有习俗与文明、循环利用、生活与环境。
后两个是观察实践课,有绿色志愿者,童眼看法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生源复杂,来自周围七个自然村。
大部分聪明活泼,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习惯尚可,学习基础扎实,知识面开阔,学习兴趣浓,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比较重视,学生上进心强,但部分学生娇生惯养,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较差。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一些环境差异的相关知识,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思想教育: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积累不够丰富。
教学重点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教学措施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09——10学年)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些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等方面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学习从各方面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教材分析:本册有十八课的内容,从各个方面教会我们如何保护环境珍爱我们的家园。
每课内容中又通过开动脑筋、沉默思想、畅所欲言、齐心协力、走出校园等几个方面诠释了每课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让学生意识到美好环境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7、让学生了解石油、土地、河流等资源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球的情感。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0---11学年)一、指导思想环境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四年级学生在以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可尝试自己独立面对社会与自然,去关注、调查、探究、思考、总结,做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一些了解,但不够深入。
四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能够从各方面对本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学目标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重点、难点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五、教学措施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1——12学年)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些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等方面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学习从各方面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教材分析:本册有十八课的内容,从各个方面教会我们如何保护环境珍爱我们的家园。
每课内容中又通过开动脑筋、沉默思想、畅所欲言、齐心协力、走出校园等几个方面诠释了每课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给动物让路四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动物为什么要穿越公路》2、知道人们保护动物的有关习俗。
3、了解有关部门为保护动物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4、懂得如何保护动物。
5、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2、交流: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倡议书(或宣传单)吧!四、板书设计:给动物让路动物为什么穿越公路?为什么要保护他们?如何保护他们?污水变清四年级教案一.认识水污染现状,导入新课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介绍令人担忧的水污染情况(出示资料)我们了解了我国以及世界上水污染情况,那我们家乡青岛的情况如何呢?出示过去水清沟的图片3、向学生介绍青岛水污染情况,过去的水清沟水质清澈,鱼虾成群。
后来逐年受到较大污染,变成了一条臭气熏天的污水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4、小结:是呀,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治理水污染成为了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污水变清》,齐读课题。
二、探究污水来源,了解防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1、提问:要研究污水变清,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小组讨论提出讨论要求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工业废水是严重的污染源(2)生活污水:如洗衣服、洗澡水、粪便水、这些污水流入河流也会使河流的水变质(3)生活垃圾:许多人把江河当成了大垃圾箱,各种生活垃圾倒入江河里。
污染了江河的水(4)农药和化肥:农田若施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残余的会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三、讨论污水变清的方法1、(出示书中小水滴图片)小水滴也在向我们哭诉,:“唉,到哪里找回我昔日的风采?”你想来帮帮它么?2、那么,怎么帮?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书上告诉了我们两种方法,谁来看着图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学生交流介绍3、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哪些让污水变清的方法?4、(课件出示污水处理)春游我们曾经一起参观了青岛市污水处理厂,大家还记得吗?谁想来当当小导游带同学们一起根据老师的图片,重温我们参观过的污水处理厂?5、小结:很多人认为水是廉价而且丰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但通过这次到污水处理厂的参观,我知道了污水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回收后再利用。
6、通过学习,你认为作为我们小学生让能为污水变清做些什么呢?四、认真“中水”,合理利用1、什么样的水被称为中水?2、小结: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3、既然中水不可以喝,那么中水又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中水?校园、家庭、社区如何充分利用中水?五、绿色延长线1、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
我们人喝了被污染的水会怎样?污染的水可以浇花、养鱼吗?2、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想3、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中水利用情况。
一口痰的危害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自觉避免随地吐痰,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分析随地吐痰等行为会影响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了解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3.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因随地吐痰而发生的变化;能围绕随地吐痰等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探究。
二、教学准备搜集随地吐痰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调查随地吐痰有没有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案例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1.课件展示城市广场、公园或人群集中的场合随地吐痰的图片,让学生目睹因痰迹造成的污染,知道“随地吐痰”位居十大不文明黑榜榜首。
2.引发学生讨论:随地吐痰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二)追根求源1.交流生活中随地吐痰现象。
(1)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随地吐痰现象”图片资料,让学生深切感悟因随地吐痰造成的尴尬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