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许多数学概念的教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解题有很大影响,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因为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与其相对应的问题背景,很多定理公式也是由概念产生推导出来的,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建与感念相对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完成概念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高中数学教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描述了当前概念教学的现状,并且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对数学概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理念与方法
许多教学水平很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容易过多的重视解题的
方法的教学,轻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解题中很多定理不会用,没有印象,很容易利用定理概念解决的证明题、判断题都让学生无从下手,导致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中,概念的应用和理解变成重点,学生更是感觉难度很大,所以,探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成为广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
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
而概念又是数学的基础,所以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有双重作用,既给出了事物是与否的标准,又给出了该种事物所具备的性质。
在概念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一
道理。
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比较抽象,众多学生反映棘手。
如“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1,1]上的增函数,且f(x-1)<f(x2-1),求出x的取值范围。
”由于已知中没有给出f(x)的解析式,许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在讲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时,强调概念的逆运用,即“如果已知函数f(x)在区间(a,b)内单调递增,x1,x2∈(a,b),f(x1)<f(x2)就可以得到x1<x2。
”学生掌握这一点对于上面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二、概念教学的现状及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
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因此,教师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目前部分教师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认为概念教学就等于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人感到前后不够协调;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形成系统,学生在理解
的过程中也不能把相关的概念串成线系统理解。
三、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任何的理性认识都来自于感性认识。
教学时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应该尽量多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直观的感知材料,并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以认识概念的内部运动轨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这是培养学生采用集中思维揭露概念本质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有效途径。
学生概括之后,教师也要及时的把标准的定义解释给学生,定义下得太迟,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更不利于概念的定型化教学。
例如,在学习集合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即兴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学生讨论得出: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学生讨论得出:“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什么是集合?等等。
学生通过讨论逐渐的理解概念,在教师下定义的时候不至于过于理论化,让学生无法理解。
这种即兴提问也会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个概念有一定的印象,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清楚的记住概念,并且利用好概念进行解题,对概念记忆越深刻,就越容易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
为防止学生断章取义,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就应充分运用变式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加以补充说明。
例如讲“垂线”这个概念时,不但要用⊥号来表示,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图形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另外,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
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
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大大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鉴别能力,避免张冠李戴,为此,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相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及联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相关的概念进行穿线疏导,让学生在加强理解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调理,解题的时候才能恰当应用数学概念。
四、结语
总之,概念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与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
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爱芳.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教育科研论坛.2011
[2]张治华.结合教学案例探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成功.2012
[3]郭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开展.新课程研究.2010
[4]韩洪潮.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科学大众.2009
[5]杨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辽宁师专学报.2009
[6]刘婧婧.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