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

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

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

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

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

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

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

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

学生必须要注重。

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

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3.检测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又要便于教师由个别到一般
总结归纳。

第一种课堂板演的检测题处理方法。

1.选题。

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两三道为宜。

2.板演学生。

后进生,这样做的目的,意识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到课堂上。

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如果教师只让优等生回答或板演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就会耗时耗力不见成效。

一般来说,后进生出现的问题基本可以暴露所有学生的问题。

后进生答错,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老师心中有数,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学情,指导该教什么。

3.检测题的讲解。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不良习惯等等,并给以及时矫正。

没有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教学就会陷入盲目之中。

学生做完检测题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板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

从这五个方面看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

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

一般情况下,如果检测题难度不大,所有学生都发现了问题,教师可先让后进生上台更正,凡后进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教优等生和中等生,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

后进生不会的,再让中等生和优等生上来更正。

至于个别题中由争议的,可以全班一起进行讨论。

同时在检测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同桌对改和小组长改的方法,以便能够及时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检测题处理的最后,可以采取让学生总结类似题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学生总结不了的,老师给予更完整的总结。

第二种课堂作业的处理方式:
. 1.收上来老师统改,改的过程中做好批改记录。

统计学生学习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做的差的做的好的,以便与第二次备课。

2.采取当堂处理的形式,老师改小组长的,小组长改组员的,改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给予讲解。

层层讲解,每个讲到,层层突破。

五.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的方式一般有六种:
1.补充:教材上不足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师适当补充。

2.更正:学生理解有错误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原因给予分析更正和指导。

3.点评:给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扩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

4.归纳总结:总结解题步骤或规律
5.拓展延伸: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懂,又要根据教材的范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利用这个规律去指导实践,把学生领出教材,让他们学的活,用的好。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所有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难呢过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指导着学生去怎么做,具体内容都是让学生自身去做。

这种教学方式在长期的实践中,最为突出的两个优点就是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以及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的初期,也存在的有很多的问题。

一是课堂上的时间显得不够。

因为初期学生不熟悉学习的步骤,使得初期的时间上和整体上的配合都不够协调,速度进行的较慢:二是优等生和部分的中等生在已经学会的时候,不能够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会认为那是浪费他们时间。

不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三是班级人数较多,在时间过程中,
存在着难以掌握全部学情的情况。

但这种教学方式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熟悉了学习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的课堂中,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的能够省时省力。

时代在进步,需要的人才也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导,现在培养了各种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所以教育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不变的课题,我们需要根据需要,不时的研究新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