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要点归纳-覆盖90%考点-这是我自己的-我就靠这个-背熟了就很够了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要点归纳-覆盖90%考点-这是我自己的-我就靠这个-背熟了就很够了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要点归纳-覆盖90%考点-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我就靠这个-背熟了就很够了————————————————————————————————作者:————————————————————————————————日期:2011年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1、《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道家学派的代表,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认为。

《庄子》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有“寓言十九”之称,这些寓言故事充满了瑰奇的想象,创造出奇特的形象世界,寄寓了作者丰富复杂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用牛喻社会,用刀喻人。

人应顺应社会。

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引出问题)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核心(中心论点)】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运用了规律突出“道”的重要。

以寓言故事为论据本文采用比喻论证法的论证特点(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

(4)“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这些寓言故事充满了瑰奇的想象,创造出奇特的形象世界,寄寓了作者丰富复杂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蕴育了2、《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本文在形式上是应用文,内容为议论文。

提出问题: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分析问题: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决问题: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本文使用了,比喻论证,正反论证(1)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介词:替、给 ↑所:所……的地方 ↓助词,象声词 ↑介词,引出对象 ↑依照 ↑一般 ↑指进刀 ↑超过 ↑击 ↑导,循着 ↑牛身体本来的结↑擦拭(2)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者,必浚其泉源【浚(jùn ):疏通,深挖】;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握】,居域中之大【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用,行】,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一段正反论证,突出中心论点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

】,承天景命【景:重大】,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

竭诚则胡越【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路人,陌生人。

】。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监督。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谦冲:谦虚。

冲:虚。

自牧:自我约束。

牧:养。

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乐盘游【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扩大九德的修养。

宏:使……光大。

兹:此。

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

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者:诚信的人】。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劳神苦思:劳 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履行十思的效果)1,“十思”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形成论证与被论证的关系。

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具体列举“十思”来论证君王的道德修养对治理国家的意义。

2,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

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

使文章生动形象,道理明白易懂。

第一段喻证明晓,寓理醒豁。

3,分析本文纵贯式(三段式)的结构方式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方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4,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本文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常常不能忍受 ↑美善 ↑考虑 有开始做的好的很多,能贯彻到最后的很少中心论点高耸至天般的险峻,比喻居帝位高而险3、《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言有雄健峭拔的艺术风格。

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驳论文。

本文措词柔中带刚,风格委婉,态度坚决果断。

背诵“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翻译“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某启【启:陈述】:昨日蒙教【承蒙指教(指接到来信)】,窃【私下】以为与君实游处【交游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qiǎng)聒guō【强聒:硬啰嗦。

聒:声音嘈杂。

】,终必不蒙(这是因为)见察【终究是不被理解。

见察:被理解】,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又考虑到。

】蒙君实视遇【看待】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儒者所争辩的问题中,特别注重“名义”与“实际”相符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理:事物的道理】得【得到,掌握】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因而招致】天下怨谤【埋怨和职责】也。

某则以谓【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订】,以授之于有司【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吏】,不为侵官;举【施行,推行】先王【古代贤君】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驳斥、抨击】邪说【荒谬的言论】,难【责难】壬(rén)人【巧言献媚的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fěi之多,则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固,本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因循苟安,得过且过】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附合世俗,讨好众人】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盘庚(gēng)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不仅仅】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不因为有人埋怨责备而改变迁都的计划。

度:制度、法度。

这里指计划。

】,度(duó)义而后动【考虑这样做是适宜的,然后采取行动。

度:估计,考虑,动词】,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认定做得对而没有要改悔的地方。

是,认定自己做得对】。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

膏,油。

泽,雨露。

膏泽,这里作动词用】,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无由会晤wù【没有机会见面】,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示衷心敬仰之意,古代书信中的客套语。

不仁:不胜,不尽。

区区:拳拳,专诚、恳切的意思。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王安石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强烈反对。

本文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

从“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出发,反驳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

针对论敌指责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五个观点以盘庚迁都的历史事实为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全文论说严密,语言柔中带刚,文章短小精悍,简洁峻切。

(1)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

(2)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3)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4、《今》李大钊,字守常。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7-1919年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919年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

所有分论点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中心论点】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分论点】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

【中心意思】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分论点】刻刻流转、绝不停留、风驰电掣【三个形象】“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分论点】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举例论证】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