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个穴位详解

人体个穴位详解

人体个穴位详解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人体362个穴位详解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前谷穴Qiángǔ取穴方法: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前谷穴解析:1)前谷。

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

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

2)小肠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也。

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3)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前谷穴意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目痛,头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耳门穴、翳风穴治耳鸣。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方法:后溪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穴解析:1)后溪。

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

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

该穴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

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

2)督脉手太阳之会。

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

俞,输也。

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后溪穴意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强化督脉阳气。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悬钟穴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方法:腕骨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腕骨穴解析:1)腕骨。

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

骨,水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

2)手太阳经原穴。

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腕骨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肝俞穴、胆俞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方法: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阳谷穴解析:1)阳谷。

阳,阳气也。

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

2)小肠经经穴。

经,动而不居也。

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阳谷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池穴治腕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方法: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养老穴解析:1)养老。

养,生养、养护也。

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

2)手太阳郄穴。

郄,孔隙也。

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附注:手太阳经郄穴。

养老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取穴方法: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穴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支正穴解析:1)支正。

支,树之分枝也。

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

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

2)手太阳络穴。

络,联络也。

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附注:支正穴为手太阳经络穴。

支正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功能作用: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小海穴解析:1)小海。

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

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

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2)小肠经合穴。

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3)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小海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之气。

主治疾病:肘臂疼痛,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取穴方法:肩贞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贞穴解析: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

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卜一般,故名。

肩贞穴意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分散于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小肠之热。

主治疾病: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穴位配合〗配肩髃穴、肩髎穴治疗肩周炎。

配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疗上肢不遂。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取穴方法:臑俞穴位于人体的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