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政策科学平时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政策科学平时作业答案

第1批次1、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学者是(D)2、提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A)3.、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首相期间,把亏损连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私有化,撒切尔采取的政策工具属于陈振明教授所指:(B)4、下列中不是官方政策主体的是(C)5、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C)6、政策调节的最关键最根本的对象是:(D)7、完整的政策包括(ABC)。

1、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是什么?答:公共政策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已经为较多公众,尤其是政府所察觉和认知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已经出现了利益、价值和规范方面的冲突;公共政策问题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广度和严重程度的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是需要政府出台公共政策加以解决的问题。

2、什么是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其他政治团体为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公共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规范的总称。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公共政策有法律、规章、法令、措施、办法、方法、通知、条例等多种形态。

第2批次1、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 C )。

2、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BCD)3、政策决定主体要有(ABCD)4、听证会的两条主要规则是(BC)5、政策研究中要关注的问题应是(BCD)6、哪些是政策的载体(ABCD)7、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主体包括(ABCD)8、古代(BC)的兴起是政策研究的萌芽。

9、下列哪些是政策研究主体?(ABCD)1、政策评估步骤。

答:1、计划与准备:(1)建立评估机构,(2)挑选评估人员,(3)确定评估对象,(4)制定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估目的、建立评估标旺、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目标),(5)落实评估条件(包括评估的场地、时间,工作进度安排,经费筹措与使用设备和人员的准备等;2、组织与实施。

这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组织管理角度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分解并下达评估任务,做好人、财、物方面的资源配置,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

从具体实施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

然后运用具体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3、总结与报告。

这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

撰写评估报告,可以以规范的书面形式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也可以直接提交政府有关部门或领导。

评估报告作为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对政策的延续、调整或终结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内容除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和价值分析外,还应包括政策建议,以及对评估过程、应用方法和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的必要说明。

2、论证会、听证会的区别在哪里?答:任务不同:论证会是为了选择出好的方案,保证方案正确;听证会是为了协调利益,保证方案有效。

参加者不同:论证会与会者是与决策有关的专家;听证会与会者是政策调整利益相关者代表提交方案不同:给论证会提交的是多种可供选择政策方案;给听证会提交的是最后选定的一个方案。

规则不同:论证会要求尽可能广泛发表不同意见,不必妥协;听证会要求充分听取意见,必须作出妥协。

第3批次1、元政策属于(C)2、“发现问题”的调查是(A)3、政策可以(C)未来。

4、把政策工具分为激励、能力建设、符号和规劝、学习四类的学者是(B)5、哪项不是现场调查的优点? (C)6、政策是在(C)出现之后产生的社会活动。

7、公共政策最突出、最本质的属性在于:(A)8、在中国人中较早使用“政策”一词的是(B)9、描述具有随机性的社会现象,要用(AB)10、完整的政策包括:(ABC)11、衡量政策正误的标准是(BCD)12、从层次上划分,政策包括:(ABC)13、政策科学是(ABCD)14、论证会要求(ABC)。

15、政策的本质集中反映为“三性”(BCD)16、决策民主化的基础有:(ABCD)17、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BCD)18、政策实施情况信息反馈的目的是:信息反馈应该作为(ABC)论述题1.政策研究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答:政策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除了通用素质外,要具备以下更突出的能力:(1)要有独立思考能力:(2)要有较强的环境分析能力:(3)要有系统分析能力:(4)要有较突出的创新能力:(5)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2.政策评估有哪些功能?答:政策评估的功能有:(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3、政策决定主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突出素质答:除一般素质外,无论是领导者个人或领导集体,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才足以担当政策决定之大任和大责,才会减少决策失误。

(1)政策决定主体要有战略抉择能力;;(2)政策决定主体要有统筹全局的能力;(3)政策决定主体要有把握重点的能力;(4)政策决定主体要有突出的识别能力;(5)政策决定主体要有决断能力。

第4批次单选题1.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是:(D)2. 提出系统论的学者是:(B)3. 政策研究起源于:(BC)4. 下列哪些是政策的表现形式(ABCD)。

判断题5.吸附信息的能力=(紧迫感?认识深度)+已有信息的有序程度。

(√)6.“家庭联产承包制”这项政策改变了几亿农民的命运,说明政策可以能动地塑造未来。

(√)7.论证会就是听证会。

(×)8.政策决定要保持最优化原则。

(×)9.系统的结构对系统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论述题1.如何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答: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分析中重要的环节。

政策问题认定的主要任务或内容是要了解政策问题的领域、范围及解决方式。

公共政策问题的领域: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体系,也有不同的解决政策问题的特殊条件、资源和手段。

因此,在确认政策问题时,必须首先确定其所属的领域,弄清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

这样才能有助于保持各个领域中政策的连续性。

公共政策的领域和性质界限一般划分为若干类别,如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教育问题、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军事问题、外交问题,等等。

由于社会生活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各个领域也是相互渗透、交融的,因此,有时一个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可能是交叉重叠的。

公共政策问题的范围:政策问题不但在性质界限上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在空间界限上也是分属于不同区域、层次、部门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存在不同部门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部门来说,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别。

因此,必须强调政策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上的变通性、特殊性。

有时,在某个地区被确定为是政策问题的客观状况和事件,可能到了另一个地区则不是政策问题;在一个部门成为政策问题的状况,在另一个部门可能还没有上升为政策问题;在下一个层次上某种状态已经是非解决不可的政策问题,而到了上一个层次上,可能就不再是政策问题了。

公共政策问题解决方式:不同的政策问题应当运用不同功能的政策去解决。

按政策的功能来划分,可以把公共政策区分为指导性政策、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

与此相对应,政策问题也可以划分为指导性政策问题、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问题、限制性政策问题。

一般地说,指导性政策问题是对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分配和再分配性政策问题则是涉及各个行业、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成员之间有关资源调整、转移和利益分配的问题;限制性政策问题则是涉及到对某一行业、产业、部门、单位及部分社会成员间的资源、利益、行为进行控制的问题。

有些政策问题可能既是分配与再分配性问题,又是限制性问题。

2.如何表达政策研究的成果?答:正确选择送出政策研究报告的时机;正确选择政策研究报告的“切入点”;正确选用实例。

3、科学的决策程序是怎么样的?答:科学的决策程序一是可以帮助人们严密地组织思维,少犯错误;二是可能在有了错误的情况下,提高纠错能力,能够及进发现和纠正错误。

一般的决策程序包括:(1)广泛收集政策建议方案,多多益善;(2)召开论证会,进行初步选择。

论证会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与主题有关、门类齐全的专家参加,要有观点不同的各类专家参加,要有平等的讨论,领导人、权威人士要最后发言,要提倡不同意见,既要有“建设性”意见,也要有“颠覆性”意见,特别对不正确意见要尊重。

论证会要达成以下成果:一是从众多方案中,选出意见集体的二至三个准备提供给政策决定主体;二是提出对各个方案特别是这二至三个方案的识别意见以供政策决定主体作出决定时的参考;三是提出一个综合报告,说明选择依据。

(3)对政策建议方案作出最后选择。

要坚持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会议遵循以下规则:一是要预先作充分准备;二是集中精力于主要议题;三是主要领导不要在开始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应在结束时作出明确结论;四是在领导集体讨论时,不要干扰领导决心。

(4)召开听证会,协调利益关系。

在政策决定之后实施之前,为了更好地实施政策,协调利益关系,要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意见,在利益关系上作出妥协。

(5)正式颁布政策。

(6)例外情况可以不经过以上政策决定的完整程序,这种例外一是重复决策,二是紧急决策。

第5批次1. 下列哪项属于市场化工具?(A)2.邓小平说,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一百年不变,这表明了政策的: (D)3. 在1959-1963年我国大陆发生了死亡三千万人口以上的大规模饥荒,导致饥荒的原因是毛泽东推行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大办食堂等极左政策,这说明:(C)4.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政策研究人员的:(C)5. 用“改革开放”政策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主要是因为: (D)6. 2013年中央出台"单独二孩"政策,这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B)7. “退耕还林”政策属于(D)。

多选题8. 描述具有随机性的社会现象,要用:(AB)9. 政策研究中要关注的问题应是:(ABC)10.衡量政策正误的标准是:(BCD)11.政策研究成果的表达要注意:(ABC)12.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一般的原因有(ABC)13.论证会只允许发表“建设性”意见,不允许发表“颠覆性”意见。

(×)14.政策传递应该多渠道,多环节。

(×)15.“政出多门”是因为政策研究主体多元的结果。

(×)16.政策研究中研究主体间的“志同道合”并不排斥良性冲突。

(√)17.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说:要改变台湾现状,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二要用对人,用对人好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论述题1.政策对象或政策的目标群体接受或服从某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制度等)过程及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