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学习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来。
下面是我多年来通过学习,总结,积累的一点经验。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始终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这一教育观、儿童观的基础上。
只有建立在真正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自由而欢乐的学习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个性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一、要转变育人观念,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
因此,因人施教尤为重要。
1.平等——“师生是朋友”。
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也正在趋向成熟。
所以,我们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不应以权威者、法官的身份,更不能以审判员的身份,高高在上地去“管”学生,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
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得以顺利进行。
现在,我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与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感冒了,我班的孩子给我送来了药;那几天,孩子们见了我的第一句话总是:“老师,您感冒好了吗”“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真得感谢这些孩子们,是他们,让我在不是家的地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那一刻,就觉得,当老师真好。
说到这儿,思绪又把我带到了去年冬天,记得快期末快考试了,几个孩子悄悄地告诉我:“老师,这次语文考试我们一定要考100分!”“为什么?”我问。
“因为我听妈妈说,干不好工作是要下岗的。
如果我们考不好,您会不会下岗?”多么可爱的孩子!当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轻轻地告诉孩子们:“只要你们尽力了,考多少分都无所谓。
”结果那次考试我们班真的出现了一个100分。
看着这张100分的试卷,我既高兴又沉重,高兴的是我用自己的爱赢得了孩子们的心,沉重的是分数对孩子对老师依然是那么重要。
那天,我跟孩子们谈了许久,谈怎样看待分数,谈怎样才算成功……
2.尊重——“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人”,他们在渴望得到成人的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特别是尊重。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
于是,我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
“你的见解很有创意”“你想得比老师都好”“你真了不起”等等,都成了我的口头禅。
正是因为教师的尊重,学生也学会了尊重。
他们知道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是一种尊重;委婉地向别人提建议也是一种尊重……
3.民主——“教学相长”。
有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他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疑问,为有异议,更没有争论。
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为此,我进行了“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语文科研实验。
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座谈式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允许争论,允许出错,允许挑战教材,允许反驳老师,允许保留意见,允许“师不必贤与弟子”……总而言之,在这里,师生都是自由而放松的。
在这儿,我为大家举一个我上课时的例子。
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正在学习《丑小鸭》一课,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大家时而沉浸在丑小鸭悲惨的命运里,时而沐浴在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喜悦里。
正在这时,一个不协调声音传来:“老师,白天鹅是男的还是女的?”一听声音,我就知道,我们班的“问题大王”又要“难为”我了。
“我不知道。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有没有人知道?”我把“球”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摇摇头。
“那我们猜猜吧!”同学们提议。
这下可好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白天鹅肯定是女的,男的哪有那么白的?”女生首先发言。
“不对!男生也有英俊漂亮的,像我。
”男生们马上针锋相对,同时还有个男生做了一个练健美的动作。
“有一句话说得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里的‘白天鹅’一般是指女的。
”班长又开始引经据典。
“老师,白天鹅确实是男的,您看,课本上用的就是男‘他’。
”“问题大王”又从书上发现了“新大陆”。
“有道理。
”我想做总结陈词,结束本环节,我插了一句。
“课本上也不一定准确。
”有的不买我的帐。
“那咱们课下查查资料吧。
”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结束了这个环节。
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课堂,孩子们纷纷围上来:“老师,我们查原著了,白天鹅是男的,它是一只公鸭变的。
”听了孩子们的
话,我脸红了,因为我早已把这个问题给忘在脑后了。
当时,我便暗暗下决心:这一定是最后一次。
那节课我上得很卖力,也很精彩,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涌动着一种感动:谢谢孩子们,你们也是我的老师。
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现在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增强。
因此,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其个性获得良好的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1.创设发展个性的舞台——“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
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
所以,我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2.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你好,我好,大家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同学的评价。
利用群体效应,可以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及班集体的凝聚力。
为此,我主张让每一个同学自制优点卡,发现哪一个同学进步了,就把该同学的优点写在上面,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送给这个同学。
真诚的赞誉使同学们感到愉快,体味到了自己的形象和价值。
这样做的好处,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健全完善的人格,真是一举数得。
3.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器。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探索学习。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只有当教师真正做到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能适时适宜、机智巧妙地激发、引导学生对周边熟悉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教师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兴趣一致,我们的活动目的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中断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而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已有兴趣的前提下,巧妙引导和激发学生新的兴趣点。
教师是促进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注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关键所在。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尊重学生,学生也会更加尊重你,相信你,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