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爱可以创造奇迹

语文:爱可以创造奇迹

爱可以创造奇迹作为一线教师,我有一个梦想:让我的语文课堂变成真实的、生成的、快乐的、诗意的殿堂。

我相信,心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研讨交流,我把它当作梦开始的地方。

接下来我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专题为例展开我的说课,主题是:爱可以创造奇迹。

下面我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板块向大家呈现这份爱。

一、说课标如果说教材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那么课程标准就是构思审慎的建筑蓝图,它描绘着语文大厦的构建模式。

(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成三个学段,我将第三学段与第二学段对比:识字与写字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楷书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要求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楷书力求美观。

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表达方法。

习作方面:第二学段要求乐于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学习修改;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速度,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

口语交际方面:第二学段用普通话交谈,把握说话内容,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乐于参与讨论,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稍作准备即能简单发言。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各学段内容前后承接,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三学段目标建立在第二学段基础之上,侧重点由“段落学习”过渡到“篇章学习”,目标的设计着眼于感悟、积累,重点突出阅读与写作。

(二)内容标准由此我确定本单元的内容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过程与方法:1、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重点)二、说教材(一)编写特点1、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导语导学,融合单元内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也相互照应。

如果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各学习内容是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各学习内容就是一串由珍珠穿成的项链。

2、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组的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的优秀篇目。

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

另外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而《学会看病》则体现了现代家庭教育意识,富有时代感。

3、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教材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课堂外延。

既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又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编写体例本组教材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个块版。

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与北师大版教材相比,北师大版教材以内容组元,包括: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三个版块,但都共同设置了“日积月累”栏目。

可见,不论哪一版本教材都在践行着《课程标准》强调的“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的要求。

(三)内容结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本单元围绕“父母之爱”主题安排了精读课文两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篇课文,虽然都是表达父母之爱,但爱的表达方式迥然不同,一是感性的爱,二是理性的爱。

延续两篇精读课文的风格,《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这两篇略读课文分别安排在两篇精读之后,对精读课文进行了补充,实现课堂由主导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移,强化主题探究能力的运用与提高。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横向整合本单元围绕“父母之爱”为专题精心设计,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引人思考。

“口语交际”和“习作”从基础到能力,从知识积累向能力外化过度的设计思路,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整组教材,精读与略读、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拓展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形成全面理解。

2、纵向整合纵观十二册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各册专题相互联系,形成了知识和能力的立体整合。

如“爱”专题,在一年级下册有《亲情》专题、三年级下册的《可贵的亲情、友情》、四年级上册的《人间真情》。

除此之外,教材还将爱进行扩展,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他人。

如:二年级上的《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专题,三年级上的《献出我们的爱》,四年级下的《以诚待人》专题。

课文篇幅由短及长,语句由简至繁,内容由浅入深,情感从平凡、细腻的关爱到深沉、宽广的内涵,并使这种爱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爱——六年级上的《爱国》专题。

可见,主题的设置体现了延续与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由低到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实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高年级教学应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读写结合。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明确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整体感知,通过主要内容了解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中高段的训练重点,也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注意引导。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这样引导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在思考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

2、研读细节,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爱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刻画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来感悟人物的品质。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2自然段(生动感人的外貌描写):抓住父亲的外貌,表现了父亲不顾一切也要救出儿子的伟大父爱。

《慈母情深》第16自然段通过母亲神态动作的描述,以及连用三个“我的母亲”使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学会看病》第21自然段(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深刻的母爱。

第22自然段(形象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母亲度日如年的感觉。

3、以读促情,通过感情朗读升华爱读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感悟父母之爱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读那些描写细致的语言文字,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2自然段, 表现父亲挖的时间长和对其外貌的描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7自然段,情感会在读中进一步升华。

4、学以致用,通过习作练习表达爱——此处要有具体操作,可写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比如片段描写,拓展续写。

因为你的标题是通过练习表达爱。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生怎样把文章读懂,怎样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文章写通。

因此。

教学本单元课文之后,通过交流平台,我们还可以把这一组课文系统地进行梳理,找一找这几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作者的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强化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同时也为习作打下基础。

(二)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就阅读教学课堂是检查、诊断、激励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我秉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

(1)语言激励评价:在课堂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我给予口头表扬,如:“你真棒!”等;在优秀的作业本上写上几句简单的评语也让学生为之而骄傲。

(2)小小的物质奖励:几朵小红花让学生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3)定性评价:此外,还有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评价表,更拉近了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距离。

(4)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

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的同时,我更加关注对学生成长的“绿色评价”,将优秀的作文刊登在校刊上,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将漂亮的小手抄报、手工制作进行展览,让唱歌好的学生一展歌喉,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更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能,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能力和素养。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好教材、教参这些最基础的教学资源外,我又运用了以下资源:1、人本资源“经历就是一笔财富。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本人的经历、生活体验及学识素养等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感悟爱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来自于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做有关亲情的小手抄报,亲手为父母做小礼物,学唱有关父亲、母亲的歌曲,这些经历、生活体验与经验对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2、拓展课外学习资源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

如:阅读链接中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还可以推荐汪国真的《母亲的爱》等。

课后延伸推荐《你是我的生命》、《父爱如山》等这些有关父爱、母爱的电视剧、电影进一步感悟爱。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利用好多媒体,以及电视网络中有关课程内容为语文教学服务。

4、其它资源除我在本单元教学中运用的课程资源外,相关文化遗产、风俗、民间传说及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备选资料。

语文,是精彩的世界。

我曾经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也梦想过,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滚滚而来,为人师者所承载的担子更加沉重。

那是一种理想和实践的融合,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但我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使梦想成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