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练习题(一)及答案

最新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练习题(一)及答案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12年应达到的目标,以下目标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显着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县域经济实力更加壮大
C.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6.【答案】ABC。解析: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包括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牧业(畜禽饲养)、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D属于旅游业。
7.【答案】BCD。解析: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可知,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A项错误。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B项正确。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C项正确。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可知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BCD。
D.转让合同须经公证后才生效
8.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着。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5.【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D。解析: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是多元的,政策效益、政策效率、政策运行费用都可以作为依据,但是归根到底,最主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准还是生产力标准,这是衡量政策价值的首要指标。
B.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C.公积金份额
D.所有资产
6.农业政策评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A.政策效益
B.政策效率
C.政策运行费用
D.农业生产力
7.农村承包合同转让条件之一是( )。
A.原承包人不丧失承包经营权
B.变更了合同内容
C.变更了承包人,即原承包人丧失承包经营权,受让人取得承包经营权
9.【答案】C。解析: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财政发挥作用的方面。所谓财政调节资源配置,即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供求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而通过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以达到缩小城乡差别的目的,这恰恰体现的是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即C项。
A.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新楼、起新房
C.各地在新村建设中应以科学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替农民规划不切实际的村居蓝图
D.一切拆建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医疗属社会保障的范畴,政府重视农村实施医疗合作是在履行社会职能,即D项。
D.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B.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C.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D.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5.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A.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具有缩小城乡差别的作用,这主要表明了( )。
A.财政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
B.财政支持文教卫生发展的作用
C.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D.财政巩固国家政权的作用
10.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土地承包方享有的权利?( )
A.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B.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C.可以按照规定标准,将部分承包地用于宅基地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能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生活。
2.【答案】D。解析:《意见》中指出7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消费水平明显提升。D项明显错误。
D.越来越多的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素质下降、年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4.要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脱贫奔小康,国家必须()。
①提高农民的物质消费水平
②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
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1.就业乃民生之本,关注民生,解决就业,是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下列各项中,旨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是( )。
A.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个体私有制
B.大搞人民公社,建设农村集体所有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3.【答案】C。解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所以能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是因
为它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即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4.【答案】B。解析: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由此提出了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其中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D.6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消费水平明显提升
3.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所以能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主要是因为它( )。
A.坚持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基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B.坚持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
C.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多项选择题
6.下列属于农业的是( )。
A.观赏花卉种植
B.家禽养殖
C.花蛤养殖
D.农家院观光
7.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方
9.【答案】BCD。
10.【答案】ABCD。解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决策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笔钱、树一个典型,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靠举债建不成新农村,让老百姓过不了安生日子的工程也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新楼、建新房。各地在新村建设中应以科学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替农民规划不切实际的村居蓝图。一切拆建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否则只能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C。解析:现阶段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受利益驱动,仍在不断地离开土地、离开乡村,到二三产业和城市谋生;一方面,已在二三产业和城市就业的农民,要求就业更加稳定,有的还要求落户城镇。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农民的专业技能、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农村中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的素质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现代农业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因此ABD项正确,C项错误。
A.兴办乡镇企业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B.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C.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D.外商投资企业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9.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地位,强调我国目前总体上院
3.下列关于“现阶段农民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就业和城市生活的要求
B.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转移就业的要求
C.农民学习能力差,素质提高缓慢
4.【答案】B。解析:②③④都是国家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有①是物质文化方面的,要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脱贫奔小康,故①不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