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1年11月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一、总体要求
本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天津大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将按照此标准培养学生,突出“创新性、重实践、国际化”特色,培养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知识。

二、专业特征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设计研究能力的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

具体的专业特征目标包括:
1. 个人综合素质培养
1.1 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
1.2 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
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毅力
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1.3 很强的自制力
自制力,为人处事,遵纪守法
组织纪律观念,遵从自然规律,培养科学精神
1.4 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树立远大理想
认识学科发展前沿,树立在科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勇气和决心1.5 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增强严谨求真的职业素养
1.6 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
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职业素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1.7 包容心与团队精神
包容心,增强团队意识
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加强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熏陶
1.8 爱国奉献精神与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
爱国奉献精神,以谋求人类福祉为远大志向
1.9 优良的身体素质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 个人能力培养
2.1 善于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2.2 分析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2.3 计划与综合能力
规划、设计和综合能力
2.4 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
2.5 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2.6 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
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
2.7 运用数学工具、计算机和仪器设备的能力
应用数学工具、计算机的能力
动手能力和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
2.8 有效的中外语言交流能力
外国语言能力
交流与沟通能力
2.9 独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独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3. 技术知识能力培养
3.1 数理化基础
数理化基础
3.2 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坚实的制药学基础知识
深厚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
3.3 系统、前沿的专业知识
系统、前沿的专业知识
3.4 政治和哲学知识
政治和哲学知识
3.5 法律与人文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人文知识
专业法律知识
3.6 经济与组织管理知识
经济与组织管理知识
三、课程计划
本课程计划以体现“创新性、重实践、国际化”特色,培养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为培养目标,配合24项专业特征目标,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课程模块,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实习、工程实训及创新计划等各种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194分,获本科毕业文凭,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如下所示:
(一)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6学分;外语课程12学分(必修:英语读写译+英语口语+英语听力,选修:翻译、商务英语、英美文化、影视欣赏四选一,西方文化、实用英语写作、英美文学、中国文化四选一,1为普通课程、2为提高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2.5学分(必修4.5学分,选修8学分,其中:“法律、经管、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课程各2学分)。

(二)训练与健康类
(三)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说明:数学课程14学分(必修14学分);物理课程9学分(必修9学分);化学课程7.5学分(必修7.5学分);数学或化学选修2学分;计算机课程5学分(必修3学分,选修2学分),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计入学分,学
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

(四)学科基础与专业类
说明:学科基础课程36.5学分(必修32.5学分,选修4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1学分;专业选修课程8学分。

(五)集中实践类
(六)创新与研修类
说明:研究与创新课程1学分;跨学科选修课程与PSIP任选,合计3学分。

注:*为企业实践课程、校企联合课程、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或具备企业工程实践经验教师授课。

五、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以下课程学习来实现: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和工程技术研发、设计、运行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

2.培养模式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成立由教师、企业界专家、海外学者共同组成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审定教学大纲、监督教学过程等。

(2)在企业阶段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以企业为主,校内为辅。

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包括双方职责等等)。

(3)工程人才培养有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

四年制本科,实行“3+1”模式,3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包括第二学年暑假《药厂认识实习》1周和第四学年《企业实践》16周和《毕业设计(论文)》16周)。

(4)根据制药企业的高洁净度、规模较小、管理规范的特点,将学生集中进行相对分散化,同时在多家企业实习,提高工程实践效果,强化实践能力。

3.培养内容、考核方式与学分要求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安排进行企业培养阶段工作,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及导师共同商量确定在每个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学生以一个企业为主进行培养(学生保证一直在一家企业工程实践,便于企业管理。

同时也满足企业希望花了时间精力培训后能上岗工作,而不仅是满足培训的要求。

)。

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包括第二学年暑假《药厂认识实习》,1学分1周;第四学年《企业实践》16学分16周和《毕业设计(论文)》16学分16周(共计1学年)。

以下简要介绍。

药厂认识实习:带领学生到本地或近地的制药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史、组织机构、生产环境、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等。

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熟悉企业文化,熟悉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和装备。

加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为第三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环节考核方式为提交认识实习报告,根据评分细则由双导师评分。

工程实践(包括《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学生到大中型制药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到企业的技术部门如工程技术改造部门、生产车间、质量保证部门、研发部门等进行工程实践,进行岗前培训,包括EHS(Environment、Health、Safety,环境、健康、安全)培训、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培训、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岗位操作规程)培训等,让学生顶岗操作,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并为后期的工程硕士培养所要求具备的专业素质奠定基础。

工程实践整个过程由双导师指导,校企教学委员会共同监督。

本环节考核方式为提交工程实践报告,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工程项目设计报告、研发论文或工作总结报告,按照工程实践报告规范要求进行撰写。

按照评分标准由双导师给予指导评分、评阅导师给予评阅评分,并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最终确定学生的工程实践成绩。

在本环节中期(第四学年上半学年末)需进行中期考核一次,提交中期考核表及中期考核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