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2级自动化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602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2年10月
一. 培养目标
通过参及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现代自动化系统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二. 培养标准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自动化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电气、计算机、信息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东南大学自动化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自动化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

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软件设计、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培养标准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及试验的应用。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及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1.3 自动化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基本元件、控制理论基础、控制工程初步设计方法。

1.1.4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工程理论及技术,了解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设
计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11)
1.2.1 控制器设计原理及方法
(1)掌握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

(2)掌握基本自动化元件的原理及技术。

(3)能够运用控制理论对实际工程对象进行建模、分析并设计控制器。

(4)能基于各种处理器,实现控制器。

1.2.2 计算机原理及技术
(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原理和编程技术。

(2)掌握、、等控制器设计原理及技术。

(3)熟悉典型控制对象和过程对控制器的要求,对编程的要求。

(4)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设计软硬件。

1.2.3 模式识别原理及技术
(1)掌握基本的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原理及技术。

(2)熟悉典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技术涉及到的软硬件设计技术。

(3)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拿出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方案,并予以实现。

1.2.4 过程控制原理及技术
(1)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技术。

(2)掌握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如化工、水处理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设备机理。

(3)熟悉典型过程控制系统中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实现技术。

1.2.5 运动控制原理及技术:
(1)掌握电机、电力电子等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掌握典型的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控制方法。

(3)掌握典型运动控制器的软硬件实现技术。

(4)熟悉典型运动控制过程的设计技术。

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1)
2、掌握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5、6、7、8)
2.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提出改进产品及系统,改善服务效能的方案,探索和发展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
2.2具有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能够整合资
源,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3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计划;
2.4具有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及相关评价;
2.5能够主动汲取反馈信息,改进设计方案;
2.6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及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3、参及项目及工程管理。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7、9、11、12)
3.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3.2具有及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的能力;
3.3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3.4具备应对危机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3.5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4、有效的沟通及交流能力。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0、12、13)
4.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及表达:
4.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4.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4.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及合作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对应国家通用
标准1、8、10)
5.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5.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5.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三.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1、掌握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
3、参及项目及工程管理
4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四.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五. 企业实施计划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采用3+1模式,其中前3年是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及四年制本科的模块共用。

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和教改成果。

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利用了大类学科培养的模式。

采用双导师制,分别由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指导学生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指导。

企业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把握企业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校方导师主要是指导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并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

下表为企业实施指导性培养计划,因学生实习企业不同培养方案略有区别。

针对不同企业再编制相应的实施计划。

六. 教学安排指导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