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3 唐诗五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3 唐诗五首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 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 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 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 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 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 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 怀。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动静结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情景交融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预习检查 读一读
ɡāo xǐ yǐ
dú qín
qí dū
皋 徙倚 犊 禽 候骑 都护
yān
jiǎ nuǎn mò
燕然 贾 暖 没
zhuó

啄堤
野望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 唐代诗人。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 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 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 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 功文集》。
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 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 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能概括诗人情感
尾联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 的忧思之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 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 习《唐诗五首》,领略唐诗的风采。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精读细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要求:品味古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形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②这一联中最生 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③本诗的“诗眼”“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④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技巧: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 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落晖:落日。
精读细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 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 居不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起联),三四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 “尾联”(或结联)。
知识备查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 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 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 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 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 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 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
精读细研
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从 “候骑”口中得知“在燕然”,诗人的使命也 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 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 外风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 寂的思想感情。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 失意情绪。
精读细研
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 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 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离开。
空:只。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精读细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 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 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精读细研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精读细研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
达作用?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 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Leabharlann 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精读细研 首联巧用典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试着体会首
联的用典和效果。
费祎登仙,于此处骑鹤飞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 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 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 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诗与孟 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多才多艺,能书 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宋苏轼称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 园诗派的代表。有《王右丞集》。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 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 朝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 见所感。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识备查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太平 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 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 楼是1981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 ),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 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 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