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心理学的研究人的( )及其( )的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和()三部分。
•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方面的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和()。
•4、心理学是一门既()又()的学科。
•5、()年( )国心理学家()创立了(),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6、心理的实质是(),(),()。
•7、狼孩“卡马拉”的故事证明心理是()。
•8、马斯洛把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需要()。
•9、需要的特征有:对象性、()、()、()、周期性、社会性,此外需要还有发展性和竞争性。
•10、动机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11、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12、个性又称(),是指个人在()上,在一定的()中,通过一定的(),形成和发展起来与他人相区别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3、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
其中()是基础,()是主要原因()是根本途径。
•14、古西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
•15、埃里克伯恩的个性结构理论把人的个性结构分为:感情用事的( )、自以为是的()、面对现实的()。
•16、个性具有()、( )、和( )的特征。
•17、态度的三个组成因素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8、旅游态度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和内化阶段。
•19、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
•20、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性质可以划分为:()()和美感。
•21、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按照其表现形式和强度划分,主要有()、()、()三种。
•22、情感的外部表现又称为(),主要有()、()和()三种。
•二、选择题
•1.认识过程包括()。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E.想象
•2、想象在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中属于()。
•A、心理过程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
•3、鲁滨逊的故事证明了();成语“少见多怪”说明了();醉酒的人行为失去常态说明了();李白在两首诗中表达了对君山不同的观点,说明了()。
•A、心理的人脑的机能B、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中()是个性形成的基础;()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个性形成的根本途径。
•A、遗传因素B、社会因素C、社会实践
•5、情感深刻、细心谨慎、多疑、孤僻、柔弱、易倦、缺乏自信心,其气质类型的()•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6、沉着、冷静、坚毅、实干、执拗、冷淡、动作迟缓,其气质类型的()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7、言谈爽利、擅长表达、幽默而谐趣,其气质类型的()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8、热情、果敢、精力充沛、急躁、易怒,其气质类型的()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9、兴趣在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中属于()。
•A、心理过程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
•10、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情,喜欢与人交际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指的是态度的()。
•A、对象性B、强度 C 、稳定性D、价值性
•12、安静、沉着、情绪反应慢且不易外露,善于忍耐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A.遗传B.环境C.学习D.自然E.成熟
•14、态度形成的基础是(),其中最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
•15、下面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E.喜欢
•16、下面哪些属于情感的社会情操范围()。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E.虚荣和忌讳心理
•17、一个服务员整天闷闷不乐,在工作中对客人的态度很冷漠,客人多询问几句,他也觉得很讨厌,甚至将自己的不快迁怒于客人。
这种情感是()
• A. 应激 B. 激情 C. 心境 D. 心情
•18、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体验,下列属于激情的是()• A. 狂喜 B. 闷闷不乐 C. 绝望 D. 抑郁寡欢
•19、心情舒畅;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些情感是()面如土色;暴怒时全身发抖、暴跳如雷;狂喜时手舞足蹈、热泪盈眶;绝望,这些情感属于(); 情急生智、沉着冷静,这些情感属于()
• A. 应激 B. 激情 C. 心境 D. 心情
•20、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构成。
•A.儿童自我状态B.成人自我状态C.父母自我状态D.本我自我状态E.超我自我状态
•三、判断题
•1.人的心理的重要来源是实践。
()
•2、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
()
•3、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五个需要之间是由低到高逐次出现的。
()
•4、人的需要的实现没有顺序性。
()
•5、探险旅游中,旅游者可能在安全需要充分满足前就已经产生了高层次的需要。
()•6、不同层次的人,各层次的需要强烈程度不一样。
()
•7、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
()
•8、所有的旅游需要都能成为旅游动机。
()
•9、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神经活动类型,无好坏之分。
()
•10、对待胆汁质的旅游者要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出现矛盾应尽量回避、忍让,不要激怒他们()
•11、在与多血质游客谈话中不要过多重复,否则他们会不耐烦。
()
•12、对粘液质的游客活动项目不要安排的太紧凑,内容不要太复杂。
()
•13、接待抑郁质游客要尽量少在他们面前谈话,绝对不应与他们开玩笑,以免引起猜疑。
()
•14、性格是后天养成的;性格反映了人的社会性;性格可塑性较强,有好坏善恶之分。
()
•15、某一气质会比另一气质更容易促使一个人形成某种性格特征。
()
•16、性格也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
•17、一个人的态度到了内化阶段才稳固,才真正成为个人的内在心理特征。
()•18、我们通过服务也不能改变旅游者的态度和决策。
()
•19、情感是随着认识而发生的,并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
()
•20、我们对事物的态度是通过对该事物的认识而获得的,态度不可以随着我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而改变。
()
•21、一般来说,能够满足人需要的,就会引发积极或肯定的情感;而不能满足人需要的,就会引起消极的或否定的情感。
()
•22、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理智感。
()
•2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了心境这种情绪状态。
()•24、在激情状态下,个体行为很可能会失控!()
•25.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26.态度是先天决定的。
()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白居易对江南态度的认知。
•()
•28.气质具有天赋性和稳定性,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
•2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反映了人格的稳定性,人格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
()•30.导游在接待抑郁质游客时应积极劝导其参加游戏等团体活动,让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从而后的满足感。
()
•31.粘液质的游客性情沉稳、内向、不苟言笑、喜欢清静、不太喜欢与人交往。
因此,旅游服务人员在旅游活动中应尊重并尽量维护他们的个人空间、不要过多地打扰他们。
()
•32.激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
()
•33.性格是先天的,很难改变。
()
•34.气质有好坏之分。
()
•35.快乐是一种在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的目的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
•36.粘液质的游客习惯于照章办事,不太善于变通,导游人员在旅游过程中,应尽量按照规定程序办事。
()
•四、简答题:
•1、如何激发游者的旅游动机?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改变旅游者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4、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有力情感和调控不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