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材上册第一章分数乘法梳理提升1、分数×分数;2、分数×整数;3、多个分数和整数相乘;4、分数与0相乘,乘积为0;5、若干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是0,乘积就是0;6、两个数如果互为倒数,那么乘积是1;7、当一个非0的数,乘1积为本身;乘假分数大于1的数,积大于本身;乘真分数小于1的数,积小于本身。
8、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9、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0、已知一个量比另外一个量多或者少几分之几,求这个量的实际问题。
11、速算和巧算的奥数经典题型2题型。
12、分数乘法中的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
13、裂项求和巧算。
14、份数转化巧算。
一、分数×分数:分子相乘得分子,分母相乘得分母,最后分子分母再约分。
或者分子和分母先约分,最后把约分后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即可。
5212060012024060024030204063040206=÷÷==⨯⨯=⨯------------直接相乘最后再约分。
或者是。
5212513324210333410310301040220263040206=⨯=÷÷⨯÷÷=⨯=÷÷⨯÷÷=⨯-----------------先约分,再相乘。
二、分数×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得分子,分母不变,最后分子和分母再约分。
或者分母和整数先约分,最后把分子和约分后的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约分后的分母做分母。
160606030230602==⨯=⨯-------------先相乘,再约分。
或者112230303*********=⨯=÷⨯÷=⨯)(--------先约分,再相乘。
三、多个分数和整数相乘:所有的分子和整数可以相乘得分子,所有的分母相乘得分母,最后把分子和分母进行约分即可。
或者分子可以和任何一个分母约分,整数可以和任何一个分母约分,最后把约分后的分子和整数相乘得分子,约分后的所有分母相乘得分母。
18118720720720129607201296015863012943015128964==÷÷==⨯⨯⨯⨯⨯=⨯⨯⨯--------先相乘,再约分。
或者。
)(1821229111530151561248966443015128964=⨯⨯⨯=÷⨯÷÷⨯÷⨯÷÷=⨯⨯⨯-----先约分,再相乘。
4、分数与0相乘,乘积为0;00105=⨯ 6、若干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是0,乘积就是0;00101158......199519892021202098433221=⨯⨯⨯⨯⨯⨯⨯⨯⨯ 7、两个数如果互为倒数,那么乘积是1;一个数A 的倒数就是1÷A=A1。
这个A 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可以是小数,且A 不可以为0,因为0不可以作为分母,不可以为除数,不可以为比的后项。
①当A=4时,那么4的倒数就是:41。
②当A=74时,那么74的倒数就是47。
③当A 是0.13时,那么0.13先变成分数10013,10013的倒数是13100,所以0.13的倒数就是13100。
两个数互为倒数A 和A 1,乘积A ×A1=1。
反之,两个数的乘积是1时,两个数互为倒数。
8、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
等于这个数×几分之几。
74的10013是多少? =74×10013=17513。
一个西瓜小明爸爸吃掉了一半,小明吃了剩下的一半,问小明吃了几个西瓜? 小明爸爸吃了:21个; 剩下:1-21=21个; 小明吃了剩下西瓜的21,即21个西瓜的21,小明吃了:21×21=41(个)。
9、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用乘法,等于这个数连续乘若干个几分之几。
一个分数是21,这个分数的31 的41的74是多少? =21×31×41×74=421。
10、已知一个量比另外一个量多或者少几分之几,求这个量的实际问题。
已知A 比B 多mn ,那么A=( )。
A=B ×(1+mn )。
已知A 比B 少mn ,那么A=( )。
A=B ×(1-mn )。
小明和小红有完全一样的作业题。
小明做了32的作业题,小红比小明多做了41,问小红做了全部作业的几分之几?如果小红比小明少做了41,那么小红做了全部作业的几分之几呢?设:全部作业题为单位“1”,小明做了:1×32=32。
①小红做的:小明×(1+41)=32×45=65。
②小红做的:小明×(1-41)=32×(1-41)=4332⨯=21。
11、速算和巧算的奥数经典题型2题型。
经典1:186-548362361548362⨯⨯+经典2:⎪⎭⎫ ⎝⎛++⨯⎪⎭⎫ ⎝⎛++++⎪⎭⎫ ⎝⎛+++⨯⎪⎭⎫ ⎝⎛+++413121514131211-514131214131211解析:经典1解析秘诀。
找出分子和分母中的乘法算式,548×361和362×548,找出其中不同的2个因数,一个是361一个是362,把其中较大的因数362用较小的因数+1代替。
即:分母中的362用361+1代替。
其他的不要改变,再进行化简。
186-548362361548362⨯⨯+=。
)(1362548361361548362186-5481548361361548362186-5481361361548362=+⨯⨯+=⨯+⨯⨯+=⨯+⨯+解析:经典2解析秘诀。
⎪⎭⎫ ⎝⎛++⨯⎪⎭⎫ ⎝⎛++++⎪⎭⎫ ⎝⎛+++⨯⎪⎭⎫ ⎝⎛+++413121514131211-514131214131211一共2个乘法算式,4个整体,(1)先把第一个乘法算式中较为简单的整体设为字母A ,A=⎪⎭⎫ ⎝⎛+++4131211,第二个乘法算式中较为简单的整体设为字母B ,B=⎪⎭⎫ ⎝⎛++413121,这个时候还剩下2个整体,那么把剩下的2个整体分别继续用字母代替,但是不可以使用第三种字母了,因为字母越多越麻烦。
怎么办?第一个乘法算式中剩下的整体用含有第二个算式字母B 来表示,第二个乘法算式中剩下的整体用含有第一个算式字母A 来表示。
即表示如下:5151413121+=⎪⎭⎫ ⎝⎛+++B ; 51514131211+=⎪⎭⎫ ⎝⎛++++A 。
原式=A ×(B+51)-(A+51)×B ---------小括号千米是减号,所有去掉括号,括号内要变号。
=AB+51A-AB-51B =51A-51B =51×(A-B ) =51×1 =51。
12、分数乘法中的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
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相乘,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乘。
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积不变。
分配律:A ×(B+C )=A ×B+A ×C 。
分配律逆运用(即提取公因数)的简便运算:A ×M+A ×N=A ×(M+N )。
经典1:2019202020202019120192020201912020201920192020201920202019201920202019=⨯=+⨯=⨯+⨯=+⨯)(经典2:2019201012019201020192019201012019201920102020⨯+⨯=⨯+=⨯)( =201920102010201920102010=+经典3:202220212022202020212020202112021202020202021120202021202020202021202020202020=⨯⨯=+⨯÷=⨯+⨯÷=÷)(经典3秘诀211++=+÷A A A A A A 。
13、分数裂项巧算求和。
大小分数可以拆成:小”。
分母中的“大大”,分子特点:分母是“小大小小大大小1-1-1-1-=⨯=⨯经典1:100991 (541431321211)⨯++⨯+⨯+⨯+⨯=100991001111001991991-981........31-2121-111009999-100999898-99........433-4322-3211-2=-=-++++=⨯+⨯++⨯+⨯+⨯ 经典2:100991001-111001-971........101-7171-4141-11100973........1073743413==++++=⨯++⨯+⨯+⨯ 14、份数转化巧算。
四个孩子合买一只60元的小船。
第一个孩子付款是其他孩子付款总数的21,第二个孩子付款是其他孩子总数的31,第三个孩子付款总数是其他孩子总数的41。
第四个孩子付款多少元?分析: 第一个孩子付款是其他孩子付款总数的21,第一个孩子为1份,其他孩子共2份,四个人共1+2=3份,所以第一个孩子付款为总价的31211=+,同理,第二个孩子付款总数的41311=+,第三个孩子是付款总数的51411=+。
第一个孩子付款了60元的31,即:60×31=20元; 第二个孩子付款了60元的41,即:60×41=15元; 第三个孩子付款了60元的51,即:60×51=12元。
一共付款了 20+15+12=47元。
所以第四个孩子付款:60-47=13元。
针对性练习题1、比较下列因数和乘积之间的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202020192120202019)( ⨯ 2、202020192320202019)( ⨯ 3、20202019120202019)( ⨯ 4、20202019020202019)( ⨯2、两筐梨,第一筐重20千克,若从第一筐中取出103放入第二筐,则两筐梨重量相等。
原来第一筐比第二筐多多少千克梨?3、两根铁丝长度都是2米,从第一根上剪去它的53,从第二根上剪去它的53米,问余下部分( )。
A 长度相等B 第一根余下长度长 ③ 第二根剩下长 ④无法比较4、甲、乙、丙是三个好朋友,一起去吃饭。
甲支付了所有餐费的85,乙支付了所有餐费的83。
事后,丙一定要坚持平摊餐费,如果丙拿出80元,则丙应该给甲( )元,给乙( )元。
5、20202019........6554433221⨯⨯⨯⨯⨯⨯=( )。
6、六年级三个班去种树,一班植树39棵,二班植树的棵数是一班植树的32,三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多131,问三班植树多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