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得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得调式方法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得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得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得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得静
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得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得输出端便可
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得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
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模拟电路实验箱
5、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得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
UB≈
图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I E=≈Ic
U CE=UCC-I C(RC+RE)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得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得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得直流10V挡测量UE =2V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 B、U C,记入表2—1中。

表2—1
测量值计算值UB(V) UE(V) UC(V)R B2(KΩ)U BE(V) UCE(V) I C(mA)
2、6 2 7、2 60 0、6 5、2 2
B2
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I E=或I C=
UBE=U B-U E
U CE=U C-UE
计算出放大器得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得连接图
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得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幅值
为10mv(用毫伏表测量u i)得正弦信号加入到放大器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得波形,在波形不失真得条件下用交流毫伏
表测量下表中三种情况下得输出电压值,记入表中。

表2—2
R C(K) R L(K) uo(V)A V
2.4∞1、5150
1.2 ∞0、7575
2.4 2.4 0、75 75
3)
*4.测量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根据定义: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u s
(m v)ui
(mv)
R
i
(KΩ)
u L
(V)
u0
(V)
R
O
(KΩ) 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
100 101、1 0、75 1、5 2、4 2、4
置R

=2、4KΩ,R L=2、4KΩ,IC=2、0mA,输入f=1KHz,ui=10mV 得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波形不就是真得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u i与u L记入表2—3中。

断开负载电阻RL,保持u S不变,测量输出电压u0,记入表2—3中。

五、实验报告
1.列表整理实验结果,把实测得静态工作点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

答:
实测得静态工作点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测UBE=U B-U E=0、6V,而理论为0、7V,产生误差得原因可能就是U B、UE得值接近,这种接近得两个量相减得间接测量,则合成相对误差就比较大了。

2.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得影响。

答:静态工作点就是否合适,对放大器得性能与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与失真,此时u。

得负半周将被削底;
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即u。

得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与失真明显)。

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得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测试,即在放大器得输入端加入一定得ui,以检查输出电压u。

得大小与波形就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得位置。

3.怎样测量RB2阻值?
答:测量在线电阻时,要确认被测电路没有并联支路并且被测电路所有电源已关断及所有电容已完全放电时,才可进行;因此本实验测量RB2时要将开关K断开。

测量前先将开关转到电阻X1K档,然后把红、黑表笔短路,调整“0Ω”调整器,使指针指在0Ω位置上(万用表测量电阻时不同倍率档得零点不同,每换一档都应重新进行一次调零。

),再把红、黑表笔分开去测被测电阻得两端,即可测出被测电阻RB2得阻值。

4.总结放大器得参数对电压放大倍数得影响及输入输出波形得相位如何。

答:由表2—2得实验结果可知:在静态工作点相同情况下
①RL越大,AV越大;RL越小,AV越小;
②R C越大,A V越大;R C越小,A V越小; AV与RL//RC成正比。

实验满足公式。

③输入u i与输出uo得波形相位相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