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管理思考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外国档案1.有关档案起源于何时的观点有哪些?1.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起源的观点(1)认为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以原始记事文法形成的记录,如结绳、刻契、编贝、结珠等等就是档案;(2)认为是在国家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发明了文字并用之记录社会活动,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就是档案;(3)认为进入奴隶社会才开始有了档案,因为文字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起源的两个必备条件,只有当国家出现后需要用文书作为内部管理和对外交往的工具时,才产生了档案。
2.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古代东方是对古代亚洲、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是一个兼有地理和历史含义的概念。
3.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在这些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出现的文字主要包括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两大体系,它们都是由象形符号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4.罗塞达石碑:最早的档案主要是通过考古方式发现的。
其中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及其碑文的成功破译促进了考古活动在埃及的开展。
2.古代档案(载体、内容)包括哪些类型?1.从载体角度划分为六种类型: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棕榈叶档案、羊皮档案、蜡板档案。
(1)石刻档案:这是一种刻写在岩石(包括石块、石板和石柱)上的档案。
如:古代埃及的巴勒莫石刻。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曲。
梅腾自传。
(2)泥板档案:这是一种刻写在泥板上的档案,主要出现在古代两河流域。
泥板档案的使用时间长,范围广。
使用时间大约延续了3000年,使用范围从两河流域扩展到非洲的埃及、欧洲的希腊等地。
世界各国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泥板档案已有一百多万块,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散存在各国的博物馆并以出土地点命名。
如:拉伽什泥板、西帕尔泥板、哈图萨什泥板、埃勃拉泥板等。
(3)纸草档案:这是一种以纸草为制作材料的档案。
纸草纸质地柔软,吸水性好,表面平滑,易于书写,既可展平存放,也可卷成卷轴保存,有些卷轴是由若干张纸草粘结而成的,有的长达数十米。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哈里斯大纸草、伊浦味陈词(4)棕榈叶档案:这是一种以棕榈叶为制作材料的档案。
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将棕榈叶加工制成书写材料。
唐代高僧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南印度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即棕榈树林),周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
至于记言,书事,各有司存。
”(5)羊皮纸档案:这是一种以加工过的兽皮为制作材料的档案。
羊皮纸具有耐用、柔软、磨光后可两面书写的优点。
在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常用它来书写重要文件,并形成传统。
即使到了18世纪,人们仍用它来书写重要法典。
(6)蜡板档案:这是一种以涂蜡木板或象牙板为书写材料的档案。
因蜡板易于磨损,耐久性差,故主要用于书写临时性文件。
蜡板档案存留下来的不多,但使用时间却相当长,直到欧洲中世纪末才停止使用。
2.从内容角度划分的六种类型:宗教档案、皇权王位档案、经济档案、军事和外交档案、法典档案、科学文化档案(1)宗教档案: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往往借助宗教意识和诸神崇拜来巩固和维护政权,因此,宗教档案是奴隶社会最为常见的档案类型。
古代印度著名的《吠陀经》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预言书》(2)皇权王位档案:是记载国王权位及其继承情况的档案。
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古代埃及。
巴勒莫石刻都灵纸草(3)经济档案:是记载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档案。
在古代两河流域比较典型。
如:马里王国发现的档案中有关于农业生产、赋税缴纳和财产报表等内容;乌尔古城发现的档案有木工、陶器、铁器和纺织等作坊使用劳力的记载。
在古代希腊、古代埃及也有类似档案。
(4)军事和外交档案:一是统治者外出征战的经过及战功记录,如:巴勒莫石刻所记载的古代埃及及法老们远征努比亚、腓尼基等事件;二是各国缔结的条约;三是外交文书和函件。
(5)法典档案:奴隶制国家特别重视法典的颁布,因此,大多数法典都是刻写在神庙的墙壁或台座上的。
如: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6)科学文化档案: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有大量反映科学文化内容的档案。
3.论述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及其影响。
一、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逐步西传我国植物纤维诞生的时候,欧洲国家正在使用纸草纸和羊皮纸。
中国造纸技术从公元3世纪开始传入周边国家。
在造纸术西传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条件对造纸术继续加以改进和发展。
二、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对于档案自身,纸张的发明和应用,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对档案工作,纸张的产生和应用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档案管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首先,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其次,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最后,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4.什么是近现代档案有哪些特征5.6.近现代档案由哪些档案构成的?7.论述新型档案的特点。
第一,信息的非人工诀识读性;第二,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第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第四,载体的脆弱性和保管费用的高昂性第五,对技术和系统的依赖性。
8.分析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二次变革及其影响。
一、档案载体第二次变革的表现——新型档案的出现(一)新型档案的含义及类型新型档案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是指除传统纸质载体以外的各种制成材料的档案,包括照片档案、影片档案、录音磁带档案、缩微胶片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和光盘档案等。
新型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制成材料的新型化。
新型材料主要是化学合成材料和磁性材料,包括胶片、胶卷、胶带、合成纸、磁带、磁盘、光盘等。
二、档案载体的第二次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一)对档案自身的影响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类型的大大丰富。
(二)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在收集上的难题是,新型档案应当由综合性档案馆接收还是应建立专门档案馆进行收集;在整理上的难题是,新型档案是否都有实体整理的必要,整理原则是否仍然遵循来源原则;在保管上的难题是,新型档案如何解决保管的长久性和安全性问题;在鉴定上的难题是,怎样制定新型档案的鉴定标准;在提供利用上的难题是,怎样解决新型档案利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三)对档案馆、档案人员以及档案学理论的影响:对档案馆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使档案馆的存在形式和职能均受到了冲击;对档案人员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人员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形象和理念也需要重新塑造;对档案学理论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学理论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9.分析档案载体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二章外国档案机构1.分析档案机构设置原因。
2.古代档案机构包括哪些类型有何特点一、古代埃及1.法老档案库:法老档案库设在法老的宫殿里,收藏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档案,以及其他国家写给法老的信件和法老的起居注等。
2.宰相档案库:宰相档案库设在宰相的府邸内,主要收藏法典以及一些内部管理性档案。
此外,宰相档案库的馆藏还包括土地登记簿、土地赏赐记录、收支账簿、地方长官的报告、纳税人名册、遗嘱副本、居民申请书等。
3.神庙档案库:神庙档案库除了保存祭祀活动记录外,往往还保存一些国家重要的公务文件和经济管理文件等。
有时神庙的墙壁上也用来刻写和约之类的外交文件等。
二、古代两河流域1.神庙档案库:苏美尔人也建立了神庙这种宗教祭祀机构,主要保存国家重要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文件。
2.王宫档案库: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称霸时期,出现了设在国王宫殿里的王宫档案库。
埃勃拉王宫档案库所收藏的档案包括行政管理文件、法律文件、财务文件和外交文件等。
3.王国档案图书馆:王国档案图书馆也是在阿卡德王国称霸时期出现的。
它的规模相当大,拥有80多间库房,保存了大量的泥板档案。
包括行政文件、法律文件、公务信函、外交文件、经济报表、天文观测记录、建筑报告以及阿树尔巴尼帕尔派人从全国各地和其他国家收集到的各种图书等等。
4.私人档案库:一种以保存商业活动记录为主的私人档案库。
三、古代希腊1.王宫档案库:古代希腊最典型的王宫档案库是米诺斯王宫档案库。
档案库有几处库房,保存有整套的约数千块该有文字符号的泥板档案。
这些泥板都被分门别类地保存在木箱子和石膏箱子里。
此外,还发现了泥印,可能是用来加封箱子的。
这些泥板档案大都是租税表和财产清单。
2.城邦档案库:城邦档案库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一种档案收藏机构。
这些城邦档案库实际上就相当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神庙档案库。
各城邦不仅将神庙作为祭祀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政治活动的中心。
城邦国家的重要文件都发布在神庙的墙壁或台座上。
后来,城邦档案馆就设在神庙里。
3.王国档案图书馆:它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希腊时代。
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的各个王国纷纷建立了王国档案图书馆,其中,最著名的是托勒密埃及王国的亚历山大档案图书馆和帕加马王国档案图书馆。
四、古代罗马1.预言书档案馆:各城邦在出征或缔结外交协定时,往往要求阿波罗神庙里的祭司说出专门的预言,这些预言记录保存下来,就形成了一整套的预言书。
也称“秘密书”。
预言书档案馆与神庙的金库设在一起,由专门的祭司掌管。
2.贵族档案库:罗马的贵族又可分为僧侣贵族和世俗贵族,他们分别设立了自己的档案收藏机构。
其中,僧侣贵族档案库中包括最高祭司团档案库、军事外交祭司团档案库等。
世俗档案馆主要包括国库档案库、监察官档案库。
3.平民档案库:平民是贵族对立的社会阶层,他们被剥夺了与贵族在同一神庙里拜神的权利,因此,他们只好建立自己的组织和神庙。
平民档案库就设在采累拉神庙里,用来保存平民各种活动中形成的记录4.国家档案库:国家档案库由财政官领导,工作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司书,负责登记文件、制作副本和答复咨询等;另一种是档案员,负责对馆内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和保管5.皇帝档案库:它是奴隶社会时期规模最大、内部机构最健全的档案收藏机构。
公元4世纪,皇帝档案库迁到拜占庭,把馆藏档案分成皇帝诏令、奏章、来往文书、内务文件四大类,分设四部保存。
这四个部,每个部均由负责人领导,并设有助手协助工作。
皇帝档案库是奴隶制时期档案馆库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标志。
3.论述法国资产阶级档案工作改革历史背景、改革进程、重大意义、深远影响。
①专业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档案工作的总体特征是相当分散和落后。
这种分散和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档案机构尽管数量和类型众多,但分布相当分散,而且各自互无联系。
另一方面,档案的保存相当分散,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
②主要进程第一步,根据1789年7月29日颁布的“国民议会组织条例”建立国民议会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