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管理1一、填空题: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亚克伯·冯·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法国)。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6.(戴维·比尔曼)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1.主体模式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
这种模式的典型主要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2.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ICA——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是一个由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间国际专业组织,也是档案发展方面惟一的国际性咨询机构。
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有咨询性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其他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3.限制利用是指由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档案向公众开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限制利用的对象不是统治者或档案所有者,而是社会上的普通公众。
三、简答题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对于档案自身,纸张的发明和应用,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对档案工作,纸张的产生和应用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档案管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首先,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其次,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最后,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①决定必须尽可能当机立断。
暂时保留的决定很可能意味着永久保存。
②过激的行为必须避免。
既不要过于谨慎的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的抛弃。
③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作为价值标准。
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
凡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允许销毁。
⑤供某种暂时目的所用的案卷,一旦目的达到,一般是要销毁的。
⑥关于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经过的案卷一般是要保存的。
3.试析宏观鉴定论的共同点及不足之处。
共同点:第一,都把档案提升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都认为档案价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都超越了传统鉴定理论中的价值标准,转而强调职能鉴定标准。
不足之处:这种宏观鉴定在现实操作层难以具体化,要将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鉴定标准难度极大,容易造成浮泛粗放的鉴定结果。
四、综合论述题1.试述《荷兰手册》的主要贡献及其局限性。
荷兰手册的主要成果或重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奠定了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手册提出的“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核心观点,是对尊重全宗原则和登记室原则的有力继承,贯穿了来源原则“尊重来源,尊重全宗完整性”的核心思想。
另一方面,手册提出了“整理系统必须以全宗原来的编制为基础”的又一核心观点。
其次,它推动了来源原则的广泛传播。
最后,它对档案编目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
荷兰手册的局限性:(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内容相对单薄二是研究的范围相对窄小三是研究的方法相对简单和机械但这些局限并未妨碍荷兰手册成为近代欧洲档案学的一部名著。
美国现代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将它誉为“现代档案工作者圣经”,加拿大当代档案学者特里·库克也认为荷兰手册阐述的基本思想已成为20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外国档案管理2一、填空题1.(皇帝档案库)是奴隶制时期档案馆库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标志。
2.(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是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最著名的论断。
3.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美国档案事业的总体特色是(全局分散而中央集中)5.(法国内政部长发布了第十四号通令——《关于各部和各地区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指示》)被称为尊重全宗原则的出生证。
6.英国档案学家詹金逊在档案学上的代表作是(1922)年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
7.1821年成立的(法国档案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档案教育机构,被誉为“第一代档案学院”。
二、名词解释1.中心模式中心模式:是指国家以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负责对整个档案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
2.登记室原则德国于1881年7月1日发布的《国家机密档案馆档案整理条例》提出了“登记室原则”。
该原则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条:①机密档案馆整理档案按照来源进行;②每一个机关移交的档案都会获利专属的档案柜,柜内所有案卷都保留它们在原机关登记室的原有排列次序和标记。
登记室原则与尊重全宗原则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要求同一来源的文件组成全宗;不同点主要在于全宗内的分类,尊重全宗原则要求按照主题重新整理,而登记室原则严格要求保持档案在机关登记室的原有整理体系。
登记室原则的提出和实行,被看作是来源原则形成的标志。
它不仅仅是对尊重全宗原则的简单继承,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和创新。
它和全宗原则一样,具备了来源原则的思想精髓,但它更多地融入了历史主义的和发展的思想,更明确地要求档案整理要原原本本地体现档案形成历史过程和有机联系。
它才是对来源原则思想的完全体现,所以被视为来源原则正式形成的标志。
3.文件连续体理论澳大利亚档案学者弗兰克·阿普沃德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名称全新的“文件连续体理论”。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坐标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
这个多维坐标系包括四个坐标轴——文件保管形式轴、价值表现轴、业务活动轴和形成者轴。
其中,文件保管形式轴是核心轴。
文件连续体理论通过描述文件保管形式轴上四个坐标的变化引发形成者轴、业务活动轴和价值表现轴上特定坐标的相应变化,揭示出文件的四围运动过程。
第一围是单份文件;第二围是案卷,即一组文件的组合;第三围是全宗,即一个机构所有案卷的集合;第四围是全宗集合,即所有全宗的集合。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进步之处:(四点)第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视角集中在文件本身,考察的是文件实体从形成直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而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视角是文件保管形式与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的互动,考察的是文件从最小保管单位直到组成最大保管单位的运动过程。
第二,文件重要周期理论主要运用平面的、单维的研究文法;而文件连续体理论将文件置身于一个多元时空范围,转而用立体的,多维的研究文法,全方位的考察文件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偏重于强调文件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实现阶段式管理;而文件连续体理论更多的突出文件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将文件视为无需明确分割的连续统一体。
第四,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偏重于强调各阶段文件的价值形态与保管场所、管理方式的对应关系,而文件连续体理论不再要求相关因素的机械对应,从而更好的适应了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档案馆库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都是为所有者专有并只为所有者服务的保管机构。
2.特点:附属性;封闭性;世袭性或边续性;馆藏对象的混合性;门类的单一性;分散性。
2.简述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关系。
(一)文件与档案的密切关系档案由文件转化而来是文件中的特殊部分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紧密联系第一,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第二,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延伸第三,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第四,档案部门和人员的参与,是文件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五,文件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各自独立的关系。
3.简析外国档案教育的共同特点。
第一,档案教育的层次较高第二,档案教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实践课的比例可能超过理论课第三,课程设置注重把文件管理与历史档案保管联系,体现了文件与档案一体管理的思想。
第四,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贴近时代。
四、综合论述题:1.综合评述文件中心的性质、任务及其优越性。
(一)性质文件中心的性质就是过度性或者说中间性,它介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是连接机关与档案馆的“中转站”。
(二)任务第一,负责对半现行文件进行廉价的贮存和有效的保管。
第二,负责为文件形成机关及时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并经机关同意后为其他提供服务。
第三,负责对半现行文件进行最终处置——移交档案馆永久保存或按规定程序进行销毁。
(三)优越性1.经济实用2.交接简便3.三个不变4.服务快捷5.安全保管6.保证质量外国档案管理3一、填空题:1.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2.(档案开放原则)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3.(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5.德国实行的是(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6.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 )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7.俄罗斯采用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综合鉴定法)和系统鉴定法。
8.《末日审判书》是(英)国的珍贵档案。
二、名词解释:1.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指是的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
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又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
2.非终极性机关档案馆非终极性档案馆是暂时存放机关档案的场所,它们保存的档案文件都必须按规定期限向终极性国家档案馆移交。
3.《荷兰手册》近代档案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是荷兰三位档案学家缪勒、斐斯、福罗英于1898年合作出版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一书,简称“荷兰手册”。
三、简答题:1.简述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重大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一、改革的重大意义法国档案改革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工作的性质,结束了封建时代档案馆的附属地位和分散、封闭状态,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档案机构体系,使档案馆事业成为国家的一项专门事业。
改革中提出并实行的档案集中管理原则,向社会开放原则,成为近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
二、改革的深远影响一是极大的促进了档案工作各项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