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井田制与中国古代均平

七、井田制与中国古代均平


沙文汉在其1963年 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 沙文汉在其1963年《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 1963 遗著中也认为: 遗著中也认为:“论从周代农村的基层结构 来看也好, 来看也好,无论从比较可靠的古代文献和第 一手的金文资料来看也好, 一手的金文资料来看也好,井田制这个东西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沙文汉: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沙文汉:《中国奴隶 制度的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 1984年 制度的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 78页 版,,第78页 )
后儒的发挥 汉书·食货志 食货志》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汉书 食货志》: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
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 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 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 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民受田,上田夫百亩, 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民受田,上田夫百亩, 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 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再为易下田, 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再为易下田, 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儒家经典所反映的上古土地国有观念 小雅·北山 溥天之下。 《诗经·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小雅 北山》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记·王制 古者 王制》 古者……田里不鬻。” 田里不鬻。 《礼记 王制》“古者 田里不鬻 论语·季氏》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 和无寡,安无倾。” 国语•齐语 井田畴均 则民不憾。 齐语》 井田畴均, 《国语 齐语》“井田畴均,则民不憾。”
东汉末年荀悦的井田建议 荀悦论曰: 孝武皇帝时董仲舒尝言,宜限人占田。至哀帝时, 荀悦论曰:“ 孝武皇帝时董仲舒尝言,宜限人占田。至哀帝时, 乃限人占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制,卒难施行。然三十倾又不平矣, 乃限人占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制,卒难施行。然三十倾又不平矣, 且夫井田之制,不宜於人众之时,田广人寡,苟为可也。然欲废之於寡, 且夫井田之制,不宜於人众之时,田广人寡,苟为可也。然欲废之於寡, 立之於众,土地布列在豪强,卒而革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 立之於众,土地布列在豪强,卒而革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制度难 行。由是观之,若高祖初定天下,光武中兴之後,人众稀少,立之易矣。 由是观之,若高祖初定天下,光武中兴之後,人众稀少,立之易矣。 既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之立限。人得耕种,不得买卖, 既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之立限。人得耕种,不得买卖,以 瞻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虽古今异制,损益随时, 瞻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虽古今异制,损益随时, 然纪纲大略,其致一也。 食货·田制 然纪纲大略,其致一也。”(《通典·食货 田制》) 通典 食货 田制》
董仲舒《限民名田疏》 董仲舒《限民名田疏》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 立锥之地。 汉兴, 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 汉兴 循而未改。 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 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 塞并兼之路。 师古曰: 名田,占田也。 塞并兼之路。 [师古曰:“名田,占田也。 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 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 汉书·食货志 食货志》 也。”](《汉书 食货志》)
周礼》 《周礼》关于井田以及三代土地制度的记载 以土均平政。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 以土均平政。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 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 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 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 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余夫 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 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余夫 亦如之。 周礼·地官司徒 地官司徒》 亦如之。《周礼 地官司徒》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 地事而令贡赋。 周礼·地官司徒 地官司徒》 地事而令贡赋。《周礼 地官司徒》
王莽改制 莽曰: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 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 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 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 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 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 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 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 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 与牛马同兰,制于民臣,颛断其命。 市,与牛马同兰,制于民臣,颛断其命。……今更 今更 名天下田曰‘王田’ 奴婢曰‘私属’ 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 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 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汉书·王莽传 王莽传》 (《汉书 王莽传》)
仲长统的井田建议 昌言·损益篇》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 《昌言·损益篇》: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 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盖分田无限使之然也。 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盖分田无限使之然也。 盖分田无限使之然也 今欲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趾,齐民财之丰寡, 今欲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趾,齐民财之丰寡, 正风俗之奢俭,非井田实莫由也。此变有所败, 正风俗之奢俭,非井田实莫由也。此变有所败,而 宜复者也。 今者土广民稀, 宜复者也。 ……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虽然, 今者土广民稀 中地未垦;虽然, 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 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 力堪农事,乃堪农事,乃听受之。若听其自取, 力堪农事,乃堪农事,乃听受之。若听其自取,后 必为奸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 必为奸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 )
井田制的影响
日本学者桑田幸三: 在汉民族的悠久历史中 在汉民族的悠久历史中, 日本学者桑田幸三:“在汉民族的悠久历史中,井田 制曾持续不断地发生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例如, 制曾持续不断地发生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例如, 新朝王莽的王田制度、 新朝王莽的王田制度、始于北魏而完成于唐代尔后 又走向崩溃的均田制度、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又走向崩溃的均田制度、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清世宗时代所设立的井田模范区等等, 清世宗时代所设立的井田模范区等等,井田思想对 这些制度都起到了先驱性的影响作用。 这些制度都起到了先驱性的影响作用。当历史上无 数次发生农民起义之际, 数次发生农民起义之际,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也 往往求之于井田思想,把它当作理想的药方。 往往求之于井田思想,把它当作理想的药方。” 桑田幸三: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 14页 (桑田幸三:《中国经济思想史论》第14页 ,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1 1991年版 学出版社1991年版 )
汉末师丹限田 师丹辅政,建言: 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 师丹辅政,建言:“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 然后治乃可平。 然后治乃可平。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 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 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民 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 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 为限。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巨万, 为限。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 贫弱俞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 贫弱俞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 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 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 略为限。 汉书·食货志 食货志》 略为限。” (《汉书 食货志》)
王莽“王田制” 王莽“王田制”改革以失败告终 中郎区博谏莽曰: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 中郎区博谏莽曰:“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 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 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 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 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 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 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 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 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 诚未可施行。 莽知民怨,乃下书曰: 诚未可施行。”莽知民怨,乃下书曰:“诸名食王 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 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 切勿治。 汉书·王莽传 王莽传》 切勿治。”(《汉书 王莽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十年代初,胡寄窗从《孟子》井田论的矛盾、 八十年代初,胡寄窗从《孟子》井田论的矛盾、 金文中无井田、 金文中无井田、后出史料的不可靠等问题入 认为: 手,认为:“孟轲的井田原始模式本身不仅 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而且是我国古代最混 乱的空想。 胡寄窗: 乱的空想。”(胡寄窗:《有关井田制若干问 题的探讨》 学术研究》1981年第 年第4 题的探讨》,《学术研究》1981年第4期 )
参考文献
井田-均田井田-均田-均平思想 1,国有土地的观念 2,平均分配的观念 3,一夫百亩的观念 4,北朝隋唐时期均田制的制度与实施状况
20世纪关于井田制的争论 20世纪关于井田制的争论
胡适是井田制的否定派。他于1919年在《 胡适是井田制的否定派。他于1919年在《建 1919年在 设杂志》发表《答廖仲恺胡汉民的信》 设杂志》发表《答廖仲恺胡汉民的信》暨 再答汉民仲恺两先生书》 《再答汉民仲恺两先生书》(胡适后将两信改 题为《井田辨》 认为: 题为《井田辨》),认为:“井田的均产制乃 是战国时代的乌托邦” 是战国时代的乌托邦”,“井田制是孟子凭 空虚造出来的” 空虚造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