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仪表传感器
半导体的电阻率随应变的改变所产生的变化(压阻
效应)远远大于材料轴向伸长、径向缩小的作用。 压阻效应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率: dR/R=λEε
式中:E--半导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λ--半导体材料的压阻系数。
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比金属丝电阻应变片高50
~70倍。
使用方法与金属电阻应变片相同。
第二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主要内容
a. 电阻式传感器 b. 电感式传感器 c. 电容式传感器 d. 光电式传感器 e. 压电式传感器 f. 超声波传感器 g. 红外线传感器 h. 振弦式传感器 i. j.
霍尔式传感器 光纤式传感器
一、电阻式传感器
将非电物理量的变化量转换成相应的电阻值的变化量
。
非电物理量:位移、形变、力(压力)、温度、速度(加速度
弯曲测量 (R1、R2工作,R3、R4补偿) ΔR1=ΔRP+ΔRM, ΔR2=ΔRP-ΔRM, ΔR=ΔR1-ΔR3=2ΔRM
扭转测量
(R1、R2、R3、R4均工作,与轴线交叉45°) ΔR=ΔR1-ΔR2+ΔR3-ΔR4∝M
半导体应变片
工作原理: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单晶半导体材料在沿某一轴向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 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R1、R2工作片,R3、R4标准电阻)
全桥:R1=R2=R3=R4。
(R1、R2、R3、R4均为工作片)
输出电压
U ∆R1 ∆R2 ∆R3 ∆R4 − + − ) Uo = ( 4 R1 R2 R3 R4 U = k (ε 1 − ε 2 + ε 3 − ε 4 ) 4
拉伸测量 (R1、R3工作,R2、R4补偿) ΔR1=ΔRP+ΔRM, ΔR3=ΔRP-ΔRM, ΔR=ΔR1+ΔR3=2ΔRP
非电量测量的一种装置。它可以把连续变化的线位 移或角位移转换为线圈的自感或互感的连续变化。 分类
根据转换原理不同可分为:自感式和互感式 根据结构类型不同可分为:气隙型和螺管型
ω--匝数 电感式传感器公式:
L=
ω2μ0 S 2δ
μ0--导磁系数
S--导磁面积
δ--气隙
1.自感式传感器
铂电阻精度高,稳定性好,在作为复现温标的
基准器和工业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铜热电阻(简称铜电阻) 传感器
温度特性 Rt=R0(1+At+Bt2+Ct3 ) 式中:R0为0℃时的电阻值,A、B、C为常数,其值为
A=4.28899×10-31/℃ B=-2.133×10-71/℃ C=1.233×10-91/℃
电位器的结构
通常由骨架、电阻元件及活动电刷组成。
线绕式
直线位移型
角位移型
某些电刷结构
1、电刷 2、电阻元件
薄式
薄膜式电位器一般有两种: 碳膜电位器 金属膜电位器。 在绝缘骨架表面上喷涂、镀上一层均匀的导电
薄膜。
光电式
是一种非接触式电位器,以光束代替了常规的
电刷,从根本上解决了磨损问题。
动态非接触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的其它应用
测量位移和尺寸 检测金属内部缺陷的及其它无损检测技术
测量能转换成位移变化的其他参数:
力,张力,压力,压差,振动,应变,转矩,流量,比重等
压力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与弹性敏感元件(膜片,膜 盒和弹簧管等)相组合,可以组成开环压 力传感器和闭环力平衡式传感器。
号大,可靠性较高。 缺点:绝大部分是接触式,噪声大,耐磨性较差,寿命较短 。
由于上述优点,电位器式传感器在石油工程中仍在广
泛应用之中。
2、电阻应变传感器
是将被测量的力通过它所产生的金属弹性变形
转换成电阻变化的敏感元件。 工作原理:
把被测材料的应变(形变)转换成电阻的相对变化。
构成: 由电阻应变片和测量线路两部分组成。 分类: 金属电阻应变片式(丝式、箔式) 半导体应变片式
电位器式传感器应用举例
YCO-150型压力传感器 膜盒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测小位移传感器 电位器式加速度传感器
YCO-150型压力传感器
膜盒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测小位移传感器
电位器式加速度传感器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使用广泛,输出信
大:10×20 mm;小:3×3 mm或更小
• 各种应变片
应变测量
将应变片粘贴于测量表面测量变形。 l R=ρ s ρ—电阻率,l—长度,s—面积。
∆R = kε R
k—应变片灵敏系数,k=1.7-3.6(2.0)。 ε—微应变(即10-6)。
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桥路联接 半桥:R1=R2,R3=R4。
金属电阻的应变效应 金属电阻应变片在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
丝式电阻应变片的电阻丝由具有高电阻率的金属丝制成,一般是康铜或镍铬合金
,直径约0.025mm,绕成栅形,粘贴在绝缘的基片和覆盖层之间,由引出线接于 后续电路。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用栅状金属箔片代替栅状金属丝。 金属箔栅用光刻成形,根据需要制造成各种形式。多栅组合片又称为应变花。 箔片厚度约为1~10µm,线条均匀,尺寸准确,阻值一致性好,散热好,便于大 量生产,目前使用的多为金属箔式应变片。 把应变片用特制胶水粘固在需要测量变形的物体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电阻丝 随同物体一起变形(长度l 、断面积A、电阻率 ρ 均变化),根据欧姆定律,R= ρl / A,其电阻值R发生相应变化,由此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
由于铜电阻在0~100℃之间基本上是线性的,此时,
可用下式表示
Rt=R0(1+at ) 式中:a为0~100℃之间的温度系数,其值为
a=4.28×10-31/℃
用铜做热电阻材料,价格便宜,在工业上对精度
要求不太高的场合应用较多。
具体应用
以热电阻为一臂
组成电桥 接线方式:
二线制 三线制
液位测量
三、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原理
变面积 变距离 变介电常数
C=
εS
d
ε—介电常数 S—面积 d—距离
一种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 采用差动式结构,有两个固定
电极,两板极之间有一用弹簧 支撑的质量块。 • 垂直方向上振动时,质量块相 对两固定电极产生位移,使电 容C1、C2中一个增大,另一个 减小。 • 由电容变化测出的位移计算惯 性力,进而由已知质量计算出 加速度的大小。
●变面积式传感器
●螺管式传感器 随着衔铁的插入深度不同将引起线圈泄漏路径 中磁阻的变化,从而使线圈的电感发生变化。
2、互感式传感器
变气隙型,变面积型和螺管型 应用较多的是螺管型差动变压器
• 组成:一次(初级)线圈和二次(次级)线圈及可动铁芯 • 二次线圈W1及W2参数完全相同,差动连接(反极性串联) • 一次线圈W加上交流电压,二次线圈W1及W2分别产生感应 电势e1和e2,大小与铁芯位置有关,与位移x成比例。 • 当铁芯在中心位置时,e1 = e2,输出电压e0= 0; • 铁芯向上运动时,e1>e2;向下运动时,e1<e2,随着铁芯 偏离中心位置,e0逐渐增大。
( Rt + Rr ) R2 = ( R1 + Rr ) R3
Rt = ( R1 + Rr ) R3 − Rr R2 R1 R3 R3 Rr = + − Rr R2 R2 R2
若使R2=R3,Rt=R1,说明此种接法导线电阻 Rr对热电阻的测量无影响。
二、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的自感或互感的变化实现
变气隙式,变面积式与螺管式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如下图
传感器由线圈,铁芯和衔铁等组成,图中点 划线表示磁路,磁路中空气隙总长度为l1,工 作时衔铁与被测体接触,被测体的位移引起 气隙磁阻的变化,当传感器线圈与测量电路 连接后,可将电感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电流 或频率的变化,完成从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 。
)、气体成分、浓度等
种类
电位器式、应变片式、压阻式、热电阻式、热(气、光
、磁)敏电阻式等等。
主要应用
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测加速度、测扭矩、测温
度等。
1、电位器式传感器
把机械的线位移或角位移输入量转换为与它成一定
函数关系的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的传感元件。 种类
按结构形式:线绕式、薄膜式、光电式等; 按位移方式:直线位移型、角位移型;
四、光电传感器
外光电效应
当光辐射照在某些材料的表面上时,若入射光的光子
能量足够大,就能使材料的电子逸出表面,向外发射 电子。
内光电效应 光的作用深入到物体内部,使电子从键合状态过渡到 自由态(仅仅发生能态变化),而不向外界发射,这种 内部激发称为内光电效应。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能够呈现内光电效应的材料主要是半导体,基于内光 电效应的器件属于半导体光电器件.
特点 电涡流式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灵敏度 高、结构简单、尺寸小、抗干扰能力强及频率 特性好,可同时实现静动态测量(频率范围从 零到几千赫兹),且具有较宽的量程,应用范 围较广,主要用在旋转机械(轴)振动测量、 轴心轨迹及轴承油膜厚度测量、转速测量及转 子现场动平衡等。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一般采用氧化铝作基底,在其上蒸发一条带状电阻薄膜(镍铝合
金或镍铁合金)和一条金属的高传导集电带(铬金或银等组成) ,在电阻带和集电带之间留有的一条窄间隙上沉积一层光电导体 (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当窄光束(相当于电刷)照 射在此间隙上时,光电导层导通,就相当于把电阻带和集电带接 通,在外电源E的作用下,负载电阻RL上便有输出电压,这个电压 的大小随着窄光束位置的移动而变化。而在无光束照射时,因光 电层的暗电阻极大,电阻带和集电带之间可视为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