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演奏好单簧管
摘要:单簧管是木管乐器,它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
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
广泛应用于交响乐团、军乐团、爵士乐团和轻音乐团等。
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相当出色。
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
单簧管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断音、跳音、吐音、颤音、滑音等技巧,尤其是手指的技巧训练对演奏效果至观重要。
关键词:单簧管;演奏;技巧
单簧管是交响乐团、军乐团、爵士乐团和轻音乐团等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但要演奏好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何才能演奏好单簧管呢?我总结十多年来吹奏单簧管的经历和六年多来的
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来演奏好单簧管。
一、呼吸训练
气息的运用是演奏好管乐器的重要一环。
气息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方面,两
者的协调极为重要。
演奏单簧管有三种呼吸方法:1、胸式;2、腹式;3、胸腹式。
目前普遍使用胸腹式方法,这种方法集中了胸式和腹式的各自优点,把胸腔
和腹部横膈膜充分利用起来,吸气量大,不易疲劳。
一般来讲,演奏过程中吸气
要快而饱满,做深呼吸状,胸和横膈膜要鼓胀起来;呼气要慢而均匀,横膈膜要
托住慢慢呼出的气,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可能饱满。
在换气时要有意识地松弛一
下横膈膜,使没有用完的气都呼出后再吸气,这样才不憋气,从而轻松自如、头
脑清醒地完成演奏。
单簧管的低音和高音气息运用有不同方法。
高音区的音,振
动频率高,气流急。
气量要小,要求音色明亮、柔和。
低音区的音,振动频率低,气流缓、气量则要大,才能产生浑厚饱满的音色。
演奏时应使高音、中音、低音
各音区之间的音色得到统一,这也是衡量演奏者气息运用的好坏的标志。
气息运
用得好坏直接影响音质和音色。
因此正确运用气息,是每个单簧管演奏者应该悉
心学习研究的课题。
二、发音训练
发音也可以称为乐句的起音,起音的好坏对整个乐句演奏过程中的力度、音
色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有正确的嘴形,才能发出松弛、明亮、穿透
力强、富有生命力及色彩多样的声音。
嘴形是吹奏方法的灵魂,它牵连到声音共
振和音色变化,甚至对呼吸、吐音和运指的灵活也有影响。
当笛头放到嘴里时,
嘴唇往里包,上牙成斜面放在笛头一公分处,上唇紧挨上牙闭住,下牙用下嘴唇
薄薄地垫住,自然地包在哨片与笛头面板分开的位置,嘴角略呈微笑状,面部肌
肉放松,嘴唇位置摆好后舌头立即接近哨片,在呼气和舌头离开哨片的一瞬间就
发出声音。
要发出好听的声音,仅有嘴形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口腔、气息、舌头甚至手指的配合。
根据自己所学的经验,我认为要吹奏出富有生命力和色彩
多样的声音,口腔里面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嘴唇包好笛头开始发音时,舌头
要帮助控制气流,同时下牙、上唇作为支点,将呼出的气推到上牙龈部位,上腭
打开,下唇自然含住笛头使哨片充分振动(只有共振的声音才是动听的声音)。
特别是在演奏雄浑壮阔的fff时,甚至还需要借助手的力量(左手大拇指往前推,右手大拇指往上抬)。
当乐器充分共振时,你就会像一个歌唱演员那样感到鼻腔、头部都会有共鸣,即使是吹奏ppp时,口腔里的控制也不能松懈。
总之,嘴唇
(包括口腔、舌头、气息)与哨片笛头的关系犹如弦乐器的弓子与琴弦的关系,
既不能没有控制,又不能僵而太死。
三、长音与运指训练
在管乐练习过程中,长音练习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练习。
长音是一种有效
利用气息延长吹奏时间的技术。
要想保持嘴形,增强嘴的控制力,只有在吹奏长
音的无限重复中才能逐步形成,这也是单簧管学习中最重要而枯燥无味的部分。
除了在长音中练习发音、呼吸、嘴形之外,程度深一些的学习者,进而要在长音
中寻找音色音质,也就是要把声音吹得好听。
而好的音色音质需要很好地使用气息,让哨片充分振动。
只有气息和嘴的松紧度配合协调,才能找出最佳振动点,
保持所找到的感觉,奏出优美的声音。
那些起伏跌宕、气息控制得心应手的演奏,都是长音练习的结果。
正确的运指是完善技巧的重要环节之一。
演奏时手指应呈半圆弧形,用指垫
盖住音孔,张开虎口,每个手指均独立运动。
运指要有节奏感,按指用力要适度,抬指需放松,抬指时手指离开孔圈约一公分。
运指时胳膊和手腕都要放松,左手
大拇指按泛音孔时不要太横向,要竖起来一点,左手食指第三关节处略向里,这
样运指较灵活。
右手大拇指用第一关节处托住乐器,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密切接近
联动环的固定杆,这是为了保持乐器的稳定和运指的准确。
为了双手小指能灵活
运动,在运用小指时应注意手掌要向里一点,虎口打开(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
不能太远),这样就可避免初学者常犯的小指按键易打直的毛病;要让两肘下垂,略微向前推进,会有助于整个运指技术的发挥。
四、吐音训练
吐音方法有各种各样,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1.用舌尖去碰哨片的顶部。
2.
把舌尖贴到下牙,然后把舌头拱起来去碰哨片。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有几条共
同的原则:1.下巴和喉部必须保持不动。
2.口形和口腔保持不变。
3.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
吐音时常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要注意:1.吐音时舌头的动作太大太重,舌根和
喉部也随之而动,阻碍了空气的流通。
2.吐音时下巴和脸部肌肉随之而动,造成
了口形的变动。
3.吐音时口形太紧,舌头触及哨片的面积太大,阻碍了哨片的振动。
4.吐音时呼出的气量和气压不足,气息的支持太弱,阻碍了哨片的振动。
5.
吐音时哨片太厚或太薄,影响了音质、音高和速度。
6.吐音时舌与指的动作不协调,影响了音质和速度。
五、音色训练
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
但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
从而形成了“德国式”、“法国式”、“英国式”音色等等。
要得到宽厚而松弛、饱满
而柔和、圆润而清晰的这种正确的音色,用气非常重要。
总之,在演奏中一定要用腹部呼吸,不能用胸部呼吸。
腹腔的空间比胸腔的
空间大,吸气量也比胸部呼吸的吸气量多,吸进气至腹腔后,可利用腹部一周的
肌肉来控制气息的流速,而胸部呼吸却无法利用肌肉来控制流速。
演奏中要保持
好松弛而不变的口型。
然后用气吹满管子,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保持圆柱形
音色感觉,而不是像塔形的音色感觉),弱奏时,更要保持口型松弛,用腹部压
力保持平稳的气流和气压。
吹奏高音时,要有吹次中音区的感觉;吹奏中音区时,则要有吹低音区的感觉。
不管弱或强,都要有充分的气压。
只有做好了以上几个
方面,才能演奏好单簧管。
参考文献:
[1]《单簧管基础教程》卿烈军、王建卫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考级教程》。
【作者简介】耿雪玲,女,文学学士,1981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曾先后学习、工作于黄河科技学院,现任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师,河南大学在读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