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77.6,行测高分经验【笔试篇】笔试方面,由于参加笔试的时候我刚刚结束产假,完全没有准备,是抱着一颗打酱油的心去的,所以相关经验仅供参考哈。
我今年能进面试主要得益于行测分数,77.6,话说几年前我认真准备了参加国考的时候才考了71,所以裸考的情况下这个分数相当满意啦。
行测我的经验只有两条:速度和取舍。
1、关于速度:国考行测135道题,120分钟,除了大神级别的人物相信没有人可以完成,所以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滴完成题目,平时练习的时候要强迫自己快一些,再快一些!常识、语言这种题目花30秒也许能做对,花一分钟纠结一下可能就做不对了,所以千万不要纠结!第一眼看见选什么就选什么,不要浪费时间,留下时间去给资料分析题,那种题目才是花了时间能有回报的题目。
2、关于取舍: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自己的数学运算向来不做过多要求,反正我从来也没有做完过135道题,所以我看到数学题直接略过,直奔后面的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别的都做完了,我再翻到数学运算这一题,能做几道算几道。
没有时间就五个蒙C五个蒙D。
当然这个经验由于个人能力侧重不同所以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做出取舍。
【准备篇】准备面试的时候我经历了很长一段迷茫期。
我刚开始的时候很有自信,因为我就是通过结构化面试录取到现在的单位的,但很快,我有点焦虑了。
我发现我不知道如何去复习,我买了培训机构的书,却对他们的答案非常不满意,每做一道题都要去网上搜寻半天我满意的答案。
我在网上下了一堆参考资料和别人的复习经验,却不知道哪些更有用,看一眼这个看一眼那个,什么也没记住。
我来到YY答题,但是没有人指点我,我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儿。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眼看距离面试时间越来越近,可是我的复习毫无头绪,我的进步微乎其微。
我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复习方法,迫切需要一个能统领我时间的团队。
幸好,我遇见了给力面试。
来到给力的第一天,听了老头子的讲课,在小黑和于归组长的带领下练题,我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给力传说中的关键词法、黄金30秒和干货在我眼前一一具体呈现,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给力上岸率高,新颖的答题方式、充实的答题内容再加上强大的气场,想不拿到高分都很难吧。
于是,我彻底放下了包袱,全心全意地开始了我的给力之旅。
每天晚上七点钟,我把宝宝交给婆婆,钻到我的房间里开始听课、练题,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多。
有时候宝宝爬过来推开我的房门,惊喜地发现我在里面,便咯咯笑着piapia地向我爬过来,我只好让老公赶紧把他抱走,看着他那无辜的小眼神,这一刻,我多么希望考试赶紧结束,我好有时间多陪陪宝宝。
我知道,如果没有加入给力,没有强有力的纪律约束,我肯定放不下宝宝,肯定不能用那么大块大块的时间来复习,而对于公务员面试的备考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大量的练习才能保证质量。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赞一下老头子的讲课,老公也是体制内的,陪我听了几次课以后就不肯走了,认为老头子所讲的对于他的工作也大有裨益,那些漂亮的关键词他也可以在工作中应用,非常实用。
现在回忆起来,我准备面试的过程相当辛苦,因为早上六点多起来上班,下午六点回到家吃完饭就开始学习,晚上敬业的组长们一直陪我们到12点多。
这意味着我只有六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我的宝宝不满一岁,夜里要醒来好几次,所以我的睡眠时间不仅短而且支离破碎。
但是我一直坚持着,直到考前的最后一天,就像一位给力的朋友所说:我就是想再努力一点看看,我就是想再委屈一下自己看看。
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没有遗憾,不管结果如何,只有全身心不留余地的付出了,我才算对得起自己。
【经验篇】一、概述对于结构化面试,我认为好的成绩=思路+内容+气场1、思路。
这里所谓的思路就是看到一个题目时脑海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答题逻辑和框架。
某些培训机构的帽子+原因+对策+靴子其实也是一种答题思路,只是因为用的人过多所以成了模板套路。
所以我们需要去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给力教给的答题思路是一种非常简洁而高效的思路,这里出于保密协议,不便于多说,但是大家其实在备考中也可以自己去总结出自己的思路。
要进行思路的总结,第一步就是对题型进行分类。
比如:综分题可以分为社会现象类、名言警句类、寓言漫画类。
社会现象又可以分为好的社会现象、不好的社会现象、有好有坏的社会现象。
组织管理类可以分为会议类、接待类、调研类、比赛类等等。
针对这其中的每一类,我们都应当总结出自己的思路,并且结合具体的真题进行练习,将这种思路固化下来,那么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就可以迅速归类,然后毫不费力地依照这类题的思路去进行构思、扩充。
这就好比一栋大厦的骨架,也可以说是一棵大树的枝干。
只有有了骨架我们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添砖加瓦,只有有了枝干我们才能散叶开花。
下面的题型分析中我会把我总结的各类题型的思路分享给大家。
2、内容。
有了好的思路,我们还需要充实的内容。
也就是对我们每一个点的扩充。
这种内容就来源于大量的阅读、练习和积累了。
可以平时多读些评论性小文章,逐渐形成自己常用的措辞体系,把它融进自己的言语习惯里。
这里强烈推荐一下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是老头子要求我们必读的,里面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思路的借鉴,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一般我们答题的时候,思考时间要控制在一分钟以内,那么这一分钟只够我们写下思路,后面的点的扩充完全靠我们的日常积累和临场发挥,所以这种功夫要下在平时。
比如我们说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内容,比如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多样的手段,使……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的良好氛围。
跟写申论差不多,类似常见的扩充大家都应该有一定的固定内容,随时可以拿过来用。
这样也可以保证我们语言的流畅性。
3、气场。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自己是考官,进来的考生一个充满自信、面带笑容、声音洪亮,一个胆胆怯怯、手足无措、气场弱小,我们会更喜欢哪一个?强大的气场也许个别人可以与生俱来,但是大部分人面对考试的紧张氛围、考官的严肃面容都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胆怯,在答题的时候也可能由于对自己答题内容的不自信,声音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锻炼自己的气场,要大声的朗读,上YY练习,找家人模拟,更身临其境地让自己去接近考试的氛围,看自己在压力下是什么样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提高。
在上小课的时候我一般都不会紧张,但是第一次轮到我上大课回答老头子的问题,我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脏在疯狂地跳动,在答题前我的手都忍不住地在发抖。
是因为有100多人在听我答题?是因为老头子平时批评人很不留情面?我不知道。
但是当我开始答题的一瞬间,我冷静下来了,我的声音是洪亮、平稳的,我再一次拾回了自信。
这种自信一直保持到我参加考试。
紧张是难免的,但平时在YY的大量练习,可以保证我们即使发挥比自己日常状态稍微差一些,也可以胜过对手。
我考试结束后,我的对手跟我说,我答题的时候,他在隔壁候考室都可以隐约听见我的声音,而且非常流畅,基本没有停顿。
我想,疲惫了一天的考官,就算懒得去听我的内容,起码可以记住我是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充满自信的。
仅这一点,就胜过了别人。
二、分析方法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主体分析法、角度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就是找到与这个事件有关的各个主体,通过各个主体的分析,来找到这个问题的宏观与微观方面的联系。
最常见主体有国家、社会、政府、企业、组织、部门、学校、个人等。
角度分析法是指我们通过各个角度去对目标对象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分析社会现象时,涉及到的角度主要有意识、法律、制度、舆论、监督、管理、科技、投入等等。
辩证分析法就更好理解了,指的是对一个现象辩证看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题型分类我的这种分类和思路总结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的,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借鉴,但是千万不要拘泥于此,毕竟大家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众所周知,结构化面试包括综合分析、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应急应变等。
(一)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可以分为社会现象类、名言警句类和寓言漫画类。
1、社会现象类社会现象类分为积极类、消极类和辩证类(1)积极类积极类的题目一般也需要辩证分析法。
有人说都已经那么积极了怎么辩证啊,积极的现象总有相反面吧?积极的政策落实起来有没有困难?所以,积极类现象的答题思路就是:意义→与之相反的现象/可能存在问题→如何学习、宣传、推广、落实例题:一位清洁工人,坐拥千万房产,仍坚持清洁工作,并且教育子女自食其力,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很明显,这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现象,我们看看根据我的思路如何进行作答。
回答:题目中所提到的这种现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先进行总括,可以简单的这么说,也可以说题目体现了这位清洁工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自食其力的优良品德。
)对个人而言,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
对子女而言,有助于树立良好榜样……。
对社会而言,有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我只提供思路,具体内容自行补充啊。
这里我们看到,可以采用主体分析法进行意义的扩充。
常见的意义还有:提高……意识、树立政府形象、营造社会风气、弘扬……精神、促进公平正义、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做过的题总结一下,答题时信手拈来。
)反观我们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尤其是广为人们所诟病的富二代们,享有巨额的社会财富,却失去人生追求……(这就是我前面思路里所提到的与之相反的现象,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推广题目中的精神,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如何学习、宣传、推广。
)对于题目中这位清洁工人所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优良品德,我们应该予以大力的宣传推广。
我认为在宣传中要做到以下三点1、抓住重点人群(比如学生、党员干部)2、发挥榜样力量(比如大力宣传题目中这个清洁工)3、注重实践养成(比如学雷锋志愿活动)……(具体内容自行补充,这是价值观宣传中万用的三个点。
再一个万用的就是三个融入:融入宣传教育,融入实践养成,融入法规政策。
具体内容请翻阅《理论热点面对面》。
这里也可以用主体分析法: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父母改进教育方法,我们自身提高意识。
)练习题:1.如何看待绿色GDP?2.如何看待官员财产公开?3.国家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康日”,你怎么看?(2)消极类影响→原因→对策例题:社会上有种说法,一些地区的机关干部“给了好处乱办事,不给好处难办事”。
你怎么看这种现象?题目中所提到的这种现象在个别地方、部门确实存在,虽然是少数现象,但其危害不可小觑: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群众利益;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这里的影响同样用到了主体分析法:政府、群众、国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1、意识……2、制度……3、监管……。
对策对应原因来就可以了,这里不再赘述。
练习题:1.对于频频闯红灯、出事故的疯狂渣土车,你如何看待?2、中央一直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视,但最近仍常常可以看到有重大安全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你有何看法?(3)辩证类辩证类当然就要用到辩证分析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