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所理解的师德师风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教师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学生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学生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也不会服从的。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而身教重于言教,要学生成人成才,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总枢纽。

一、为人师表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用一般的社会职业道德要求自己,还应该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教师职业本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使然。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

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

三、爱岗敬业
教师的职业精神最根本的体现是蜡烛精神和园丁精神,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园丁则用辛勤的耕耘让幼苗茁壮成长。

蜡烛精神体现的是奉献,园丁精神体现的是责任。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
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它关注着教师的教育事业心,正确的教书育人,以及确立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

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强调的是注重教书过程中“育人”的特殊性价值。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建筑的工程师。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对于我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

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谓教书为了育人,但育人的内容比教书更广泛,育人要德、智、体、美、劳并重,当前尤其要强调德育。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