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食物属性一览表。
2秋冬对付胃病饮食小窍门。
7 食物的酸碱性的解释。
8 酸碱理论。
10 生活中的几则酸碱问题。
11 多吃碱性食物可防心血管硬化。
11碱性食物与智商。
11你喝的是碱性水吗。
12你了解水“性”吗。
12疲劳也许与喝水有关。
12 酸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
13 放味精的学问。
13吃什么养胃?。
14 胃病患者的自我调理。
15 日常食物的酸碱性。
16食物属性一览表秋冬对付胃病饮食小窍门牛奶一些人认为,牛奶可以将胃中分泌过多的胃酸中和掉,帮助胃病好起来。
对于急性胃炎患者来说,一杯温热的牛奶的确有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让人觉得胃部较为舒服。
但是,如果把牛奶当成养胃食物摄入过多,牛奶中大量的乳酸需要消化,反而会使胃部释放出更多的胃酸,最终又刺激了胃黏膜。
稀粥再说稀粥,都说喝粥养胃,许多胃病患者总以为吃粥比吃饭好,他们认为,有胃病就应该吃一些较为细软、看起来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胃的负担。
其实,饭和粥,一个硬,一个软,表面看来好像有所分别,但吃到了肚子里都一样了。
进食量对于胃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进食的分量,而不是食物的软硬问题。
因为吃得过饱或过度饥饿,也会让胃酸分泌不平衡。
如果你是个胃病患者,每顿饭最好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而且要少量多餐,例如从三餐增加到五餐,每餐酌量减少分量,以保持适量的进食分量。
生姜适量的生姜是可以达到暖胃、增强胃黏膜保护的作用。
但过犹不及,生姜毕竟含有刺激性的辛辣物质,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生姜养胃的说法还要视量而定。
土豆很多人都听说,土豆是一种营养非常全面的食品。
土豆还可以用来治疗胃病,用鲜马铃薯1000克加蜂蜜适量即可。
将鲜马铃薯洗净,用搅肉机捣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当浓缩至黏稠状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状,冷却后待用。
这样空腹时服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20天为一个疗程。
可以适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但治疗中忌食辣椒、葱、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食物的酸碱性的解释人体质是弱酸性的,碱性食品有助健康。
酸性食品吃多了会发胖也不健康。
但也不能不吃,最好是合理的都吃。
食物的酸碱性与人体的关系: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组合,全面需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6大营养素。
这就要求人们在平常膳食时,食物要多样化,才能得到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各组织器官活动所需要的养料。
食物多样化也是调节体液、保持酸碱度平衡的需要。
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体液的pH值应维持在7.3~7.5之间,呈弱碱性。
食物有酸性,碱性之分。
营养学上所说的食物的酸碱性是指进人的食物经消化、吸收,进入体液的最终形成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而言。
例如,虽然有些水果口感呈酸性,但实属于碱性食物,那是因为这些水果中含有机酸,入口时给人一种酸性感觉,但这样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内后,彻底地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排出体外,在体内剩下的最终生成物是钠、钾、钙、镁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的碱性化合物居多。
一般水果、绝大多数蔬菜,以及牛奶,乳制品,黄豆及其制品等都是碱性食物。
肉类、蛋类、鱼虾、谷物、花生、豌豆、核桃等则都是酸性食物。
它们在体内经消化、吸收后,进入人体体液的最终产物是磷、硫、氯等非金属元素构成的酸根阴离子。
食品的酸碱度:一般将食品100g烧成的灰粉的水溶液,以0.1mol/L的标准碱或酸溶液中-”和所消耗的毫升数,定为该食品的酸度或碱度。
一般用“+”号表示碱度,“号表示酸度。
如豆腐碱度为+0.2;蛋黄酸度为-18.80。
食物的酸碱究竟会对身体造成多少影响?老实说,影响非常的小。
因为人体的血液与体液的酸碱值只要有一点点改变,就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失调与混乱。
所以人体有良好的酸碱缓冲系统,使体液保持恒定的酸碱值,缓冲掉食物酸碱所带来的影响。
对健康的人而言,尿液的酸碱性就与食物有关:肉吃得多的,尿液通常呈酸性;吃素的人,尿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的机会较多。
站在营养保健的角度来看,食物的摄取能做到酸碱平衡最好。
虽然食物的酸碱本身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微小,但无论是吃得过酸还是过碱,代表的都是一种营养不均衡,久了对健康就会造成伤害的。
偏食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过多,都可能引发有关疾病。
所以,平常进食应适当注意科学搭配,避免过于偏食,以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但是,由于生活的改变,现今酸性体质的人居多,所以对酸性食物的过多食用应注意避免。
若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引起酸过量,就可以使人体多种病患接踵而来。
幼年者皮肤病、便秘、龋齿、胃酸过多、神经衰弱、疲劳倦怠;中老年者神经痛、胃溃疡、动脉硬化、血压升高。
碱性食物过多会使体液偏碱,易招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乃至白血病等病。
但是把食物以「酸碱」二分为「好坏」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少吃些肉,多吃些菜是对的;如果酸性食物吃的太多,吃些碱性食物均衡一下也是可接受的,但是不要矫枉过正了。
只要遵循着均衡饮食的原则,注意天然新鲜食物的充份摄取,在营养上,在酸碱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平衡。
酸碱理论化学中酸和碱的概念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在19世纪末奥斯特瓦尔德的影响下,根据电解质离解的理论,化学界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氢离子是酸性的体现者,酸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氢氧离子则是碱性的体现者,碱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
因而,酸碱中和作用就是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反应。
在当时,这一概念经过测定不同的酸碱的中和热证明是符合事实的。
与此同时,人们在实验中发现,除去杂质的纯水具有微弱的导电性。
因此,在水中游离的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而且,当时的人们已测定水中离子的浓度积为10-14。
当时通常认为水的离解可能用下列方程表示:2H2O=H3O++OH -其生成物是氢氧根离子。
同时,在25℃时测定纯水的导电率,得出H+和OH-两种粒子的浓度均为10-7mol/L。
1909年,哥本哈根的化学家索伦森又提出了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来表示氢离子浓度。
虽然为,根据电解质离解学说的原理,似乎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已经很明确,但是在20世纪初由于发现了许多新的实验事实,关于酸和碱的确切定义的问题又被提出来了。
在当时的许多新发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事实乃是在醋酸钠对盐酸进行库仑已法滴定时,所得到的滴定曲线和用碱滴定盐酸时得到的曲线颇为相似。
生活中的几则酸碱问题多吃碱性食物可防心血管硬化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
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的元素的性质。
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等。
有的食物如番茄、橘子口味很酸,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元素等。
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物。
注意科学饮食,改进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碱性食物与智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有密切关系。
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则智商较高。
科学家测试了数十名6至13岁的男孩,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
人们知道,健康人的体液(主要是血液)应呈微碱性(PH值约为7.3至7.5),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人的精力也就显得较为充沛。
而有些孩子表现脾气暴躁、多动,学习精力不集中,常感疲乏无力,且易患感冒、龋齿及牙周炎等疾病,其原因可能与体液酸碱度偏高有关。
人体酸碱度的高低主要由体内酸性无机盐和碱性无机盐的水平来决定,其取决因素除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外,就是日常膳食中的食物构成。
按食物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和中性食物。
凡含钾、钙、镁、钠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牛奶、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一般为碱性;而含磷、氯、硫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肉类、禽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及面粉、大米、花生等,一般为酸性;某些提炼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列为中性食物。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所食用的酸碱性食物不是很均衡的。
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力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往往多属酸性体质,家长应注意让他们多吃些碱性食物,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商和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但必须指出,孩子的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十分需要各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而这些必需营养素有相当多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因此,家长们应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尽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酸碱性食物均衡摄入,两者若有偏差,则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你喝的是碱性水吗“水就是水,能解渴就行,没什么其它用处……”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还可能有人会这样说。
而现在,饮用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所认同,然而,在当前纷纷扰扰、品牌层出不穷的饮用水市场,如何选择一种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已成为真正的当务之急。
你了解水“性”吗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包装饮用水的固定消费群。
的确,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瓶装水、桶装水往往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人家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装在瓶子里,又卖得比自来水贵上几百倍的水,总应该是好东西。
何况,那些水看上去都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杂质。
你可能会带点自豪地说:我家里喝的都是包装水。
但如果问你,你喝的是酸性水还是碱性水,你知道答案吗?事实上,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正是你最不了解的。
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两瓶水,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有十万八千里。
在选择购买包装饮用水之前,你最好先对水“性”稍做了解: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PH值的概念。
PH值俗称酸碱度,从1到14分为14级,1—7为酸性,7—14为碱性,7为中性。
决定水“性”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水的PH值。
根据PH值的大小,可以将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
前者的PH值一般在5.0—7.0之间,后者的PH值一般在7.0—8.0之间。
疲劳也许与喝水有关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为7.04,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
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反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