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转向系统学习知识演示课件
汽车转向系统学习知识演示课件
调节前束
30
与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 每个转向轮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转向桥 必须是断开式的。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 中的转向梯形也必须是断开式的。
31
第三节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动力转向系统定义:
➢ 用以将发动机输出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 并在驾驶员控制下,对转向传动装置或者转向器 中某一传动件施加液压或气压作用力,以减轻驾 驶员的转向操纵力的一套零部件。
辅助装置
1.转向油罐
组成: o 油罐盖; o 罐体; o 过滤装置; o 进出油口等。
47
2.转向油泵
转向油泵的类型:齿轮式、叶片式、转子式、柱塞式。
48
49
流量控制阀
作用:避免发动机转速过 高时,流量过大,导致系 统的功率消耗过多和油温 过高。
❖柱塞下腔通出油腔;
量孔 出油腔
❖柱塞上腔通出油口;
并保持适当的“路感”。 ▪ (3)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转向装置应能减轻或避免
对驾驶员的伤害。
14
第二节 机械转向系统
▪ 机械转向器
➢ 齿轮齿条式 ➢ 循环球式
▪ 转向操纵机构 ▪ 转向传动机构
15
一、机械转向器
▪ 转向器是转向系中减速增扭 的传动装置,其功用是增大 转向盘传到转向节的力并改 变力的传动方向。
➢ 低速时,前后轮反向转向,汽车转弯半径小,机 动灵活性高;
➢ 中高速时,前后轮同向转向,车身姿态变化小, 行驶稳定性高。
58
逆相控制模式
59
同相控制模式
60
三、线控转向系统SBW
▪ 最大特点:去掉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 械连接 。
▪ 组成:转向盘模块、转向模块、电控单元和 传感器等。
SBW系统示意图
▪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转向器应具有较高的正传动效 率和适当的逆传动效率。
▪ 根据转向器正向和逆向传力的特性不同,转向器可 分为可逆式转向器、不可逆式转向器和极限可逆式 转向器三种类型。
11
转向器的传动效率
▪ 对应传动效率的转向器
➢ 可逆式转向器:逆效率高。转向结束后方向盘自 动回正,可将路面阻力完全反馈到转向盘,路感 好,可能发生“打手”现象。
▪ 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齿轮齿条 式和循环球式。
16
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 传动件:齿轮、齿条 ▪ 特点:
➢ 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制造容易,成本低; ➢ 转向灵敏,正、逆效率高;
17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实例
18
2.循环球式转向器
▪ 循环球式转向器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 结构型式之一。
▪ 一般有两级传动副,第一级是螺杆螺母传动 副,第二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
19
循环球式转向器
▪ 采用两级传动:螺杆螺母传动与齿条齿扇传动
特点:1) 正传动效率高达90%~95%,转向省力; 2) 寿命长,工作平稳;逆效率也很高,容易打手。 20
循环球式转向器
▪ 为了减少转向螺杆、螺母之间的摩擦,二者 的螺纹并不直接接触,其间装有多个钢球, 以实现滚动摩擦。
▪ 转向螺杆和螺母上都加工出断面轮廓为两段 或三段不同心圆弧组成的近似半圆的螺旋槽。 二者的螺旋槽能配合形成近似圆形断面的螺 旋管状通道。
61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多是常流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35
常流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布置方案
按机械转向器、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的三者的组合及位 置关系,分为三种: ❖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半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转向加力器。
36
工作原理
▪ 直线行驶时
➢ 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来的工 作液与油罐相通,转向油泵处于卸 荷状态,动力转向器不起助力作用。
➢ 不可逆转向器:逆效率低。转向结束后方向盘不 会自动回正,驾驶员丧失路感,无法根据路面阻 力调整方向盘转距;
➢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逆效率略高于不可逆式。可 以获得一定的路感,转向盘可自动回正。应用较 少,中型越野车或矿用自卸车
12
4)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定义:转向盘空转阶段的行程,称为转向 盘的自由行程。
▪ 类型:
➢ 液压动力转向系 ➢ 气压动力转向系
▪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 由机械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
3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
▪ 常压式:油罐、油泵、储能器、控制阀、动力缸等
特点:系统中保持限定压力,只要转向系统就提供压力,反应迅速。 33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
▪ 常流式:油罐、油泵、控制阀、动力缸等
组成: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转向加力装置。 2
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
转向器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传动机构
3
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 动力转向装置: ▪ 转向油罐、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缸
4
汽车对转向系的要求及影响转向性能的参数
1)两侧车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
▪ 为了降低汽车转向时车轮的 磨损,希望转向时每个车轮 都作纯滚动,即要求所有车 轮的轴线都相交于一点。
▪ 转向器角传动比iω1
➢ 转向盘转角增量与转向摇臂转角相应增量之比
▪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iω2
➢ 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与同侧的转向节的转角相应增量之比
▪ 转向系角传动比iω:=iω1iω2
➢ 转向盘转角增量与同侧的转向节的转角增量之比。
7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转向盘
转向器
转向摇臂
转向节
转向器角传动比iω1
▪ 根据助力机构的不同,可分为电动液压式 (Electric Power-assistant Hydraulic Steering, EHPS)和电动机直接助力式。
55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液压式电控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 础上,增加了一套电子控制装置 。
56
波罗轿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示意图
23
循环球式转向器
24
二、转向操纵机构
▪ 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将驾 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
▪ 方向盘
➢ 为了司机有很好的视野,方向盘上部一般较大。
25
转向操纵机构
▪ 为了保证碰撞时驾驶员安全,需要采用吸能装置
➢ 转向盘:外边柔软,骨架变形 ➢ 转向轴和转向柱管:通过变形来吸收能量
▪ 产生的原因:转向系统中传动件之间存在 装配间隙,且随着零件的磨损而增大。
▪ 转向盘自由行程的作用:可缓和路面冲击, 避免驾驶员过分的紧张和疲劳;过大转向 盘自由行程会降低转向灵敏度。一般为10 °~15°
13
5)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 (1)要求工作可靠,操纵轻便。 ▪ (2)转向机构还应能减小地面传到转向盘上的冲击,
26
三、转向传动机构
▪ 功用
➢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两侧转向节,使转向轮偏 转,且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保证车轮与地面的相对 滑动尽可能小
▪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前桥为转向桥 一般布置在前桥后
前桥为转向驱动桥
转向直拉杆横置
防止干涉,布置在前桥前
27
转向摇臂
▪ 把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直拉杆或横拉 杆,进而推动转向轮偏转
9
3)转向器的传动效率
▪ 定义:
➢ 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转向器的 效率。
➢ 正效率:由转向轴输入,转向摇臂输出的传动效率 ➢ 逆效率:由转向摇臂输入,转向轴输出的传动效率
10
转向器的传动效率
▪ 转向器除要保证汽车转向轻便灵活外,还应能防止 由于路面反力对转向盘产生过大的冲击(即所谓 “打手"现象),造成操纵困难和驾驶员工作疲劳。
21
特点:正传动效率高(最高90%~95%),故操纵轻便, 使用寿命长。
22
循环球式转向器
▪ 转向螺杆转动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转向螺母,螺母 即沿轴向移动。同时,在螺杆及螺母与钢球间的摩擦 力偶作用下,所有钢球便在螺旋管状通道内滚动,形 成“球流”。在转向器工作时,两列钢球只是在各自 的封闭流道内循环,不会脱出。
▪ 向右转向:
➢ 向右转动转向盘,转向控制阀将转
向油泵泵出的工作液与R腔接通,将
L腔与油罐接通,在油压作用下,活
塞向下移动,通过传动结构使左右
轮向右偏转,从而实现右转向。
▪ 向左转向:
转向控制阀
➢ 向左转向时,情况与上述相反
油罐 转向油泵
37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控制阀
▪ 滑阀式转向控制阀:
➢ 特点:靠阀体的移动控制油液流量,需较大运动空间
▪ 转阀式转向控制阀
➢ 靠阀体转动控制油液流量。体积小,加工要求精度高
38
转阀结构: ➢4个连通的进油通道A; ➢4个通道B、C与动力缸的 左右腔相连; ➢低压腔D。
当阀体转过一个角度 后,阀体封闭B和C中的 一个通道,打开另一个 通道。
39
40
直行
41
右 转
42
左 转
43
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第十九章 汽车转向系统
1
第一节 概 述
▪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பைடு நூலகம்
➢ 保证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和正常行驶。
▪ 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 机械转向系统:
以驾驶员体力为转向能源,所有传力件是机械零件。 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 动力转向系统:
驾驶员体力(小部分)和发动机动力(大部分)为转向 能源。
转向传动 机构角传 动比iω1
转向系角传动比iω
iω= iω1*iω2
iω1较大,货车为16~32,轿车为12~20;iω2较小,一般为1。
8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越大,转动转向盘所需要的操 纵力就越小,转向越省力,但转向操纵的灵敏度 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