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说明书1.设计方案简介1.1工艺流程概述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甲苯走壳程。
如图1,苯经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A进入换热器壳程;冷却水则由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C进入换热器管程。
两物质在换热器中进行交换,苯从80℃被冷却至55℃之后,由接管B流出;循环冷却水则从30℃升至50℃,由接管D流出。
图1 工艺流程草图1.2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以及窜热效果较好;此外,结构简单,制造的材料围广,操作弹性也较大等。
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壳式换热器。
如下图所示。
1.2.1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特点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⑴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造价较低。
两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承,因而在各种列管式换热器中,其管板最薄。
其缺点是管外清洗困难,管壳间有温差应力存在,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必须设置膨胀节。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清洗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固定板式换热器⑵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一端管板式固定的,另一端管板可在壳体移动,因而管、壳间不产生温差应力。
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
但这类换热器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大;浮头处发生漏时不便检查;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温差较大及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⑶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造价也比浮头式换热器低,检修、清洗容易,填函处泄漏能及时发现。
但壳程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
⑷U形管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其缺点是管不便清洗,管板上布管少,结垢不紧凑,管外介质易短路,影响传热效果,层管子损坏后不易更换。
U形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的场合,尤其是管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较强的场合。
1.2.2类型的确定所设计的换热器用于冷却苯,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55℃;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3℃;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满足Tm-tm=75-40=35℃﹤50℃,两流体温度差不大。
加上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所以本设计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且不需考虑热补偿。
1.3流动路径的选择本设计为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因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且易结垢,故选择冷却水走换热器的管程,苯走壳程。
2.课程设计基本思路和步骤1.1课程设计准备工作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书组成部分完整的课程设计由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
说明书是设计的书面总结,也是后续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以下主要容:1.封面;2.目录;3.设计任务书;4.设计方案简介;5.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6.工艺设计计算;7.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8.设计结果汇总表;9.设计评述及设计者对本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10.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工艺条件图;11.参考资料。
1.3课程设计的步骤1. 动员和布置任务;2. 阅读指导书和查阅资料3. 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整个设计是由论述、计算和绘图三部分组成。
论述应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计算要求方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用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
3.课程方程设计任务将纯苯液体从80℃冷却到55℃,其流量为20000kg/h 。
冷却介质采用35℃的循环水。
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压降不大于10kpa ,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热器。
4.确定物性设计苯的定性温度: T=80+552 =67.5°C水的定性温度: t=35+432=39°C5.估算传热面积5.1传热平均温度差(先按逆流计算)Δt m =()6.2735554380ln 3555()4380ln2121=-----=∆∆∆-∆t t t t ℃5.2计算热负荷(忽略热损失)Q=q m1c p1(T 1-T 2)=200003600⨯ 1.841⨯103 ⨯(80-55)=2.56⨯1055.3冷却水的用量(忽略热损失)q m2=Q C P2(t 2-t 1) = 2.56X1054.174X103X(43-35)5.4初算传热面积参照传热系数K 的大致围,取K=450W/(m 2.℃) 则估算传热面积为:A 估=Q KΔt m = 2.56X105450X27.6=20.61m 2由于考虑安全系数和数值的近似性,常取实际传热面积是计算值的1.15—1.25倍。
本试验取实际面积为估算面积的1.15倍,则实际面积为: A 实=1.15X20.61=23.70m 26.工艺结构尺寸 6.1选管子规格选用Φ25mmx2.5mm 低合金钢无缝钢管,管长l=3m 。
6.2总管数和管程数总管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根实1013025.014.370.23=⨯⨯==ld A n o π单程流速:u=s m n d q i v /244.010102.0785.06.99267.7422=⨯⨯=π单程流速较低,为提高传热效果,考虑采用多管程。
按管程流速的推荐围,选管程流速为u`=0.5m/s ,所以管程数为m=u ’u =243.05.0 2 取双管程6.3确定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因管程为双程,故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管子于管板采用焊接结构。
故管心距取 a=1.25d 0=1.25×25=31.25≈32mm 隔板两侧相邻管心距 a c =44mm6.4壳体径的确定多管程结构壳体径按下式估算 D=1.05aηn 式中η为管板利用率,取值围如下正三角形排列 2管程 η=0.7~0.85 取管板利用率η=0.8,则壳体径为D=1.05aηn=1.058.010132⨯=378mm 按壳体标准圆整取 D=400mm 换热器长径比D l =4.03=7.5,在推荐围6~10,壳卧式放置。
6.5绘管板布置图确定实际管子数目实际排管数目为102根,扣除4根拉杆,则实际换热管数为98根。
取管板厚度为40mm ,设管子与管板焊接时伸出管板长度为3mm ,所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A=n πd 0(1—2×0.04-2×0.003)=98×3.14×0.025×(3—2×0.04—2×0.003)=22.4m 2管程实际流速 u i=s m di m n q v /502.002.0414.32986.99267.7422=⨯⨯=⨯π 管板布置图:6.6折流挡板采用弓形折流挡板,取弓形折流挡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径的25%,则切去圆缺高度为:h=0.25×400=100mm因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所以折流板缺口水平上下布置。
缺口向上的折流板底部开一90℃小缺口,以便停车时排干净器残液。
取折流板间距 B=150mm (0.2D<B<D )。
折流板数 N B =换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3000/150-1=19(块)6.7其他附件根据上表选择拉杆直径为16mm ,拉杆数量为4根,拉杆布置如附图所示。
6.8管程6.8.1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管流速 u=1.8m/s 则接管径 d 1=m uq v0740.08.114.36.99267.744=⨯⨯=π 按管子标准圆整,取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规格为Φ83mmx3.5mm 无缝钢管。
6.8.2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管流速 u=1.8m/s则接管径0689.08.114.36.828360020000442=⨯⨯⨯==uq d vπm按管子标准圆整,取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规格为Φ76mmx3mm 无缝钢管。
7.换热器校核 7.1 换热器校核7.1.1传热温度差的校正 计算P 和R P=178.0358035431112=--=--t T t t R=125.3354355801221=--=--t t T T 根据P,R 值,查温差校正系数图,=0.96,因>0.8,所以选用单壳程可行。
△t m =ψt ∆5.266.2796.0=⨯=∆逆m t ℃7.1.2总传热系数K 的计算 ①管传热系数Re=du ρ/μ=(0.02×0.502×992.6) / (0.67×10-3)=14874 Pr=c p μ/λ=(4.174×103×0.67×10-3) / 0.632=4.42 按式子计算a=0.023λ/d i Re 0.8Pr n 流体被加热,则n=0.4a i =0.023λ/d i Re 0.8Pr 0.4=0.023×0.632/0.02×148740.8×4.420.4=2868W/(m 2.℃) ②管外传热膜系数 按式子计算Re=2×103~1×106时a 0=0.36λ/d e Re 0.55Pr 1/3(μ/μw )0.14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则传热当量直径为d e=m d d t o o 02.0025.014.3)025.0414.3032.023(442342222=⨯⨯-⨯=⎪⎪⎭⎫⎝⎛-⨯ππ壳程流通截面积:S=BD(1-d 0/t)=0.1520131.0032.0025.0104.0m =⎪⎭⎫ ⎝⎛-⨯⨯ 壳程流体流速:u=q v /S=512.00131.06.828360020000=⨯Re=d e u ρ/μ=2410510352.06.828512.002.03=⨯⨯⨯-Pr=c p μ/λ=02.5129.010352.010841.133=⨯⨯⨯- 壳程中苯被冷却,取(μ/μw )0.14=0.95,则a 0=0.96695.002.52410502.0129.036.03155.0=⨯⨯⨯⨯W/(m.℃) ③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从表中查得,管、外侧热阻分别取:R 4100.2-⨯=i m 2. ℃/W ,4107197.1-⨯=O R m 2. ℃/W ,已知管壁厚度m 0025.0=δ, 取碳钢导热系数4.45=λW/(m. ℃) ④总传热系数K K==++++oo m o i o i i o a R d d d d Ri d a d 11λδ7.5110.9661000172.05.224.45250025.020250002.020*******=++⨯⨯+⨯+⨯W/(m 2. ℃)7.1.3传热面积校核所需传热面积 A`=Q/(K △t m )=259.185.267.5111056.2m =⨯⨯前面已经算出换热器额实际传热面积A=22.4m 2,则 A /A`=19.19.184.22= 7.2壁温的计算换热器壁温可由下式估算 t w=(a 1T m +a 2t m ) / (a 1+a 2)已知a 1=9660=a W/(m 2. ℃)a 2=i a =2868 W/(m 2. ℃)T m =0.41T +0.6T 2=0.465556.080=⨯+⨯℃ t m =0.42.38356.0434.06.012=⨯+⨯=+t t ℃ 换热器平均壁温为: t w =0.4528689662.38286865966=+⨯+⨯℃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 w = 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