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桂友超职称副教授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完成时间: 2014年6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的能力和方法;6、培养学生科技写作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关于本课程学习情况简述2、主电路的设计、原理分析和器件的选择;3、控制电路的设计;4、保护电路的设计;5、利用MATLAB软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仿真。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2、按学号尾数定课题,即课题一的学号尾数为1,以此类推。
自拟参数不能雷同;3、要求最后图纸是标准的CAD图;4、课程设计在第18周五前交上来。
四、课题1、课题一: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已知单相交流输入交流电压220V,负载自拟,要求整流电压在0~100V连续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2、课题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已知三相交流输入线电压380V,要求整流电压在0~100V连续可调,负载自拟,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3、课题三: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已知三相交流输入线电压380V,要求整流电压在0~100V连续可调,负载自拟,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4、课题四:直流降压斩波电路的设计已知直流输入电压200V,负载自拟,要求输出电压在50~100V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5、课题五:直流升压斩波电路的设计已知直流输入电压200V,负载自拟,要求输出电压在300~400V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6、课题六: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的设计已知直流输入电压200V,负载自拟,要求输出电压在100~300V连续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7、课题七: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设计已知直流输入电压100V,负载自拟,要求交流输出电压频率范围在30~60HZ,电压在30~50V范围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8、课题八: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已知单相交流输入交流电压220V,负载自拟,要求输出交流电压在0~220V 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9、课题九: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已知三相交流输入交流线电压380V,负载自拟,要求输出交流电压在0~200V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10、课题十: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设计已知直流输入电压100V,负载自拟,要求交流输出电压频率范围在30~60HZ,电压在30~50V范围可调,其它性能指标自定。
注意:若已经按上课时我讲解的内容和安排的课题进行了设计,则不必再更改。
五、格式要求1、格式严格按照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格式;2、文档内容:1)绪言:主要介绍对本课程学习情况;本设计内容的掌握情况;拟出设计任务书。
2)主电路设计:(1)电路原理图:用CAD绘制电路;(2)原理分析:用自己的语言;(3)参数计算:请用公司编辑器;(4)器件选择3)控制电路设计:(1)电路原理框图(2)电路原理图(3)原理分析(4)主要器件介绍4)保护电路及其它辅助电路的设计(1)保护电路的作用;(2)电路原理图;(3)原理分析5)仿真分析(1)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2)仿真电路模型;(3)仿真效果图;(4)仿真结果分析。
6)设计总结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如何完成本次设计的,通过设计自己有哪些方面提高,对本课程教学有什么建议等。
7)附录:系统总图目录一前言 (1)1.1电力电子简介 (1)二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2)2.1电压型与电流型的区别 (2)2,2电压型逆变电路 (2)三单相桥式PWM逆变主电路设计 (4)3.1逆变控制电路的设计 (4)3.2主电路仿真图的设计 (5)3.3有关参数计算 (5)四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6)4.1过电流保护 (6)4.2驱路的设计……………………………………………………………7五仿真实验 (8)5.1 单相桥式PWM逆变主电路原理图 (8)5.2 控制电路原理图 (9)5.3 仿真所得波形 (10)5.4 波形分析 (12)六设计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4)八致谢 (15)摘要本次基于MOSFET的单相桥式无源逆变电路的课程设计,主要涉及IGBT的工作原理、全桥的工作特性和无源逆变的性能。
本次所设计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将直流电压Ud 逆变为波形电压,并将它加到纯电阻负载两端。
本次课程设计的原理图仿真是基于MATLZB的SIMULINK,由于MATLAB软件中电源等器件均为理想器件,使得仿真电路相对较为简便,不影响结果输出。
设计主要是对电阻负载输出电流、电压与器件IGBT输出电压的波形仿真。
关键字:单相;全桥;逆变;IGBTABSTRACTControl circuit with MCU as main components, inverter, voltage, frequency stabilized output power protection equipment. SPWM wave using the equivalent area,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leading factor, output triangle and sine wave and the two wave of superposition trigger output SPWM wave to control the inverter circuit, the variable frequency AC to DC programmingKeywords inverted circuit sine wave pulse triggering一前言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控制和转换的学科。
它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个部分,是电力、电子、控制三大电气工程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和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微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与此同时对变压变频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态精度高;二是动态性能好。
因此,研究开发既简单又具有优良动、静态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晶闸管(SCR)、可关断晶闸管(GTO)、晶体管(BJT)、绝缘栅晶体管(IGBT)等阶段。
目前正向着大容量、高频率、易驱动、低损耗、模块化、复合化方向发展,与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相比,IGBT具有高可靠性、驱动简单、保护容易、不用缓冲电路和开关频率高等特点,为了达到这些高性能,采用了许多用于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如外延技术、离子注入、精细光刻等。
IGBT最大的优点是无论在导通状态还是短路状态都可以承受电流冲击。
它的并联不成问题,由于本身的关断延迟很短,其串联也容易。
尽管IGBT模块在大功率应用中非常广泛,但其有限的负载循环次数使其可靠性成了问题,其主要失效机理是阴极引线焊点开路和焊点较低的疲劳强度,另外绝缘材料的缺陷也是一个问题。
在现有的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产品中,为了得到SPWM波,一般都采用双极性调制技术。
该调制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它的4个功率管都工作在较高频率(载波频率),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开关损耗,开关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本次课程设计研究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通过该电路实现逆变电源变压、变频输出。
二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特点及主要类型2.1 电压型与电流型的区别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直流侧是电压源的称为电压型逆变电路;直流侧是电流源的则称为电流型逆变电路。
电压型逆变电路有以下特点: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
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低阻抗。
由于直流电压源的钳位作用,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
而交流侧输出电流波形和相位因为负载阻抗的情况不同而不同。
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
为了给交流侧想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
又称为续流二极管。
2.2 电压型逆变电路2.2.1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特点:(1)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直流侧是电压源的称为电压型逆变电路;直流侧是电流源的则称为电流型逆变电路。
电压型逆变电路有以下特点:(2)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
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低阻抗。
(3)由于直流电压源的钳位作用,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
而交流侧输出电流波形和相位因为负载阻抗的情况不同而不同。
(4)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
为了给交流侧想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
又称为续流二极管。
(5) 逆变电路分为三相和单相两大类。
其中,单相逆变电路主要采用桥式接法。
主要有:单相半桥和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而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则是由三个单相逆变电路组成。
2.2.2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移相调压方式:共四个桥臂,可看成两个半桥电路组合而成。
两对桥臂交替导通180°。
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与半桥电路形状相同,幅值高出一倍。
改变输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只能通过改变直流电压Ud来实现。
阻感负载时,还可采用移相的方式来调节输出电压——移相调压。
图一电压型全桥无源逆变电路的电路图V3的基极信号比V1落后θ(0<θ<180 °)。
V3、V4的栅极信号分别比V2、V1前移180°-θ。
输出电压是正负各为θ 的脉冲。
改变θ 就可调节输出电压。
故移相调压就是调节输出电压的脉宽。
三单相桥式逆变主电路设计3.1 逆变控制电路的设计单相逆变电路主要采用桥式接法。
它的电路结构主要由四个桥臂组成,其中每个桥臂都有一个全控器件IGBT和一个反向并接的续流二极管,在直流侧并联有大电容而负载接在桥臂之间。
其中桥臂1,4为一对,桥臂2,3为一对。
可以看成由两个半桥电路组合而成。
其基本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图2.电压型全桥无源逆变电路的电路图由于采用绝缘栅晶体管(IGBT)来设计,如图2的单相桥式电压型无源逆变电路,此课程设计为电阻负载,故应将RLC负载中电感、电容的值设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