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六个时期:1.订货点法OPM2.物料需求计划MRP3.闭环MRP4.制造资源计划MRP II5.企业资源计划ERP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订货点法OPM(Order Point Method)1.1基本原理:对生产中需要的各种物料,根据生产需要量及其供应和储存条件,规定一个安全库存量和订货点库存量。

各种物料逐渐消耗中不得低于它的安全库存量,库存逐渐减少,当到某一点时,剩余的库存量(假设不动安全库存),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订货所需时间(即订货提前期),就要下达订单(包括加工订单和采购订单)来补充消耗了的库存量,这个时候的剩余库存量成为订货点,订货点是用物料的某个数量来表达的。

订货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种是库存两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补充库存方法。

计算机系统未出现时该法是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

1.2 特点A主要根据历史记录来推测未来的需求B各种物料需求相对独立C物料需求和消耗相对连续和稳定D物料供应比较稳定(提前期已知且固定)E物料的价格相对不太高1.3优缺点优点:计算机系统未出现时该法是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

缺点:只适用于需求或消费量比较稳定的物料,因此,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组织方式。

由于需求的不均匀以及对需求的情况不了解,企业不得不保持一个较大数量的安全库存来应付这种需求。

这样盲目地维持一定量的库存会造成资金积压,造成浪费。

高库存与低服务水平。

传统的订货点方法使得低库存与高服务水平两者不可兼得。

服务水平越高则库存越高,还常常造成零件积压与短缺共存的局面。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顾客越来越挑剔,人们发现订货点法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订货点法之所以有这些缺陷,是因为它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用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

于是,人们便思考:怎样才能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得到真正需用的物料?从而消除盲目性,实现低库存与高服务水平并存。

一些情况下回造成库存很多,为解决这些不足,物料需求计划MRP应运而生。

2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2.1基本原理:1)产生主生产计划。

结合用户订单和预测需求,以及高层指定的生产计划大纲,在现有资源下决定生产的数量。

2)产生物料需求计划。

在决定生产批量后,究竟需要订多少原材料和外购件来满足生产。

首先通过物料清单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量,再根据库存记录决定订什么、订多少和何时订等问题。

3)输出制造与采购订货清单。

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是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输出是详细的制造与外购的物料以及零部件数量与时间清单。

因此,MRP是一种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假设已有MPS且MPS可行的前提下展开的,也就是说在考虑了生产能力是可实现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生产设备和人力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

MRP是当时库存管理专家们为解决传统库存控制方法的不足,不断探索新的库存控制方法的过程中产生的。

是依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制定产品生产计划,然后基于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组织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所需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种实用技术。

MRP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其原理图如图:2.2特点A 需求的相关性。

在生产制造业,各种需求具有相关性。

B 需求的确定性。

时段式MRP 的需求都是根据MPS 、BOM 和库存文件精确计算出来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可随意改变。

C 计划的复杂性。

时段式MRP 的功能目标是随时可以掌握计划状态、储存状态和供货状态,涉及多方面的计划、文件及时间上的有机衔接,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3 优缺点优点根:据产品的需求来确定其组成物料的需求时间和计划库存量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MRP 仅是一种物料需求计算器,它根据对产品的需求、产品结构和物料库存数据来计算各种物料的需求,将产品出产计划变成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和外购件、原材料的需求计划,从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需要什么,何时需要,需要多少的问题。

缺点:MRP 主要适用于订购情况,涉及的是企业与市场的界面,而没有深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中去。

它是开环的MRP ,没有信息反馈,也谈不上控制。

图物料需求计划MRP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我们需要什么 物料需求计划库存计划 -我们有什么采购计划 -什么时间 -采购什么 -采购多少 车间作业计划 -什么时间 -什么加工件 -加工多少3闭环MRP(Closed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3.1基本原理:闭环MRP系统是在基本MRP系统基础上,把能力需求计划、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

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

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我们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

只有在采取了措施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

这样,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因此,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基本原理图如图:其工作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循环过程。

3.2特点主生产计划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与市场需求(如合同、订单等)。

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伴随着能力与负荷的运行,从而保证计划是可靠的。

采购和生产加工的作业计划与执行是物流能力的投入与产出过程。

能力的执行情况最终反馈到计划制定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与调整的过程。

3.3优缺点闭环MRP是在MRP基础之上提出的,因此不仅适用于订购的情况,而且深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中去,对生产中的人力、机器、材料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与控制,从而使生产管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大大增强。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

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

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noyesnoYes执行反馈结果图闭环MRP 工作原理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 粗能力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 是否可行 是否可行执行物料计划 (采购) 执行能力计划 (车间作业)4制造资源计划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4.1基本原理: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Ⅱ。

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以物料需求计划(MRP)为核心,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其原理图如图:4.2优缺点总的来说它具有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管理的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模拟预见性、物流资金的统一的特点。

把企业中各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系统。

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尤为密切。

MRP-Ⅱ局限于对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无法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

MRP-Ⅱ局限于对单一企业的管理,无法满足集团化、多工厂协同作战、统一管理的要求。

MRP-Ⅱ局限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无法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

个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具有模拟功能。

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如模拟将来物料需求而提出人和物料短缺的警告;模拟生产能力需求,发出生产能力不足的警告。

因此,大大提高了原MRP系统的应用结果,与此同时,它也是企业高层管理机构的决策工具。

适用于企业对制造资源的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单一的企业的管理。

NoyesNoyes执行反馈结果 图 MRP Ⅱ工作原理经营规划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粗能力计划RCCP 是否可行?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是否可行?采购车间作业财 务 及 成 本 管 理顾客订货产品需求预测工程设计库存存取记录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物料需求计划库存报告基本报告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指令采购订单派生报告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急件催派报告近期重点需要的物料报告图MRP系统的基本组成5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进入90年代,MRPII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应用也从离散型制造业向流程式制造业扩展,不仅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也能用于化工、食品等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MRPII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完善与扩大,向企业资源计划(ERP)发展。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在MRP II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要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企业资源规划。

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

企业中,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在ERP整个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

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5.1 基本原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从而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它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以及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基本原理图如图5.2优缺点A ERP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