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编写:谷城一中徐东一.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

因此,经济生活教学必须面向学生,必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本框教学大胆践行“角色——探究法”,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究,从而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本框教学中,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引发的思考”的情境创设来揭示课题;用“我校学生消费面面观的调查”的任务驱动零距离解读课题;通过创设“对话表演模式”与“消费心理咨询室”了解四种消费心理,比较四种消费行为的差异;通过“小王的迷惑引发的思考”来解惑明理,知行合一,学做理智的消费者。

上述的“角色——探究”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情境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政治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1.课标标准与指导意见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课程标准》1.3规定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

《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出了如下的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比较几种消费行为的差异;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

(2)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做理智的消费者。

2.教材内容结构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两个问题,其内在联系是先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二课以及本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

学生是生活中消费者角色的体验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对于他们的消费行为是受哪些消费心理影响以及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还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2.能力目标学生能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分析各种消费心理和观念,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领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重要性;感悟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的科学性;增强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自觉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做理智的消费者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角色——探究法创设情境实施“角色——探究”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调查、分组角色扮演、消费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②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③课前组织学生调查2.学生准备①课前预习;②课前消费调查;③课前搜集各种消费观的资料信息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引发的思考导入语:消费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们懂得花钱吗?我们是理智的消费者吗?教师:发放教学辅助资料《一封家书》(具体内容见教学附件),同时播放《一封家书》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学生A:情感式朗读《一封家书》教师:幻灯片展示《两份清单》,见证两份清单后面父母的辛酸学生议论:《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中大学生儿子、颖的消费观。

【设计意图】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导课,可以马上置学生于问题源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一封家书》背景音乐下,烘托出探究的范围,在矛盾冲突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求得释放。

(二)任务驱动,观察生活【我校学生消费面面观的调查】教师:课前组织部署一个课题组学生调查我校同学的消费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调查表;建议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的切入口、途径与方法。

学生课题组:课堂汇报调查的结果。

学生评析:我校学生的消费观。

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倾听学生的调查报告;并学生的评析适时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源于学生身边的案例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创设平台,角色探究【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教师:组织协调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角色探究,全班分4组,一种消费观由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可以自我创意表演,也可以根据提供素材表演。

教师展示:幻灯片一:《母女对话》;幻灯片二:《时尚族的一段典型对话》;幻灯学生角色扮演:第1组角色扮演《母女对话》;第2组角色扮演《时尚族的一段典型对话》第3组角色扮演《手机对话》;第4组角色扮演《耐克与康奈之争》(可能会按教师提供的素材演绎,也可能会表演一些教师是始料不及的动作)学生合作探究:四张幻灯片中各属于何种消费观,并解读出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一种发现。

通过角色探究,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成功对接,使书本知识内化为能力。

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感受到同学间的合作精神,领略展示自我的精彩。

学生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消费心理咨询室】说明:➢消费心理咨询室共设4个,每组探究一种消费心理。

➢每组在角色探究中发生障碍,其他组同学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友情帮助,若学生在角色探究过程中出现原则上的失误,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消费心理咨询室原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论动态生成。

1.消费心理特点会诊(生生互动):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显示与众不同。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夸耀性、盲目性。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2.消费心理评价诊断(生生互动):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不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3.专家态度和建议(教师活动):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设计意图】引进心理咨询的模式,采取合作探究同伴互助机制,使课本知识在动态中生成,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出生活知识的愉悦;通过教师的建议活动,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解惑明理,知行合一【二.做理智的消费者】小王的迷惑引发的思考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师生互动(解惑明理):(1)消费要适度,量入为出,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同时也不主张过于节俭,这样容易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点击生活(知行合一):合理开支一星期的生活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师生互动(解惑明理):(1)不要盲目随大流,对从众消费要理性分析;尽量避免情绪化购物,保持冷静,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2)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要合理的消费结构。

点击生活(知行合一):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教师:展示幻灯片三师生互动(解惑明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点击生活(知行合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师生互动(解惑明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过时。

因为它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消费方式,而是代表一种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点击生活(知行合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八荣八耻”。

【设计意图】以“小王的迷惑引发的思考”为线索,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生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在此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我——你”式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

这种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彼此敞开、接纳,使学生获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有效达成了三维目标。

九.板书设计十.作业设计案例材料:《谁将他们沦为“房奴”?》最近,一个新名词——“房奴”频频在网上出现。

“房奴”就是说很多按揭买房的人在享受有房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房奴”,就是房子的奴隶,工作赚的钱不是为养老婆、孩子,而是为了养房子。

随着房价的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买房者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许多跌入“房奴”陷阱的有房族,他们的无奈与窘迫已引起了社会的共鸣。

在深圳和广州等地最近就出现了一些“不买房”行动,以示对目前高楼价的抗议以及对“房奴”生活状态的抵制。

然而,“房奴”这一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谁将他们变成了“房奴”?我们不禁要对这个问题刨根问底。

请你探一探: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楼价?是社会?还是我们自己?【问题研讨】课程资源如何生成?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不是缺少政治课的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缺少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面面观正确消费 的原则1、从众心理——不可取——要具体分析2、求异心理——不提倡——要考虑代价4、求实心理——很理智——要考虑周全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学做理智的消费者 3、攀比心理——不健康——端正出发点挖掘、缺少提炼、缺少整合。

政治老师时时处处都要有一双猎人般的眼睛。

本框教学,正是我用心去思考,用眼睛去捕捉课程资源的结果。

用生活素材来激活书本的理论,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书本——学生——教师”因生活素材的引进,距离在缩小,理论在深化,师生情感在交融。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的确,面对这样一堂非常态意义上的政治课,我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灵活多变的情感策略去操作。

本框教学时,我秉持“动态生成”的理念,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现场的学习情景,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教学流程作出适时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