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薄壁墩墩技术交底
一、质量检验标准
1、钢筋:进场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并设有识别标志;同时要抽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砂石料:材料规格、性能符合实验规范要求。
3、模板:进场的定型钢模板要对其尺寸、外观、拼接后质量进行验收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二、墩身钢筋安装质量标准
2、测量控制
(1)在墩中心上设置激光铅直仪,仪器应高出混凝土面25~30cm,并设牢固的保护罩,防止因仪器误差导致墩身偏斜。以后每翻模一次进行一次墩身测量,最大高度不超过7m,确保墩身垂直度以免墩身倾斜。
3、钢筋的进场、加工及安装
钢筋下料时,技术人员应详细查看图纸,与相邻部位的有关钢筋图纸组合,与所在部位的外形尺寸对照,将结构中钢筋型号、数量和间距等列表并下达详细交底,以免下料错误。
安装高处钢筋时用事先做好的钢管支架平台架立于内模之上,钢管支架每2m一节,钢管支架与内模用U型卡连接牢固,若连接的主筋过高,用事先做好的钢管箍架分4m一节将主筋箍住,以免主筋倾斜偏位。
4、塔吊基础
塔吊基础与桥墩承台相连接为一整体,有效尺寸为6m(长)×6m(宽)×1.7m(厚),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上下配筋为Ⅱ钢φ18mm双向双层钢筋,内支Ⅱ钢φ18mm双向筋。其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1)、地基基础的土质应坚硬牢实,要求承载能力大于20吨/m2。
(2)、基础表面应平整,并校水平,平面度误差应小于1/500。
钢筋加工在钢筋棚内进行,加工好的钢筋分类堆放并挂好标签,以防误用。钢筋运至现场绑扎。绑扎薄壁墩钢筋时,要预先留下人孔,方便工人下孔浇筑混凝土。主筋接长采用滚扎直螺纹钢筋接头套筒连接。
钢筋焊接,保证持证上岗,焊接头经过试验合格后才允许正式作业。钢筋焊接优先采用双面焊,当双面焊不具备施工条件时,采用单面焊接。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d。钢筋接头应错开设置,在35d范围内的钢筋接头截面积应不大于钢筋截面总面积的50%。
安装薄壁模板时,除用对拉螺杆将内外模板拉紧外,再在薄壁墩内按每节模板上下设置两排内撑,以确保模板稳定及结构几何尺寸的准确。
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①模板安装前先打磨干净并刷好脱模剂,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
②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顶部四角坐标、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井形脚手架平面结构单元采用15根立杆,脚手架长*宽为4.0m*2.4m,脚手架采用Φ48mm钢管,钢管壁厚3.5mm。在箱梁处宽度将减少为2.0m,以保证施工人员能通过安全通道到达盖梁顶面。井形脚手架4个侧面和中间2个面,在高度范围内每4m设置一对剪刀撑。剪刀撑采用长6.0m钢管。整个支架每个交点均设置扣件。立杆适当内收,搭建过程中对支架整体的垂直度控制在0.1m范围内,脚手架沿高度方向每4m设抱墩拉杆与墩柱形成整体。脚手架基础采用原地面夯实,设置20cm 厚C20混凝土,立杆下焊接25cm*25cm*2cm钢板作为支腿,靠近地面8cm位置设一个平面单元,并在平面单元内设置剪刀撑。施工期间注意对基础的沉降观测。
4、模板组合安装施工
本桥空心高墩水平断面为矩形,四个角有R30圆角,制作模板时要加工特殊圆角模板与其四边的模板连接拼装为整体,确保墩身四角符合设计要求。墩身外模与空心内模箱室模板架立安装要用Ф28圆钢筋对拉拉杆,用双螺帽锚牢固,每块模板布置两排,顺桥向每排布置4根,横桥向每排布置2根。采用高强砂浆垫块作为砼的保护层厚度(与墩身砼同等强度)。模板支立固定如下图所示。
③安装完毕后应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给技术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5、施工工作平台安装
施工平台随着模板的安装一并安装,下部的三角支撑固定在模板底部,三角支撑上铺3mm防滑花纹板作为行走平台,并安装Φ48x3圆管护栏,护栏周围设置安全网并在护栏外沿上下设置防坠安全网。空心墩内设置带背肋脚手板与模板固接作为工作平台,空心墩内外施工平台上下设置爬梯。工作平台布置如下图所示。
空心墩内模及外模均采用整体钢模,螺栓拼装连接。模板拼装时,严格按图纸尺寸作业,垂直度、轴线偏差、标高、模板接缝错台等均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模板中的所有接缝基本位于同一水平或垂直平面上,确保接缝紧密、不漏浆,符合结构尺寸、线型及外形的要求。
在安装第一节模板时,先铺设一调平层,在承台上抹一层砂浆,再附上一层红砖(砖模),再在红砖上抹一层砂浆调平,最后将模板立于调平层上,以确保墩底内实外光,并在后期拆模时有一凌空面便于拆模。安装第一层模板时,在模板下设置一条止浆条,以防止“烂根”现象出现。
(4)将模具架支承起来,使模具架的钢板底面比待浇注混凝土基础顶面高出20~30毫米。
(5)用水准仪将模板的四块钢板校平至相对误差≤1/500。
(6)将地脚螺栓的上部扶至竖直状态,然后在螺栓下端钩环内置入φ25的长度不小于400毫米的钢筋,并利用它将螺栓下部与绑扎好的钢筋焊接连接成为整体。将螺栓头部用塑料布等物包住以防粘上水泥等杂物。
4、吊运方式
钢筋、模板的水平运输采用人工配合汽车运输,垂直运输采用塔吊。砼在搅
拌站集中拌合,砼搅拌运输车运输到施工地点,塔吊吊砼入模。
5、上下通道
上下通道40米以下采用“之”字形回旋步梯,40米以上采用电梯形式。在墩身侧面安装电梯,载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上下墩身作业面,电梯的轨道用附臂固定在在已浇筑的墩身上,并随着施工进展不断升高,在电梯顶面安装行走通道,与模板上的平台连接。
双墩先后流水施工法是共用一座塔吊,公用4节模板,由一个作业组织(包含钢筋班、模板班、混凝土班等)完成两个空心薄壁墩作业的方法。其主要作业任务如下:
(1)塔吊:主要用于两墩的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
(2)模板:四节用于翻模的模板轮流使用,其中有两节分别在两墩上不动,用作支撑,另外两节轮流安置于其中一节上向上浇筑混凝土;
四、施工工艺流程
墩柱施工工序:施工放样→预埋筋加工安装→柱底承台凿毛施工→钢筋加工、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五、施工图纸及简图
施工中详细了解图纸,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六、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1、施工方法:
本桥薄壁空心墩内外均采用翻模法施工,并配置塔吊、汽车吊及汽车等辅助设备。
2、双墩先后流水施工法
3、具体布置方案
(1)、计划布置5台塔吊,两次完成18个墩施工,每台塔吊每4天完成一段4.5m(取平均效率,实际情况是越到上面进度越慢),每个循环需要时间t=64×2÷(4.5÷4)=114天,盖梁施工时间12天,由于施工桩基问题,墩柱施工不能同时进行,但要保证施工节点工期,施工时间为:2015.8.10~2016.4.1。
(7)检查模具架的放置方位、水平度误差及螺栓的竖直及固定情况无误后方可按塔机基础的要求浇捣混凝土。
7、塔吊附着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中塔吊最高使用高度为85m,为安全起见,需要设置附着装置,每20m设置一道,附着装置与墩柱连接处采用墩身预埋钢板与附着装置刚性连接。
8、塔吊的安装及拆除
塔吊安装及拆除均应由具有安装及拆除专业资质的队伍负责施工,安装过程具体参照规范为:①《QTZ125(TC6015A-10E)塔式起重机说明书》,②《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③《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查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6,④《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⑤《建筑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规范和方法》GB5201-85。
在井形脚手架内设置步梯,步梯由2根承重钢管、若干楼凳承重钢管、2个扶手钢管组成。高度每2m设置一个转向平台,平台宽度0.8m,长3m;每凳步梯高30cm,宽30cm,下部有两根间距20cm、长度1.5m钢管承重,钢管上铺设厚4cm、长1.2m,宽30cm木板,木板与钢管采用铁丝绑扎牢固。扶手与步梯平行间距0.8m,垂直高度1.1m,扶手和踏板之间用密目防护网包裹,防止高空眩晕。
塔吊安装高度为85m,附墙设计为2道,以保证塔吊安全。塔吊安装完成后,及时进行荷载试验和报验。
9、塔吊的使用与管理要求
处于低位的塔吊臂架端部与另一台塔吊的塔身之间距离不得小于2米,处于高位的塔吊(吊钩升至最高点)与低位塔吊的垂直距离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米;塔机吊物时,起升、回转可同时进行,变幅应单独进行,每次变幅后应对变幅部位进行检查;作业完毕后,起重臂应转到顺风方向,并松开回转制动器。
混凝土:自搅混凝土,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按柱径分类,满足计划周转使用要求。
设备:加工区配备钢筋加工设备,施工现场配置平板车、吊车及塔吊。
3、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面较大;作业人员较多;施工便道单一;施工所在地风力较大。对于墩柱钢筋笼运输及钢筋安装略有影响。
4、完成日期
施工日期为2016.3.1开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6.6.31。
6、塔吊的选择及布置
1、布置原则
(1)就近原则,充分利用塔吊吊重资源。
(2)保证安全原则,临近公路桥墩尽量使塔吊不跨公路操作,塔吊基础尽量安放于地质良好、地势平坦、稳定性高的位置。
2、塔吊选型
塔吊拟采用QTZ125(TC6015A-10E)50m臂,最大起重10吨,38m幅度起重3.3吨,40m幅度起重3.09吨,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模板标高
±15
2
模板内部尺寸
±20
3
轴线偏位
15
4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5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三、工程概况
1、施工内容
本次交底施工内容为桥梁工程空心薄壁墩施工,过程中注意墩柱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
2、资源配备
钢筋:钢筋供应及时,进场后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合格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