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运维方案项目名称:XXXXX医院日处理500吨医疗废水项目单位:XXXXX医院目录第1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医院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1)1.3 项目概述 (1)第2章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2)2.1 设计水量 (2)2.2设计原水水质 (2)2.3设计出水指标 (2)第3章工艺及各处理单元说明 (4)3.1 工艺过程和功能原理 (4)3.2 各单元功能及运行机理 (5)第4章系统调试时各阶段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7)4.1调试准备阶段 (7)4.2调试阶段 (7)4.3 本系统的微生物培养 (8)4.4 后续工艺调试 (10)第5章运行时常见问题 (10)5.1 污泥膨胀 (10)5.2 污泥减少 (11)5.3泡沫问题 (11)5.4污泥腐化 (12)5.5 污泥解体 (12)5.6污泥上浮 (12)第6章报价文件 (13)6.1编制依据 (13)6.2 运营服务内容及报价 (13)6.3 运营费用单价概算 (14)第7章运营方案 (16)7.1人员配置 (16)7.2 完善的管理制度 (16)7.3调整最佳运行工况 (18)7.4风险评估 (19)7.5 处理系统日常保养计划 (20)7.6运营操作 (22)7.7运行管理 (23)7.8监测分析 (24)7.9监测频率 (25)第8章劳动保护 (25)附:一般设备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25)1.陆上污水泵常见故障与解决措施 (26)2.潜水泵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 (26)3.搅拌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措施 (26)第1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1.2医院污水的来源和危害1.2.1 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相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
医院污水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复杂,含有病原微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过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
1.2.2医院污水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
1.3 项目概述XXXXX医院位于山西省XXXXX市太行东街271号,医院占地面积109476平方米,建筑面积87708.75平方米,编制床位500张,在职人员855名,现有一座日处理废水量500吨的污水处理站,医疗废水经处理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并最终汇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本方案要求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预处理标准。
第2章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2.1 设计水量XXXXX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水量500吨/天,故每日进水量少于500吨,故在进水泵前安装流量计,用来计算日常水量。
设计处理能力为500m3/d,按25m3/h计。
2.2设计原水水质根据甲方提供资料设计进水水质为2.3设计出水指标由于医院出水将排往市政管网故使用的标准为预处理标准。
第3章 工艺及各处理单元说明3.1 工艺过程和功能原理3.1.1 工艺原理工艺采用物化和生化相结合,以生化工艺为主导的工艺流程。
经过分离、调节、生化、沉淀、等工艺单元,对无极污染物加以固液分离,并使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 2、H 2O 和剩余污泥,使得污水得到净化。
3.1.2工艺流程图混凝剂3.1.3 工艺说明格栅:通过格栅去除污水中尺寸较大悬浮杂质,保护水泵,排除对后续处理设备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调节池:原污水水质在高峰期与低峰期相差较大,单位时间流量变化较大,为保证处理设备稳定运行以及供气、投药量的相对稳定,需设置调节池进行调节。
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内填料为自制填料。
通过对异养菌和硝化菌的有效富集,达到对COD和氨氮的高效去除。
沉淀池:经过生物氧化处理过的水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将其携带的污泥加以分离沉淀,减小后续工序负荷,减少出水SS 浓度。
消毒池:主要功能为杀死污水中大肠杆菌及其他有害菌,该工艺属于活性污泥法,其起作用主要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它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形状象絮凝后的矾花。
活性污泥法属于典型的好氧生物处理法,是采用人工曝气的手段,使得活性污泥均匀分散于池中,和污水充分接触,并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进行合成和分解的代谢活动。
3.2 各单元功能及运行机理格栅池:该单元共设臵一台固定格栅。
该单元主要功能是为工艺处理时负责进水。
他依靠格栅将水中的粗大悬浮物拦截在格栅网外,为下到工序处理减轻负担并保证提升泵不受堵塞。
调节池:该单元是缓冲进水量的不稳定性,将不同时段不同水质进行中和,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的水量及水质。
运行时要保证泵的连续运行。
同时也起到了水解酸化的作用,在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下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小分子化,提高下道工序的可生化性。
生化池:污水由调节池进入生化池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废水中的COD降低。
沉淀池:废水流入沉淀池,投加混凝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去除废水中的SS使水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同时在沉淀池底部有污泥泵将污泥打入浓缩池。
消毒池:该单元配有加药装置一套。
系统运行过程中,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中,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水射器加氯杀灭废水中所含的所有细菌,最终达标排放。
浓缩池:浓缩池中的污泥经过消毒后通过市政吸粪车将其吸走,卫生填埋或焚烧。
第4章系统调试时各阶段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我们将系统运行分为三个阶段即调试准备阶段、调试阶段、正常运行阶段。
以下分别作出解释。
4.1调试准备阶段首先将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装填完毕然后依照上述工艺流程,在调试准备阶段首先将各个单元进行单机运行,以及手动自动的转化操作,确认无误开始向池子中投泥,加泥区为调节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
4.2调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的培养即通过一定的方法活性污泥的培养即通过一定方法使性污泥的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驯化即对活性污泥中的混合微生物群进行选择和诱导,使活性污泥中具有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占据主导。
污泥培养及驯化方法有两种;同步法和异步法4.2.1 异步法程序将经过粗滤的浓便水投入到生物接触氧化池用生活水稀释成BOD为300-500mg/l的培养液,连续抱起1-2个小时,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1-1.5小时,排出上清液在加浓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1-2周后污泥增加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进待处理废水,开始按10%-20%处理量进水,待处理效果稳定后在增加污水比例,每次按10%-20%进待处理污水,直到满负荷。
4.2.2 同步法程序直接向生化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曝气池全部进水,连续曝气、排水经过1-2周后活性污泥培养成熟使它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
4.3 本系统的微生物培养4.3.1第一阶段1、因将好氧池中注满稀释水,连续闷曝4小时。
2、接种污泥,将活性污泥投入到生化池中,由于稀释水中没有营养物,则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工业葡萄糖或者面粉。
3、连续曝气5小时停一小时,每天投入面粉或者葡萄糖4袋,每6小时投加一次(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主)。
5、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微生物,如轮虫,累枝虫、钟虫等,污泥沉降比SV≈10%—30%。
此次强制培养活性污泥大概要5天左右。
4.3.2第二阶段1、当污泥恢复活性,在调节池中配料按照1:4的废水和稀释水比例配好进料水。
2、排出上清液(约1/4)按照有效容积的25%加入废水,继续曝气,同时减少面粉投加。
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在进料1/4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进料1/4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进料1/4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SV=10~30%,水温:10~35℃。
3、按上述步骤重复2-3天。
注意观察污泥形状及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水质指标(DO、cod、ss、pH)。
做好记录。
4.3.3 第三阶段1、将调节池水按1:3的废水和稀释水配比。
2、重复第二阶段过程。
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
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SV=10~30%,水温:10~35℃。
4.3.4第三阶段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进水比列为1:1。
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
同样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SV=10~30%,水温:10~35℃4.3.5第四阶段在调节池中直接进入废水,控制曝气时间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监测DO和SV;停止曝气,在重新启动前要重新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SV=10~30%,水温:10~35℃。
若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SV在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进入正式满负荷运行状态。
4.4 后续工艺调试当好氧池调试完毕后,依次出水进入后面各单元,检查管路以及加药系统,及时处理相应问题。
第5章运行时常见问题5.1 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恶化,导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浑浊的现象。
一般表现为含水率升高,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难以沉降分离。
主要原因是大量丝状菌或真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丝状菌或真菌生长时需要较多的碳素,对氮、磷,特别是溶解氧要求较低,因此,在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曝气溶解氧不足,养料配比不当,水温偏高或PH值偏低场合下,都容易引起污泥膨胀。
解决污泥膨胀方法应首先分析出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措施。
以下将按不同原因相应采取不同方法加以叙述:缺氧水温过高;可以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减轻负荷,或者适当降低MLSS值,以调整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