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思想文化:
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只有皇
“法令出一”
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皇帝
三公 御史 九卿 大夫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 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与完善。 ④专制容易导致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角度,“秦,虽死犹存”主要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北至长城
人口达2000万
西
东
到
到
陇
大
西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海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南到南海
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走向崩溃 私有制产生,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
政治:
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政权 秦国实现国家统一
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 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材料一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4分)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丞相绾(人名,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
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
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
(1)材料一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认为秦亡的 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得失。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4分) 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
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顾炎武还指 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产生、传承 影响
世袭
独立性大,容易 形成地方割据
郡县制 封建社会
按地域划分
皇帝任免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1.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废除依靠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政治结构
2.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3.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基本矛盾
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郡丞、郡尉 县 县令、县丞、县尉 乡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 里正
秦 朝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示 意 图
分封制与郡县制
时代
分封制 奴隶社会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