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鸡病的中医详解系列(一)——中暑
对规模化养鸡来说,中暑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引起鸡的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变化的一系列综合性病理反应的总称。
此病的发病机理较为简单,是由于鸡舍温度高而降温措施跟不上,再加上通风不良、密度大导致热邪由表入里,内热无法外泄,热毒积于心胸,如果缺水的话还会出现热耗津液。
根据病情的轻重临床上常分为两种,伤暑和中暑,轻者为伤暑,重者为中暑。
一、伤暑症状与表现:病鸡精神倦怠,头颈稍下垂,呼吸加快,食欲减弱,饮欲增加,眼睑发红。
气温降低后精神恢复正常,但往往伴随消化不良,拉料粪的现象,一般不会引起死亡。
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原则1、香薷散:香薷60黄芩30黄连25甘草20柴胡30当归30连翘45天花粉60栀子30,日用药量按正常采食量的1%计算,粉碎开水闷后拌料。
连用二到三天。
2、人用的藿香正气水:每支拌料10到20斤,用二天。
3、瓜皮绿豆汤:,待绿豆熬散后放入切成小块的西瓜皮,再煮十分钟,取汁饮鸡。
二、中暑症状与表现:高热神昏,步态不稳,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呼气时间明显长于吸气,冠黑紫色,眼睑赤红,鸡群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死亡。
治疗以清热解暑,安神开窍为原则1、消黄散:黄药子25白药子25知母25
栀子20黄苓20大黄30浙贝母20连翘25郁金20朴硝90甘草15防风15黄芪20蝉蜕15,按1%拌料,连用两到三天。
2、放血:病情严重时,给鸡放血以减缓心肺充血,可以翅静脉放血,成鸡每只放五到十毫升,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3、淋水:直接用凉水浇在鸡头顶或背部、腹部,不要喷雾。
在本病的治疗时配合西药VC效果更好,宜加大剂量使用,可加至常规量的五倍。
常见鸡病的中医详解系列(二)——肾传支
肾传支是鸡的常见病毒病,其病原、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我就不再说了,随便找本禽病书都有,我只说几个我的观点。
1、肾传支时饮水多的原因
现阶段的肾传支发病后很少有零星发病的,一但发病往往大群症状明显,最明显的就是饮水量猛增,大群鸡拉白稀便,有的基本就是水便。
因为中医理论有“肾主水”的观点,所以一些人认为是肾传支损伤了肾脏而引起的水样腹泻。
我的观点是脾脏的原因导致的水泻。
其原因是水吸收障碍,喝进去的水不能很好的吸收,吸收不了的就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水吸收的少了,鸡的渴欲得不到满足,所以鸡不停的喝水,导致水样腹泻。
这个与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及热应激导致的饮欲增加是不一样的,新城疫、热应激时鸡的体温升高明显,鸡是为了降温才大量饮水。
而肾传支时虽然体温也升高,但是以轻微的低烧为主,不足以导致饮水量的明显增加。
2、肾脏尿酸盐沉积的原因
现在的主导观点是肾传支损伤了肾脏,导致蛋白的代谢产物——尿酸盐排泄障碍。
我的观点是肾脏本身并没有受损或受损很轻微,如果肾脏受损,那绝对不是简单的花斑肾,肾脏会充血、坏死。
肾脏尿酸盐沉积的真正原因是肾缺水,因为水的吸收障碍。
导致肾脏可以排出的水不足,而大家都知道,体内代谢的产物经肾脏排出必须有足够的水做载体,肾脏靠水的运行才能把尿酸盐排出体外。
发生本病后肾脏严重缺
水,导致溶解性差的尿酸盐在肾、输尿管内沉积,形成花斑肾。
3、治疗肾传支时用不用降蛋白
现在治疗肾传支普遍的做法是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我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因为肾脏本身受损不严重,在发病前期、中期,肾脏的病变是可逆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恢复的,虽然大群鸡会出现严重腹泻,但是只有少数发病严重的鸡有花斑肾出现,而降低蛋白含量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群鸡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大群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鸡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我们兽医治病的目的是让养殖户赚到更多的钱,而不是让他们的鸡活着。
用咱们论坛飘逸老师的一句话就是“降蛋白只会影响生长,并不会减轻肾脏的负担,降低蛋白可能会造成集群的营养水平和抵抗力的下降。
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本人治疗肾传支不降蛋白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肾传支的治疗
西医对这个病的治疗原则大家都知道,不说了。
按照中医理论,这个病治疗原则就是健脾、利水。
临床常用大量的碱性强的所谓肾肿解毒药,表面上有一些作用,但是不解决根本,而且不利于鸡群的生长,我是不主张使用的。
还有干扰素、抗病毒药,用了那么多也没见有多好的效果。
我在治疗这个病时以五苓散与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再根据鸡群的状况及其他并发症综合考虑。
基础方:猪苓30泽泻45白术30桂枝25党参60茯苓60甘草30陈皮45,以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加减:如果基本没有呼吸道症状,改桂枝为肉桂;呼吸道严重时加半夏、升麻、射干;伴发大杆时加大黄,湿热重时加茵陈;寒重时加附子、干姜。
用法:粉碎后日采食量的1%拌料,或相同用量煎水后每天早晚分两次饮水。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药量的采食量不能按病鸡的实际采食量计算,而应按当前日龄正常情况下的采食量计算,因为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减料,如果按实际采食量计算会导致用药量不足。
临床效果:本人利用以上方案治疗上百例,一般三天即可控制死亡,五天康复,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效果还要好一些。
而且此法比一般西药疗法成本要低的多。
注意事项:利水药不宜久用,本方一般只用三天,只要肾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立即停药,随后可以停药或用参苓白术散等继续健脾益气,或者用一些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5、治疗时注意事项
本病的诱因往往是“湿”,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改善环境,首先要彻底清理舍内的粪便及垫料。
其次,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尽量多通风。
第三,不要乱用药,尤其是一些酸碱性强及渗透压高的药物,包括电解多维、葡萄糖、补液盐等,它们的使用会让肠道内的渗透压增高,更不利于水分的吸收。
另外在疾病的恢复期鸡群采食量增加很快,这时候一定要适当限饲,因为其脾胃功能还没有彻底恢复,此时的自由采食很可能导致随后几天的不增料,也就是人们常见的肾传支愈后不良现象。
就说这么多吧,此贴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常见鸡病的中医详解系列(三)——霉菌病
提起霉菌病各位养殖朋友都不陌生了,由于霉菌病多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消化不良的表现,极易被误诊,而且本病多因饲料霉变造成,不更换饲料的情况下往往病程很长,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这个病的一般症状、病理变化等我就不多说了,很多资料都介绍过了,下面只谈谈我对这个病的几点认识。
一、发病机理
西医理论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比较直接,就是霉菌感染及其毒素对鸡造成的损伤,中医对本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的观点是本病的本质为脾肾阳虚。
脾阳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阳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病鸡食欲不振,体瘦毛焦,消化不良,出现顽固性料便;同时阳虚生外寒,故有形寒怕冷的表现,因此霉菌病时病鸡很少有发烧的表现,反而表现冠、脚冰凉的原因。
脾阳虚还导致中气下陷,因而产蛋鸡发生此病时往往还伴随有脱肛、啄肛增多的表现。
肾阳虚:首先肾阳虚衰不足,不能温煦他脏,宫寒不孕,也导致病鸡畏寒怕冷、冠脚不温,直接影响生殖功能,这也就是产蛋鸡发生霉菌病后产蛋率下降,种公鸡发病后精液量减少的原因。
其次,肾主纳气,肾阳虚损则出现久咳气喘,呼多吸少,这也符合霉菌病时病鸡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的临床表现。
二、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健脾温肾,利湿化浊
用药方案:本人自拟了一个治疗霉菌病的基础方,组方如下:
地黄60山药30茯苓45泽泻30丹皮30桂枝45党参45白术30甘草20虎杖30百部15射干45五味子45陈皮90
加减:呼吸困难严重时加杏仁、贝母、知母
过料严重时加吴茱萸、砂仁、苍术
水泻严重时加乌梅、诃子
冠脚冰凉严重时加附子、干姜、大枣
用法用量: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按采食量的1~2%全天拌料,供鸡自由采食,连用三到五天。
三、注意事项
1、体质好的鸡群元气、中气充足,即使饲喂霉变的饲料,也是不容易发生霉菌病的,这就是使用同一厂家的霉变饲料,有的鸡群不发病,而有的鸡群病情
严重的原因,在此也提醒兽医朋友在诊断时注意,不可因其他鸡群使用相同的饲料不发病而轻易的排除本病的发生。
2、预防霉菌病时可以饲料里加陈皮0.5~1%,平时吃桔子把皮留下晾干,每年也不少攒,省的花钱去买陈皮
3、发现采食量增加不明显、没有受凉却出现以呼气困难时要怀疑本病,尤其是发现呼吸道症状但病鸡却不发烧,冠、脚发凉时更要考虑霉菌病。
4、颗粒料特别干硬的时候要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如果饲料厂进回的原料已经发霉变质,在加工时他们怕在贮存过程中霉变加重而不敢按常规水分来加工,往往烘的更干一些
5、霉菌病发病后一定要停喂霉变饲料,改善舍内潮湿的环境,舍温适当提高一两度,否则单凭用药效果是不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