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50 分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审题人:教科室备课组长:欧阳昱北卷Ⅰ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 脑髓.(suǐ)给.予 (jǐ ) 乞骸.骨(hái)遥岑.远目 (cén)B. 奢侈.(chǐ)离间. (jiān) 酹.江月(lèi)前合后偃.(yǎn)C. 孱.头 (càn) 惩.罚(chénɡ)弄玄.虚(xuán)羽扇纶.巾(ɡuān)D. 专横. (hènɡ) 喟.然(kuì)辟.公府(bì)户盈罗绮.(qǐ)1.B离间. (jiàn)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国粹瑕疵冠冕堂黄急功进利B. 垂暮端祥肝脑涂地残羹冷灸C. 帷幄惋惜礼尚往来休戚相关D. 演译隐匿完璧归赵一愁莫展2.C/ A冠冕堂黄(皇)急功进(近)利; C端祥(详)残羹冷灸(炙) D演译(绎)一愁(筹)莫展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过早地把感情寄托在异性上,易形成早恋,如歌的青春是不该青涩果子的。
②近期,国家多项调控房价举措相继出台,这说明政府房价的态度相当坚决。
③提出问题很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A. 品尝抑制质疑B. 品评控制置疑C. 品尝抑制置疑D. 品评控制质疑3.A/品尝:尝试滋味。
品评:评论高下。
与下文“果子”搭配,用“品尝”。
抑制:压下去。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语境不涉及“活动”和“范围”,用“抑制”。
质疑:提出问题。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
这里是提出问题,用“质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全运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全运会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而且举办城市乃至全国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B. 正式通过实施的国家新《食品安全法》赋予受损害消费者十倍索赔。
日前,某区人民法院就以法庭判决的方式支持了一位市民的索赔请求。
C. 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这样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师徒早将体育放在了高雅的位置上。
D.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它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4.D/A主客倒置,应为“它给举办城市乃至全国都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仅仅是”与“而且也是”应成对。
B缺少宾语,在“十倍索赔”后加上“的权利” C误用介词,致主语缺少,去掉“在……中”。
)5.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下列语段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高.考.资.源.网.独.家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A. 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 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 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 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5.C/A“卖画用去太多时间”不是门采尔言外之意的主要意思;B门采尔画画很愿花时间,但“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则无依据;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就一定能心想事成,过于绝对。
二、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6分)6. 古诗文默写。
⑴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⑵莫道不销魂,,。
(李清照《醉花阴》)⑶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⑴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⑵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⑶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阅读题(共2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9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7~10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6分)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高.考.资.源.网.独.家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节选自《汉书•苏武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评论B.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殿阶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系:关押7.A/论:判罪。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 何以汝为.见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吾羞,不忍为.之下C. 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D. 皆为陛下所.成就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8.A/因:均作介词,表凭借,通过。
B为:上句,语气助词,呢;下句,动词,在,位居。
C以:上句,动词,认为(他是);或,介词,把(他看作)。
下句,介词,表凭借,凭。
D 所:均作助词,上句,与“为”一起表被动;下句,与动词“居”构成“所”字结构。
9.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B.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9.D/一个是副使张胜。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3分)译文:⑵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译文:10.⑴(你)不能公平行事,却想要使汉匈两王相斗,来旁观(战争的)祸败。
(平心持正、斗、观)⑵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安、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共14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弗罗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
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潇湘雨(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11.根据选文第1段,分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
(5分)答:11.理想的母爱:有着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给孩子安全感,同时鼓励孩子独立;(2分)理想的父爱:有着权威和指引,指导孩子将来使其成为自己的主人,理智同时宽容、耐心。
(3分)12. 分析指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
(4分)母亲的良知: 父亲的良知:12.母亲的良知:母亲的无条件的爱。
(2分)父亲的良知:父亲的自我的理智和判断。
(2分)(注:作者的观点,爱是一种主动发展的能力,良知是一种可以发展的能力。
母亲的良知是母爱的重要内容、父亲的良知是父爱的重要内容。
成熟人发展母亲的良知可理解为自己的爱的能力当发展为母爱无条件爱的能力,发展父亲的良知可理解为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当发展为父爱有条件爱的能力,也即父爱的理智和判断力。
)13. 根据选文,理解“一个成熟的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