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600)【摘要】目的:对于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对于疾病转归进行护理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
500万iu/次,3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
开始15日每日皮下注射500万单位,以后隔日注射1次,直至6个月。
在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且观察患者的预后。
结果: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已经顺利转成hbsag、hbeab、hbcab阳性,还有两例hbsag、hbcab转为阳性;并且在系统的护理干预下,患者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用药、监测依从性得到提高,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还可以减少并发症,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护理;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92-0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病程长、对健康危害面广的传染病。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功能,是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1]。
但干扰素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畏寒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乏力及厌食恶心;少数病人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计划。
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对本科30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总共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9例为男性,剩余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达到46岁。
在进行干扰素治疗以前的常规检查结果:丙氨酸转氨酶106~389u/l,hbv-dna的定量为每毫升1.19*105~3.96*108拷贝,其中26例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hbcab)均呈现阳性,并且有4例患者的e抗体(hbeab)、hbsag以及hbcab呈现阳性,血常规白细胞3.7*109~7.6*109/l。
1.2 治疗方法:注射500万单位的重组干扰素ɑ-2b安达芬,疗程为6个月,前面的15日应每日皮下注射,15日以后则隔天注射1次,直至疗程结束。
[3]在注射五百万单位的干扰素后,其中18例在第一周的平均体温达到了38℃和39℃之间,有11例患者超过了39℃,低于正常体温37.6℃的有一人。
并且,全部30例患者在注射干扰素后都出现关节疼痛、乏力的现象,有五例的白细胞明显下降
2.6*109~2.9*109,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的有两例。
1.3 护理方法:(1)基础护理 :在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之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
特别是一些会增加使用干扰素的副作用危险性的疾病,更应该谨慎对待,例如具有糖尿病、心脏病、精神病、或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家族病史者。
在进行治疗之前,必须注意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自身抗体、血常规、心电图等做常规的检查。
[2]由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之后会出现白细胞下
降的现象,并且抵抗力较差,因此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流通,并且定期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2)心理护理:对于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必要性、适应性要进行宣传,关于干扰素的疗效和副作用的发生规律,应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积极主动地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让病人对于治疗心中有数,在用药前就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干扰素的药价较为昂贵,并且治疗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加强和病人的沟通,帮助病人乐观面对治疗,指导病人如何应对用药产生的副作用。
进行干扰素注射时,应多观察,以关心体贴的态度多与病人交谈,帮助患者完成治疗。
(3)干扰素不良反应的护理: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初期,由于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热或是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像患了流感一样的症状,因此护理时要注意定时给患者测量体温和血压,还有患者的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情况,也要注意观察。
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正常的37.6℃,则应嘱咐病人多喝水,注意卧床休息,并使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手段进行降温。
当患者的体温达到39℃及以上,则需要利用药物予以降温。
发热降温的过程中,由于出汗较多,护理时应及时提醒患者更换贴身衣物并注意保暖。
如果个别患者的副作用反应较重的,则在注射前服用约1.0g的百服宁。
对于白细胞下降明显的患者,也无需中断干扰素的质量,可以给予惠尔血75μg的皮下注射,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升高体内的白细胞数量。
对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现象的,则采取更换注射部位的方式来避免,同时应注
意注射的深度以及注射后的热敷。
2 结果通过以上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其中26例hbeag、hbsag、hbcab均呈现阳性的患者,已经顺利转成hbsag、hbeab、hbcab阳性的有18例,还有两例hbsag、hbcab转为阳性。
同时,30例患者当中,hbv-dna 转为阴性的患者有19例,并且丙氨酸转氨酶降到45u/l以下的有27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上,重组干扰素ɑ-2b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之一,因为它具有广泛的抗病毒、免疫调节、减轻肝脏炎症和抗纤维化等功能特点。
但是由于使用干扰素的副作用比较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在用药前积极进行卫生宣教,帮助患者了解药物和疗程情况,乐观面对使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对于治疗过程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副作用并对症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的难关。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与病人多多沟通,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坚持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 f6):421——429.[2]邱玉琴,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千扰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 l,24(8):963—964.[3]王崇围,李树清,大剂壁重组干扰素d—ib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19(5):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