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 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 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 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 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 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 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 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 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 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 “杨盈川”。
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 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
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
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
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
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
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
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
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
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
妖孽。
骆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纭,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一)被杀。 《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卷二O三,都 持此说。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 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 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 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 “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 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 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 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 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 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 物。
【 王 勃 】
诗人简介
【诗评】
❖ 杨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 不碎,按而弥坚"
❖ “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 一朝清廓”
❖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 “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 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 点,时人谓之腹稿。”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
一字千金
初唐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当时,诗人的 生活比较穷困,所迫无奈,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 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 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
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 诗:
生平简介
江南神童河南道青州才子 仕途艰难隐居兖州 再度遭谴从军边塞 十年不调诬赃下狱 扬州起事兵败逃亡 下落不明众说纷纭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途中有怀 睠然怀楚奏,怅矣背泰关。 涸鳞惊煦辙,坠羽怯虚弯。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宿温城望军营
㏎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
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பைடு நூலகம்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
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
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 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 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 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 年年一度归。
骆宾王
❖ 中文名:骆宾王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婺州义乌 ❖ 出生日期:公元640年 ❖ 逝世日期:公元684年 ❖ 职业: 唐代文学家 ❖ 代表作品:《畴昔篇》
《讨武氏檄》
❖ (二)逃亡。 郄(qiè)云卿《骆宾王文集序》,《新唐书·骆
宾王传》,都说兵败逃亡。 ❖ (三)投水而死。
张鷟(zhuó)《朝野金载》卷一,说“宾王后 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
签
名 :
注 会 四
班
第
二
组
滕王阁序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 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 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 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 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 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 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 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 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 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 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 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 朽!”。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 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 (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 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 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 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 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 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 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 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 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 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 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 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 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 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 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 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 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 “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 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 来。
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
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
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孤。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
讨武氏檄
㏄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
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 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 “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 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 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 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 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 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 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
王勃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
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 王府侍读,两年后,在当时各位 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 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 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 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 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 诸侯间产生嫌隙。)当天就斥责 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
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 不愧为当今奇才。”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