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课件
推开智慧门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程设计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五、说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教 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 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课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 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 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 “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 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3、存储信息的工具
4、传递信息
4、传递信息
4、传递信息
5、加工和应用信息
3、评价分析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桌 互评”,之后是教师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 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 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 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 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 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法与学拜” 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 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 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 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 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 认识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 成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 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我还在每组中设立一 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 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 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 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 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 基础。
一、说教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 识(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难点:认识信息活动的过程。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 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3、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板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
换班级了
增加了其他的学科 胡杨黄了、 棉花大丰收
获取的方式:电视、 广告等 存储的形式:纸、 磁带、光盘、 手机等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四、说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2、新课教学 3、评价分析
1、新课导入
2、新课教学
本环节分三个环节进行展示: (1)认识、获取和储存信息 (2)传递信息 (3)加工和应用信息
1、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 好的影响?
2、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不 好的影响?
(1)上课时,忽然发现窗外有人拍照。 (2)玩暴力游戏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感受生活中 的信息现象,认 识到信息是普遍 存在的,了解常 用的信息技术工 具。
通过观察生 活中的一些信息 现象,了解信息, 并在活动中初步 了解信息活动的 一般过程(认识 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 和应用信息)。
感受信息对 生活与学习的作 用,产生学习与 使用信息技术的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