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学设计说课课件
三 教学过程
探究过程(18分钟)
探究三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类 比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说出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并动手画图验证,得出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设计意图:通过作图证明 帮助学生熟悉向量加法法 则,学会选择。由结合律 发现三角形法则还适合多 个向量的加法,同时培养 了学生的动手,类比、迁 移能力。
AB AD AB BC AC
B
三角形法则
A
AC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所表示的向量就是 AB 与 AD 的和.这种求和方法叫做向 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白河县职教中心
二 探究学习:探究一----向量加法的法则
归纳总结:
平 行 四 边 形 法 则
A
C
求和:
a
b
O
a
探究 一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 演示,使静态的知识以鲜活 的面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 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法则,通 过分组讨论拓宽学生对三角 形法则的认识,使得不同位 置的向量加法都有了依据, 有意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 论思想。
通过王涛同学的动画 引出三角形法则,归 纳总结三角形法则的 作法及特点,让学生 分组对共线向量加法 进行探讨。
不足之处
白河县职教中心
任海红
白河县职教中心
平面向量的加法
课程: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白河县职教中心
一 复习引入
问题1:向量的定义及生活中常见的 向量有哪些?
复习 回顾
问题2:向量有哪三种关系?
强调: 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 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 向量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 大小的前提下,可以移动 到任何位置。
交换律:a b b a 图示:
a
O
A
(a b) c a (b c) 结合律:
D
b
C
图示:
c
bc
C
ab
b
a
A
ab
B
b a
B
通过大家动手画图验证:由结合律大家还会发现,多个向量相加,同样可 以运用三角形法则:将所加向量首尾相接,和向量的方向是由第一个向量 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相加 。
平行四边形法则
起点重合
同起点的对角线
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联系: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一致的,但两 个向量共线时,三角形法则更有优势。
白河县职教中心
二 探究学习:探究二----向量加法的运算性质
问题:你能说出实数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吗?请类比数 的加法的运算律,思考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 算律?有哪些运算律?
学生 基础
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向量加法的定 义;会用向量加法 的三角形法则和向 量的平行四边形法 则作两个向量的和 向量;掌握向量加 法的运算律,并会 用它们进行向量的 计算。
技能目标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并 能够用向量知识解 决;体会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等数学思 想方法,进一步培 养学生归纳、类比、 迁移能力,增强学 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和创新意识。
符合三角形法则
a b AC
白河县职教中心
二 探究学习:探究一----向量加法的法则
三 角 形 法 则
学生分小组探讨向量 a 与 b 共线时情况,看它是否 符合三角形法则?
方向相反:
a
A B
a0 0a a
验
证
b
C
B
a
A
b
C
B
会用较长的模减去较短的模,方向取模较 长的向量的方向
a b AC
(向量 a 与 b 不共线)向量的加法的作法:
B
三 角 形 法 则
a
求和:
b
A
a
ab
b
C
步骤: 1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
2 做 AB a, BC b 3 则向量 AC a b
特点:首尾相连,由头指尾
白河县职教中心
二 探究学习:探究一----向量加法的法则
三 角 形 法 则
学生分小组探讨向量 a 与 b 共线时情况,看它是否 符合三角形法则? 同号 a 两数 方向相同: 相加, A B b 取相 B C 同的 类比 符号, 并把 A B C a b 绝对 值相 将它们接在一起,取它们方向的同向, 加 取长度之和,作为和向量的方向与长度
白河县职教中心
说课流程: 1 2 3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
四 教学反思
内容
成功之处
在两个加法法则引入、讲解及运用的处理上,能 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多媒体的使用使我感 到,对有些与图形联系较多的课程,使用课件讲 解简便易行,直观生动,给讲解达到事半功陪的 效果 。 如何能把所有同学的情绪调动起来,我觉得在以 后的教学当中要调整教师自身上课的情绪与感染 力,通过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减少压力 而增加动力,另外,数学教学不要局限于单纯的 知识教学,同时也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 人是分不开 的,特别是在职业学校。
b
AB CA CB (3)
(4) AB (BC CD DE) AE (5) (OA OA) BD DE BE
A
a
B
3 如图: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来的反方向到C, 两次位移和是: AC
C
A
B
E D
4 如图,对于正六边形 ABCDEF ,求: (1) AB BC CD DE EF (2) AB BC CD DE EF FA
情感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 积极参与、大 胆探索的精神 以及合作意识; 通过让学生体 验成功,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 的信心。
一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重 点 难 点 关键点
向量加法的两个法则及其应用
对向量加法法则的理解
抓住实例,数形结合
白河县职教中心
说课流程: 1 2 3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创设 情境
图示:
500 m
200 m
C
发现变化向量 a与 b 向量的 大小和方向,向量 a与b 向 量和的大小与方向也跟着改 变,当向量 a 与 b 向量不共 线时,始终构成一个三角形
B
王涛同学这两次位移的总效果是: 从家(A处)到达了学校(C处);
三角形法则
两次位移和是:AC
白河县职教中心
二 探究学习:探究一----向量加法的法则
4
教学反思
二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授课类型: 探究式 ◎授课地点:12幼教教室
二 教法与学法
学法分析
白河县职教中心
说课流程: 1 2 3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
三 教学过程
内容
4’ 复习引入 探究学习 20’ 6’ 8’ 5’ 0’ 2’
例题分析
课堂练习
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轻松一刻
三 教学过程
小牛试刀(8分钟)
一必做题:
1 填空(向量如图所示)
(1) a b
设计意图: 以课堂必答,抢答的 形式进行知识巩固提 高学生的热情。 2 计算
AC (2) b c BD
AD 二限时抢答题:
(3) a Biblioteka bc DcC
AD DA 0 (1)
BC CB 0 (2)
ab
b
B
步骤: 1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
2 作 OA a, OB b, 以 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3 则 OC a b
特点:同一起点,平行四 边形的共起点的对 角线
白河县职教中心
问题:两种求和法则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区别: 加法法则 三角形法则 连接 起终相连 指向 起点指向终点
类比 实数
问题1:实数可以进行加法运算,那么向量是否也 和数一样进行加法运算呢?两个向量相加 后它的和是什么?
白河县职教中心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班王涛同学从家中(A处)出发, 向正南方向行走500 m到达超市(B处 ),买了文具后,又沿着北偏东60° 角方向行走200 m到达学校(C处), 如图:
A
多媒体演示过程
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4分钟)
向量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 对本节课必备的知 识有一个清晰准确 的认识,分散教学 难点
复习回顾
复习引入 创设情境
观看动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 己经历入手,有助于 学生对向量加法的本 质的理解,同时激发 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 望
三 教学过程
探究过程(20分钟)
探究一
三角形法则
三 教学过程
示范提高:(6分钟)
例1:一架飞机向西飞行100 km ,然后改变方向向南飞100
思考:
km ,
求飞机两次位移的和?
例2:一艘船以12 km/h的速度航行,方向垂直于河岸,已知水 流速度为5 km/h,求该船的实航行速度.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深化学生对向量加法 的理解,能用向量的加法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问题
六 课堂小结及作业
书面作业:
练习7.2.1第1题 习题7.1第2题
思考题:
向量和实数一样可以进行加法运算, 那么向量能不能像实数一样进行减 法运算呢?如果能怎么相减呢?
三 教学过程
板式设计
三角形法则:
1在平面内任取 一点 A
2做 AB a, BC b
3则向量 AC a b
平行四边形法则 : 1在平面内任意取 一点O 2作 OA a, OB b 以 OA, OB 为邻边作 平行四边形 3则 OC a b